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源区两个最大的淡水过水湖,对黄河源区径流量与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本文利用1976-2006年间四个不同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MSS/TM/ETM+/CBERS)对扎陵湖、鄂陵湖湖面面积变化进行监测,提取水面分布范围,获得了扎陵湖、鄂陵湖湖面动态变化的数据,为掌握近三十年扎陵湖、鄂陵湖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近30年扎陵湖鄂陵湖水面变化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地质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二叠纪发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建立一个高精度的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是阐明这些重大事件因果关系的基础.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分为3统(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和9个阶,在中国分为3统(船山统、阳新统、乐平统)和8个阶,除乐平统以外,船山统和阳新统与国际标准划分时限有很大不同.二叠纪历经约4700万年,底界以牙形类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首现为标志,绝对年龄约为(298.9±0.15)Ma,顶界以牙形类Hindeodus parvus的首现为界,绝对年龄约为(251.902±0.024)Ma.二叠系在中国可识别出35个牙形带、23个?带、17个放射虫带和20个菊石带,其中华南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牙形类化石带可作为国际对比的标准.二叠纪δ~(13)C_(carb)变化趋势表明在二叠纪最末期有一次3~5‰的快速负漂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对比,但其他时段可能或多或少受到后期成岩作用影响或仅具有地方性效应.牙形类的δ~(18)O_(apatite)变化趋势表明从石炭纪晚期至空谷期处于一个较冷的时期,空谷晚期开始气候逐渐变暖.长兴期是一个气候较冷期,在二叠纪末有一次8~10°C的快速升高,这次温度升高全球同时发生.~(87)Sr/~(86)Sr比值由阿瑟尔初期的0.7080持续降低至卡匹敦晚期的最低值0.7068~0.7069;乐平世则持续上升,到二叠-三叠系界线处,~(87)Sr/~(86)Sr比值达到0.70708.磁性地层以沃德阶中部Illawarra反向为界,以下称为Kiaman超级反向极性带,以上称为二叠-三叠纪超级混合极性带.瓜德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卡匹敦晚期,持续时间长.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于约(251.941±0.037)Ma,是突发性的.瓜德鲁普世末期的大海退在华南地区主要发生在Jinogondolella xuanhanensis至Clarkina dukouensis带之间;二叠纪最末期从大海退转入快速海侵发生在Hindeodus changxingensis-Clarkina zhejiangensis带内.二叠纪是一个古地理区系强烈分异的时期,中国各大区的海陆相二叠系对比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渤海沿岸流季节变化对青岛冷水团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岛冷水团位于青岛外海海域,具有独特的温盐结构和生消规律,对近海水文和周围渔场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世界海洋数据库(WOD2013)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放航次的黄海断面观测资料,及ROMS区域海洋模式,对青岛冷水团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初现,4月形成,5月达到鼎盛,6、7月逐渐与黄海冷水团融合,8月开始衰减至10月消亡。渤海沿岸流秋冬季为北风驱动的正压流,其携带的山东半岛北岸的低温水为青岛冷水团的形成提供水源;春夏季为冷水团密度环流,输运到青岛冷水团和黄海西侧冷水团之间的低温水促进了两水团的融合,加快青岛冷水团的消亡。  相似文献   
54.
国内层状盐岩具有夹层多、不溶物含量高等特点,现有造腔软件不能很好地模拟国内层状盐岩水溶造腔过程。基于流体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建立能够描述盐岩造腔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夹层垮塌判据。结合国内层状盐岩水溶造腔工艺特征,开发出能模拟含夹层盐岩水溶造腔的软件Salt Cavern Builder V1.0。该软件可模拟纯盐岩、多夹层盐岩的水溶造腔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造腔方案在现场造腔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实施效果。通过大尺寸型盐造腔相似试验,模拟无夹层和含单一夹层的腔体形状扩展过程。基于相似理论基础,在现场造腔工艺条件下,造腔软件模拟出的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结果接近,验证了该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5.
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指纹是目前国际上用于示踪石油类污染来源及其环境命运的有效技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可疑重油与被污染水体及植物表面污染物的饱和烃和芳烃分布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姥姣烷、植烷、“不可分辨的混合物”(UCM)等化学指纹特征,对比可疑重油与被污染水体表面漂浮重油的沥青质同位素组成,追踪了发生在广东省南海市的两次小型重油泄漏事件。结果揭示,2002年10月16日晚发生的污染事件源于某饲料公司锅炉房的重油泄漏;而2002年10月25日的泄漏事故则是某加油站重油渗漏所致。  相似文献   
56.
作为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生活用海水技术主要是利用海水直接替代淡水作为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是海水冲厕)。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对大生活用海水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其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7.
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M≥6.7强震时间间隔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其地震发生的年份可组成一个二维时间坐标系,并据此建立川滇地区的强震时间预测模型。预测分析表明:未来16年,川滇地区可能存在发生4次6.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风险,2012-2021及2025-2029年均有M≥6.7强震信号,且未来强震可能发生在2014-2015、2019与2027年前后。  相似文献   
58.
大别山木子店地区岩浆岩由中生代花岗岩类和元古宙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成。对中生代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原位LA-ICP-MS锆石U Pb年龄和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形成于(133±2) 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介于-26.5~-19.6,平均值为-24.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介于2 531~2 139 Ma,2个继承锆石分析点分别给出了-3.0和-0.3的εHf(t)值,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589 Ma和1 654 Ma。上述研究表明,木子店地区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形成过程中可能有新元古代地壳物质加入。综合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大别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阶段。与沙坪沟赋矿花岗岩具有类似的岩浆物质来源,指示木子店地区具有寻找早白垩世早期钼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59.
隧道开挖时的爆破震动对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很大,但目前对不同爆破参数、周边建筑的距离与爆破开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多,实际工程中也难以把握。以宁夏固原市某水工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地表关键位置质点爆破振动频率与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经测试发现房屋主振频率在10~60Hz间,而一般房屋建筑的频率均小于10Hz,说明此次试验中爆破震动不能与房屋产生共振。(2)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爆破震动规范安全振速标准进行判别,发现此次试验中土坯房的安全距离为160 m,一般砖房为60 m。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爆破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为类似隧道的爆破工程及解决由爆破引起的纠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
地应力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评述前人关于地应力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相关文献和成果,讨论了地应力与煤层气成藏、地应力与煤储层渗透率、地应力与煤储层压裂改造、地应力与煤层气井位部署的关系,对相关研究工作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地应力控制着煤层气成藏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影响煤层渗透率中最主要的因素,也是煤层气井压裂设计和井网部署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地应力研究对煤层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且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