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66篇 |
地球物理 | 72篇 |
地质学 | 189篇 |
海洋学 | 22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4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磁倾角是古纬度的记录者,对许多构造活动有着很好的揭示作用。但在青藏高原,沉积物的磁倾角往往要比火山岩或欧亚极预测的值要小,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了解。本文应用 E/I 统计分析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几个典型山间盆地的已有古地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10°~20°磁倾角浅化可以通过该法矫正,揭示出该地区的磁倾角浅化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或沉积后的压实作用造成; 同时也表明该地区在晚新生代以来南北向缩短量并不是十分显著,至少是在古地磁研究的误差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2.
13.
中生代基性辉绿岩墙广泛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山东地区。本研究给出代表性岩墙的U-Pb锆石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4个代表性锆石的LA-ICP-MS年龄范围处于121.9±0.6Ma和124.3±0.5Ma之间(早白垩纪)。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变化较小,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K和Pb),以及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另外,基性岩墙具有相对一致的(87Sr/86Sr)i比值(~0.7098),负的εNd(t)值(-14.7~-14.5)、εHf(t)值(-31.4~-26.7)和高的Hf模式年龄(tDM1=1817~2024Ma)。研究显示基性岩墙来自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并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影响。总体研究表明,基性岩墙的成因机制与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的碰撞有关,岩浆源区为晚中生代前受俯冲扬子地壳沉积物交代后的富集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Au-Ag-Te系列矿物特征及其成矿流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中Au-Ag-Te系列矿物碲银矿、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斜方碲金矿和碲金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本次研究还发现Au2Te的存在。碲化物矿物多呈粒状或脉状分布于石英或硫化物矿物的裂隙中。Au-Ag-Te系列矿物中,Au含量与Ag含量呈负相关性,与Te含量呈弱的负相关性。结合Au-Ag-Te成分共生图解及镜下特征对金银碲化物矿物共生组合进行分析表明Te优先与Ag结合形成碲银矿或碲金银矿,只有成矿流体中Ag被大量消耗后,Te才与Au结合形成针碲金银矿、斜方碲金矿、碲金矿,最后当成矿流体中Te也被大量消耗后,Au才会形成自然金。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中3He/4He值为0.01~0.03Ra,金银碲化物阶段3He/4He值为0.08~1.04Ra,指示金银碲化物阶段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5.
据个旧锡矿开发勘探资料,在计算机上实现不同网度稀空试验的结果、讨论了误差估计问题,提出了矿石品位、矿体厚度、矿体投影面积、矿体体积和金属储量等误差估值公式。以实例建立了不同穿透样锡品位变化系数值的金属储量误差与工程数量的回归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金属储量误差估计和工程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研究意义、历史及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个大面积低温成矿域之一,其面积之大(约10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Ag以及萤石、冰洲石、水晶、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全球罕见,是我国重要的Au、Hg、sb、As、Pb—zn、Ag以及多种分散元素生产基地。国内外学者对该成矿域进行了近30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许多有待深人研究的科学问题。本文回顾了我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各研究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同时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使用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南宁市2002年10月6~15日的较高空气污染指数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南宁市高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条件的一些规律,为南宁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综合运用micaps、自动站等气象资料,以及环境监测污染物浓度和AQI指数等资料,对2013—2015年廊坊市的连续重污染天气进行了分析,并细致分析探讨了在空气达到重污染背景下,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和多种空气污染物指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连续重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秋季开始出现,冬季达到顶峰,随着次年春季的到来逐渐减少至消失;(2)连续重污染的出现将导致气温升高,此时风向多为西南风—西风和偏东风,平均风速以0.3~1.5m·s^(-1)为主,最大风速多在1.6~3.3m·s^(-1)之间,相对湿度以60%~70%为最高发区间;(3)连续重污染天气的首要污染物为PM_(2.5)或PM_(10),其中以PM_(2.5)为主,比例高达94.3%,且呈逐年小幅下降趋势;(4)CO和SO_2浓度变化与采暖期污染物排放关系密切;(5)5月出现的连续重污染较少,且由大风沙尘天气造成。 相似文献
19.
沙丘移动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丘移动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基本上已自成体系。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加之现象的复杂性,目前仍有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没能彻底解决,至少还未达成共识,成为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从而影响了它的继续发展。本文在剖析沙丘移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浅析其未来研究思路。重点对沙丘移动的判定指标进行了讨论,指出了Lancaste(r1988)提出的指标表达式不能够直接应用于我国,必须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