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柴达木盆地被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围限,新生代盆地发育受周边山体隆升的控制。柴西地区是整个盆地内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形成了NWW 和NEE 走向的两套断裂体系,地震剖面上明显发育生长地层。为研究柴西地区构造运动模式及期次与周边山体及断裂活动之间的关系,基于该区主干地震剖面的最新解译成果,对剖面中的断裂及生长层序进行分析。确定柴西地区新生代活动断裂集中在3 个时期,分别控制不同生长层序的发育: 早期活动的断层控制生长层序1 的发育( TR ~ T3 , 53. 5 ~ 31. 5 Ma) ,晚期活动断层控制生长层序2 的发育( T'2 ~ 现今,14. 9 ~ 0 Ma) ,新生代以来一直活动的断层也控制着一套生长层序。区内构造演化主体方向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前不断向盆内扩展并共同调节构造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AutoCAD2004作为规划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优点,针对AutoCAD2004作为开发平台所存在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存储问题,提出了数据存储的总体方案,并以规划管理的实例来说明存储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23.
四、对数模型的扩充第二节建立的对数模型和第三节给出的三种类型地层的模型参数α和β数值,是针对单层、垂直分量和优势周期这种特定情况下得出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为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扩充。 相似文献
24.
中国西北帕米尔东北缘的活动断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卫星遥感图像的详细地质解译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与地貌观察,对帕米尔东北缘山前与印度-亚欧大陆碰撞相关的活动断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NW-NWW走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南倾逆冲断层,并伴随有强烈的右旋走滑分量。流经活动断层带的水系显示出右旋累积位错:小水系的水平位错量为4.0-20.0m,大河流的水平位错量达8-12km。沿断层带的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也显示出一致的水平位错,位错量为8-12km。这些证明表明,帕米尔东南山前的NW-NWW走向的断层很可能开始于上新世末期至早更新世早期(2.2-3Ma)。研究结果首次厘定了帕米尔东北缘山前与向北逆冲相伴随的右旋走滑速率在第四纪期间达4.0-6.8mm/a。根据与现代地震活动相关的活断层分析,推测帕米尔东北缘山前7级以上地震重复周期为1000a左右。 相似文献
25.
26.
27.
构造演化研究目前正在由二维向三维过渡。三维构造演化研究作为本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在适用性、精确度、可视性及应用等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本文阐述了三维构造演化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从三维构造建模和三维构造恢复两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重点介绍。三维构造演化研究将几何学与地质力学结合起来,使地质模型非常接近真实的地质体,构造恢复的准确性也大大提高。该方法在油气勘探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三维构造演化的研究难以在大范围区域内展开、对多条不同倾向断层的恢复会导致模型发生位移以及消除复杂断层的断距时会使断块发生水平旋转。 相似文献
28.
焉耆盆地是一个位于天山东南部的山间盆地 ,在遥感图像上 ,可以看到盆地西面的活动构造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清楚的线形构造 ,被错开的水系、冲沟等。经分析认为 ,这些活动构造主要由北边的活动褶皱和南边的右行走滑活动断裂组成。野外的实际调查与图像分析的结果十分吻合 ,表明遥感图像在研究活动构造方面是一个十分有力和快速的工具。活动断层的最大水平位移为 2 10m ,最大垂直位移为 2 0m ,主要以走滑作用为主。天山地区活动构造的发育表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29.
泥火山是地质流体活动的结果,喷发需具备泥浆源、泥浆运移通道和水补给3个条件。对乌苏泥火山8个喷口泥浆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平均比值为6.81,泥浆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等,高场强元素Nb、Ta强烈亏损,Th弱亏损,(La/Yb)_N值为5.47,Ce/La值为2.22,球粒陨石标准异常值δEu显示中等负异常(0.760~0.805);Sr/Ba值为0.33~1.01(平均值0.60),表明源岩为陆相沉积且古盐度较低,Ce/La(2.22)、Ce_(anom)(-0.007)、V/(V+Ni)(0.78)值均指示源岩形成于还原环境。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及地层对比分析表明,乌苏泥火山源岩来自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为河流沼泽相-半深湖相含煤地层代表的弱还原-还原沉积环境,源岩的最大埋藏深度为7~8km。泥火山源岩的研究为指示油页岩、烃类物质的位置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现有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采用一台测量仪同时获得闪电电场快、慢变化特性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测量仪天线、电路、传输方式的优化,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可靠性;采用全介质光缆传输信号,可避免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因电磁耦合带来的干扰;采用系统函数逆变换反演被测电场时域特性,既可省去一套专测电场慢变化的仪器,且弥补了以往"电场慢变化测量仪"性能的不足.测量结果表明,快变化测量系统的测量带宽为80 Hz~87.5 MHz.采用研制成的电场变化测量仪对自然闪电进行多次测量后,将反演运算得到的波形与实测波形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