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1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篇 |
大气科学 | 195篇 |
地球物理 | 149篇 |
地质学 | 525篇 |
海洋学 | 71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69篇 |
自然地理 | 1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6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在分析和总结了大量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淮北煤田陷落柱的分布规律,并以刘桥一矿为例讨论了陷落柱导水性的判别方法.认为陷落柱的产状、"通天性"和控制断层是判别陷落柱导水性的主要标志.联系华北地区的许多矿区的实际情况,这些标志对华北地区许多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3.
134.
通过对新疆小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17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解释裂缝以及其中14口井200余个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裂缝主要为区域性的构造缝,为多次地质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裂缝倾角主要以≥75°的直立缝为主,所占比例超过75%,总体特征表现为裂缝延伸较长(大于20 cm),裂缝宽度主要集中在0.1mm~1 mm之间,所占比例达60%以上,裂缝密度多数在0.6条/米~0.8条/米,未充填裂缝所占比例为90.5%,占绝对优势;工区裂缝主要受岩性和层厚的控制,裂缝主要发育在细砾岩、砂砾岩和薄层含砾砂岩中,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地质认识、古构造应力反演、相干数据体处理对裂缝分布规律进行再认识,预测裂缝发育带.最终对这3种方法进行权重分析及裂缝的综合评价表明:裂缝主要发育在G102-G5-G105、CP3-G103、G9井区、G13及G3井、C502-C67-C501及其南部,总体上呈片状或扇形展布. 相似文献
135.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研究一个地区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不仅可以揭不该地区人口集疏的内在规律,也有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整体人口分布的态势和规律,更能够体现出区域内经济格局以及城市化格局的发展.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空间格局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空间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得出了中国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的传统空间格局突出,人口集聚以平原地区为依托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高度集聚的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6.
137.
CHIM法自提出以来,主要应用于矿产勘查的详查及异常查证阶段,其原因主要是CHIM法设备笨重、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需求。通过实验研究,对地电提取方法技术进行了改进——低电压“偶极子”供电方式下的CHIM。该改进方法在广西横县泰富金矿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新疆金窝子-210金矿区以500m×500m 的网度进行了普查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应有的效果,表明地电提取方法不仅适用于矿产勘查的详查及异常查证阶段,而且可有效地应用于普查阶段。 相似文献
138.
分析了哈佛大学CMT目录中矩心距小于100km的全球所有Mw≥7.5的浅源地震时,发现多数这些地震对的震源机制都相似。由于这些地震的震源区直径一般应超过100km,因而其破裂带明显相交,由于所有地震对的时间间隔较短,因而板块无法累积到再次发生运动所需的应变量。这些观测结果与准周期复发模型非常矛盾,而准周期复发模型正是地震空区假设的基础,复发周期呈幂律分布的模型与这些地震的观测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139.
华北蓟县系上部洪水庄组和铁岭组之间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整合接触。近期在蓟县小岭子剖面发现洪水庄组顶部发育铁质风化壳,铁岭组底部有硅质褐铁矿屑砂岩,从而证明洪水庄组与铁岭组之间存在一次强烈的风化剥蚀,二者之间是假整合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40.
利用宜川-泰安剖面高精度重力观测和GPS数据测量结果,对观测数据进行各项改正和处理,得到剖面的布格重力异常,并采用高斯低通滤波获得剩余重力异常。以诸城-宜川深地震测深(DSS)速度剖面为约束,对沿该剖面得到的高精度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剖面地壳密度结构。结果表明,趋势异常主要反映该剖面地壳厚度的变化,太行山重力梯级带是地壳厚度的陡变带。结合前人相关研究,对剩余重力异常结合剖面经过的隆起、凹陷等地质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揭示出,剩余重力异常主要反映浅部地质构造和低密度地质体,剩余重力异常与地质构造不仅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而且其幅值能体现地质体的基本特征,比布格重力异常反映得更清晰、更细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