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382.
人工增雨效果的数值统计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5~2001年河南省春季降水资料,采用数值预报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飞机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检验。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降水的气候特征设定增雨效果的评估区,在同一评估区内应用数值模式MM5V3对历史降水过程的降水量进行数值预报,从而获得一组预报雨量,对非增雨过程的数值预报雨量与降水实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预报雨量与实况雨量的数理统计关系。对增雨作业过程的降水同样采用相同的数值模式进行预测,并与增雨后的实况雨量比较,从而得到飞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995~2001年春季飞机人工增雨效果比较明显,豫北区(Ⅰ区)平均为16.7%,豫东区(Ⅱ区)平均为19.3%。  相似文献   
383.
在Re-Os同位素体系应用于蛇绿岩研究之前,一直认为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是古大洋岩石圈地幔的残留.近年来,随着Re-Os同位素测试技术的提高和广泛运用,在现代大洋以及蛇绿岩中均发现有古老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的信息.  相似文献   
384.
吉林松花湖     
金文华 《吉林地质》2006,25(1):F0004-F0004
  相似文献   
385.
库车坳陷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利用回剥技术对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4个井点和邻区的两个井点进行沉降史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基底总沉降曲线与构造沉降曲线相似,沉降曲线呈上凸式。克拉苏构造带和拜城凹陷的沉降史特征与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沉降特征总体相似,只是各阶段的沉降速率、沉降量不同,反映了构造运动从北向南传递,沉降中心从北向南迁移的过程。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沉降特征主要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的曲线形态由缓到陡,反映了新生代以来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一直处于挤压的应力环境中,且挤压程度由弱到强,直到第四纪最终定型,为典型的前陆盆地沉降特征。亦反映了天山造山过程中,库车冲断褶皱带由北向南推进,并最终到达秋里塔格构造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86.
库车前陆盆地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分段特征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通过对研究区内不同位置的5条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发现DQ94-226测线以西的盐上地层主要发育南倾被动顶板反冲断裂,盐层发育盐枕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逆冲断裂带;DQ94-226测线以东的盐上地层发育向南逆冲的大型断裂,盐层发育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主要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突起构造(pop-up)。平衡剖面分析表明,东西两段的南北向构造缩短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西段的构造缩短明显大于东段。沉降史分析表明自东向西,构造活动的幅度依次增大,西段的构造活动明显比东段强烈。由此认为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可以分为东西两段,即西段的库车塔吾构造带和东段的迪那构造带。  相似文献   
387.
四川呷村V HMS矿床:从野外观察到成矿模型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呷村矿床是一个与晚三叠世海相钙碱性酸性火山岩系有关的典型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热水流体系统和贱金属成矿作用发育于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上的弧间裂谷盆地内,并受其内部的一系列局限盆地及SN向基底断裂-裂缝系统控制。含矿岩系为双峰岩石组合,具火山碎屑岩-矿体-喷气岩“三位一体”特征。硫化物矿床具有“块状矿席+层控网脉状矿带”式三维结构特征。块状矿席发育多旋回的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型式,揭示热水流体在海底的幕式排泄以及硫化物-硫酸盐在卤水池内的韵律式化学淀积和滑塌堆积过程。层控网脉状矿带产出于流纹质火山岩系,与上覆的块状矿席平行展布,揭示高渗透性碎屑岩层和多条同级别断层或断裂共同约束海底下部热水流体,并诱导其“弥散式”排泄和侧向流动交代。热水流体的传导冷凝过程导致硫化物沉积、热水流体与冷海水的简单混合导致硅质岩或/重晶石淀积,传导冷凝与海水混合的联合作用导致含硫化物重晶石、硅质岩和红碧玉形成。  相似文献   
388.
本文介绍一个首次在我国发现的新类型盐湖镁硼酸盐矿床,并着重讨论其矿物组合及成因的若干特征。这一矿床系作者同沈晋明、王彦明、闵霖生等同志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考察工作中发现的。在室内工作中,承谢家荣、郑直工程师多方指导,朱念秀等同志协助清绘图件,谢先德等同志提出宝贵意见,作者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389.
低温平衡热液系统中硫同位素演化的lgfo2-pH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ccording to Sakai-Ohmoto‘s theory regarding the evolution of sulfur isotope in hydrothermal system, by using new data on chemical reac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s,equilibrium isotopic fractionation factors as well as on individual ion activity coeffidents of sulfur species the following diagrams of lgfo2-pH are constructed: a) Mole fraction of aqueous sulfur species (Xt), b) Stable field for some minerals in Fe-S-O system, c) diagram depicting the rate of oxidation-reduction state of aqueous sulfur species(R‘), and 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ulfur compounds (δSt^34).  相似文献   
390.
针对目前计算机信息泄漏防护设备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白化型信息隐藏防护设备,通过增加防护信号去白化泄漏信号,达到干扰和隐藏泄漏信息的目的.频域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设备有效隐藏了计算机的泄漏信息,并且相对于现有的泄漏信息防护设备,泄漏信息和原始信息的相关性显著下降,为计算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更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