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62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西藏雄巴古滑坡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古滑坡及其强变形和复活灾害日益频发,已造成重大灾害事件和严重损失.古滑坡的发育、变形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和识别难度大,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结合遥感解译,获取了金沙江西岸雄巴村古滑坡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间的地表变形特征.研究表明,雄巴古滑坡方量巨大,可达2.6×108~6×108 m3,根据InSAR形变监测结果,滑坡前缘发育H1和H2等2个大型强变形区,变形级别分为4级:极强变形区(-132.1 mm/a≤VLOS<-58.5 mm/a)、强变形区(-58.5 mm/a≤VLOS<-20.3 mm/a)、中等变形区(-20.3 mm/a≤VLOS<l.8 mm/a)和弱变形区(1.8 mm/a≤VLOS<55.4 mm/a);其中H1变形区,最大累计变形量达203.8 mm,H2变形区变形量达302.1 mm.受金沙江河流侵蚀,特别是上游75 km的2018年10月和11月白格2次滑坡-堵江-溃坝-泥石流/洪水灾害链对雄巴古滑坡坡脚的侵蚀,加剧了雄巴古滑坡的变形,其中H1变形区的蠕滑速率是白格滑坡灾害链发生前的14~16倍,灾害链引起H2区发生变形,雄巴古滑坡整体呈现牵引式复活状态.基于SBAS-InSAR的形变监测结果得到了野外的验证,目前H1变形区前缘出现局部垮塌,滑体中横向和竖向裂缝发育,局部呈现拉张状态.雄巴古滑坡目前呈现持续变形中,部分地段为加速变形,雄巴古滑坡发生大规模复活将导致堰塞金沙江-溃坝-泥石流灾害链,应加强雄巴古滑坡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为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流域性地质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涵秋 《遥感学报》2016,20(2):229-235
Landsat系列卫星上的TIRS热红外传感器数据已被大量应用,针对TIR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也相继开发出一些算法,并有一些研究对TIRS数据的定标及其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精度进行了对比。本文主要就TIRS热红外传感器定标参数的变化,结合这些定标参数变化的时间点对有关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劈窗算法是否适合当前的TIRS数据进行了讨论,以使用户能够对Landsat 8 TIRS热红外数据的正确使用有进一步的认识。总的看来,由于视域外杂散光的影响,TIRS数据的定标精度仍达不到设计目标,TIRS第11波段的不确定性仍成倍大于TIRS 10波段。因此,在Landsat团队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同时用TIRS第10、第11这两个差距较大的波段构成的劈窗算法来反演地表温度,其精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US6-S团队仍在致力于改进第11波段的精度,改进后的波段可以用劈窗策法。目前应以TIRS第10单波段的方式来反演地表温度为宜。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海岛与海岸带遥感的发展概况, 总结了海岛与海岸带遥感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全极化SAR数据反演桥面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鹏  徐丰  金亚秋 《遥感学报》2009,13(3):391-403
根据高分辨率SAR图像上建筑区的影像特征, 提出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GLCM)纹理分析的建筑区提取方法, 该方法由初步定位和边界调整2个步骤组成, 均遵循特征计算、基于Bhattacharyya距离的特征选择和KNN分类流程, 所不同的是2个步骤中分别采用了逐块和逐点计算纹理特征的方式以兼顾纹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文中对不同SAR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选用具有最大Bhattacharyya距离值的3或4个特征可以获得较好的初步定位结果, 建筑区的检测率超过80%, 虚警率低于10%;随着边界调整的进行, 检测到的建筑区边界逐渐接近于真实边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海洋与气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讨论了由于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和海洋与CO_2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_2浓度已由290ppmv增至340ppmv左右,并且目前人类每年大约向大气输送180×10~8t的CO_2,大气的平均温度以0.1—0.5℃/10α的速度增加。据估计,截止本世纪末地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将升高3±1.5℃。这种现象对地球的环境生态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海洋是碳的巨大贮存所(约390×10~11t溶解碳),海洋能够吸收和释放CO_2;CO_2在海洋的穿透深度为700m。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CO_2在海洋和大气之间处于不平衡状态。本文提出,是否可以通过研究CO_2在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海洋吸收、贮存和转移CO_2的能力来了解碳在海洋中的转移通道和大气中CO_2浓度的变化倾向,从而预测世界范围内气候的变化趋势,并初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快速扩张诱发并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探索城市组成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传统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城市组成与城市热岛的关系。以13个中国大城市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夏季(6-8月)白天和夜间的MODIS LST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并结合土地覆盖数据、人口、区位和气象数据,分析热岛强度和城市地表组成、地表空间格局、人口和区位4类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13个大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城市白天的热岛效应比夜间显著。影响城市白天热岛强度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面积比例、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人口密度。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林地斑块密度是夜间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和乡村林地面积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热岛情况的加剧,而通过调节城市地表空间格局(减少平均建筑用地斑块面积和降低建筑用地斑块聚集度)可以更好地降低城市地表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7.
韩城高岭石粘土矿,赋存于上石炭统太原组含煤岩系的下部。它是沉积于滨海泻湖潮坪碱性半成水环境中以伊利石为主的粘土质沉积物,受其上泥炭沼泽成煤作用的影响改造而成。生物(植物)和有机地化作用,使矿石进一步富化和纯化。该矿含矿层位稳定,具一定规模,与煤共生,可综合利用。矿石经用 x—射线衍射、差热、红外吸收光谱、电于显微镜等手段测试分析,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含量95%—97%),次为伊利石(1%—2%),另有少量褐铁矿、金红石、石英、长石、碳质以及微量黄铁矿、白钛石等。在电子显微镜下,高岭石为片状,粒度<0.005mm 者占70%以上。据化学分析,矿石中 SiO_2和 Al_2O_3含量比较稳定,并且接近高岭石理论值。因此,本区高岭石粘土矿纯度高、杂质低,高岭石结晶好,呈片状,粒度细,为优质高岭石粘土矿。通过选矿工艺研究及小型试验已获得了制备刮刀涂布纸张涂料和4A 分子筛的成功,填补了我省一项空白。产品经工厂使用效果良好。故本区矿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徐涵秋  郭雯 《地质论评》1990,36(4):370-375
本文在原古生物化石微机鉴定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模糊数学、压缩特征数据编码系统和增强数据库功能,对原系统的特征数据代码、化石相似程度的判定以及数据库管理等三方面作了改进,使其不但能够进行化石鉴定,而且还能进行化石组合分析、化石系统分类以及化石定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中国委员会于1989年2月19日在青岛成立。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是组织和协调我国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oint Global Ocean Flux Study-JGOFS),并参与国际全球海洋通量研究工作的学术性机构。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的13位学者和教授组成第一届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员任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委员会的职能是,根据世界和我国JGOFS工作的要求,组织、协调我国海洋科学各学科领域,共同制订和实施中国JGOFS计划。对外代表我国参加JGOFS国际机构及其它相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