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型(角岩型、夕卡岩型)铜-钼(铁)矿床;在岩体外围地层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对应的围岩蚀变表现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矿床成矿均发生于33.7~35.8Ma,金矿床略晚于铜-钼矿床,并与矿田内马厂箐杂岩体侵入时代(33~37Ma)一致。岩矿石的H、O、Pb、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铜-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钼(铁)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均一压力逐渐降低,成矿物质(矿质和流体)也逐渐从以深部岩浆源为主,演变为以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为主。矿田内不同类型矿床间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反映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82.
云南马厂箐富碱斑岩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厂箐复式岩体SiO2含量变化于61.56%~71.63%,平均67.30%(≥56%);Al2O3含量变化于13.38%~17.18%,平均15.44%(≥15%);K2O含量变化于3.36%~8.92%,平均5.35%;K2O+Na2O变化于7.75%~11.55%,平均9.08%;K2O/Na2O变化于0.65~4.00,平均1.49,明显具有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特征;MgO含量变化于0.40%~4.59%,平均1.11%,在R1-R2图解中处于造山晚期和同碰撞期岩浆岩的范围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相对亏损,Sr含量高(337×10-6~718×10-6),Y主要集中在6.2×10-6~15.8×10-6之间(≤18×10-6),Yb含量变化于0.20×10-6~1.63×10-6之间(≤1.9×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且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LREE/HREE变化于8.02~24.01,Sr/Y变化于40.5~57.4之间,平均48.2(>40),La/Yb变化于17.5~105.8之间,平均43.4(>20),Sc含量变化于2.5×10-6~7.9×10-6之间(<10×10-6);δEu 变化于0.81~1.38之间,显示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马厂箐岩体属于C型埃达克岩中的钾质埃达克岩.马厂箐岩体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与同一成矿带上的玉龙斑岩体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环境的认识,对于该区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抗震救灾“生命线”——茂县至北川公路禹里乡至擂鼓镇公路沿线进行了路基、桥梁震害和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浅析震害形成机制并制定抢通方案。  相似文献   
84.
滇西北地区与富碱岩体(脉)有关的金矿床受控于喜山期区域近EW向隐伏构造,体现出成岩成矿构造控制一体化的特征.研究表明,富碱岩浆源于深部的壳幔混合层,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并激发源区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生成于经长期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但不稳定的陆块内部.成矿流体亦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流体致浆、岩浆形成之后的分异演化及至侵入就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含矿流体与岩浆从相伴、相融、上升到分离、流体中矿质不断聚集从而演变成含矿热液并最终成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5.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内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期桃家寨闪长岩体内,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对该矿床石英脉型矿石中方铅矿进行了系统的铅同位素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矿石铅具有较窄的206Pb/204Pb比值和相对较高的207Pb/204Pb比值及208Pb/204Pb比值,但变化范围均不大,均分布于正常铅范围。通过计算获得相关特征参数,并利用铅构造模式图及相关图解综合分析表明,大坪金矿矿石中的铅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及地幔。铅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大坪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区。  相似文献   
86.
87.
我国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地下水模拟软件的不断更新完善,以Visual MODFLOW、GMS和FEFLOW为代表的一批标准化软件在我国的应用更加广泛,为提高国内的地下水模拟技术水平有巨大帮助。在介绍国外模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上述软件在我国的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8.
滇西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以喜马拉雅期为主,以富碱为特点的斑岩体(脉),空间上具有以岩体(脉)集中区为单元,不同单元组成岩带,多岩带近平行产出的特征。富碱岩浆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金矿成矿与岩浆成岩一脉相承,形影相随,具有与富碱岩体完全一致的时空分布特点,体现了其成岩成矿受区域构造控制的一体化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岩浆和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作用中深部矿质上升的载体和不断聚集的动力。由(近)EW向构造活动一地幔富碱质流体上升-壳-幔混合带内岩浆形成-富碱岩浆分异演化一流体成矿构成了统一的区域成矿系统,称之为该区与喜马拉雅期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构造)-壳-幔(流体-岩浆)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89.
甘肃小西弓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西弓金矿矿体产出特点与规律,认为金矿化受韧性剪切带,老地层,后期脆性断裂等多重因素控制,前长城系西尖山群第四岩组的二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是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和直接的赋矿围岩,华力西期的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是成矿的热动力来源,区域性杨圈沟-西尖山-华窑山大断裂和小西弓-乌龙泉韧性剪切带具有切割深,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是成矿的导矿构造,发育于小西弓-乌龙泉韧性剪切带之上的3条次级韧性剪切带和叠加其上的脆性断裂提供了流体运移的通道和容矿空间,矿床属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多因复成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90.
滇西北地区广泛分布以富碱为特点的岩浆岩。这些富碱岩体(脉)主要形成于50~30Ma。由区内近平行分布的近EW向构造控制,空间上可以划分为多个近EW岩带,各岩带内又可划分为多个岩体(脉)集中区;富碱岩体(脉)由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是由同源演化产物组成的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岩体产出于经多次板块开合作用之后形成的统一但不稳定的陆块内部、古深大断裂于喜山期重新活动引发的张性环境中,岩浆源于壳幔混合带,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断裂上升至混合带内并引发该区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