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大震时在地表产生的断裂错动(称地震断层)会造成严重震害。文章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为了取得防震减灾实效,必须综合考虑其发震条件和致灾问题。  相似文献   
12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使全球增温,从而引起极冰融化、海水淹没海边城市以及暴洪和疾病的增加.因而全球增温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3.
1975年辽南地震曾被我国地震工作者预报了。然而1978年5月18日的强余震在震前却毫无觉察。我们发现强余震与主震位于同一个震源断裂带上,震源深度相近,震源机制也几乎是相同的。这些共同点决定了它们在预报指标上必然也有共同之处。本文应用调制模式,较好地解释了辽南主震和强余震的时间预报。调制模式指出,在大地震前,包括震源区在内的广大区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外因能够调制震源区和其附近的过程。这种被调制了的震源过程所产生的前兆与外因是同步的。当发现这种同步性时,我们就应当警惕地震的发生。文中用水氡、地气和水位变化与外因的同步性,具体讨论了主震和余震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2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举办的地球物理韵律现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2日—25日在敦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二十多个单位的五十余名代表。理事长顾功叙、副理事长翁文波发来贺电,常务理事谢毓寿等因故未能到会的学者也寄语致意。  相似文献   
125.
根据震源机制的研究,我国绝大多数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介质比较脆性的上地壳中(可称为孕震层),其断层面比较陡直,且以平推错动为主。对于这种类型的震源,地震时其震中区的垂直形变应当是不显著的。然而实际上我国一般大地震时极震区和其附近都有大面积、大幅度的下沉,其下沉的幅度和范围不能完全用震后地下水的排  相似文献   
126.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地构造学家就对我国的构造运动进行过讨论,其中有水平运动观点,还有垂直运动观点,但不管是哪种观点,其时间尺度都是地质的时间尺度。对于我们所研究的地震来说,其时间尺度远没有那么长,它是现代大地构造运动的表现。因之,地质上所阐述的构造运动是否就等于现代决定地震发生的构造运动还是一个尚未解  相似文献   
127.
前言划分震级的目的,原为衡量地震的大小。然而由于它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人们强调的方面也不同。例如同样是浅源地震,为了衡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人们就应用较短周期波的强度来划分地震的大小,例如里克特一古登堡震级(以后简称里一古震级,它包括M_L,M_s和M_b)就是这样的;又例如人们为了衡量地震错动面的大小以及它对板块运动和极移激发的作用,人们就强调长周期波的强度来划分地震的大小,因为长周期波更能反映震源的维度,即所谓矩震级;另外人们为了地震予报的目的,曾应用大震前较小地震震  相似文献   
128.
震源孕育模式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 地震发生时的模式,人们在震源机制研究中,已讨论很多了,而地震孕育模式则讨论很少。地震孕育模式直接关系着地震预报工作,所以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些讨论。由于问题比较复杂,讨论仅限于单一断层带。构造交会区,有待以后探讨。  相似文献   
129.
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气候变暖的问题现正在热烈讨论。主要观点有五个。一个是温室效应说,认为二氧化碳可吸收地面反射走的那部份太阳光能,因之使气候变暖。一个是太阳活动说,认为近一二十年来太阳活动增强,给大地带来较多能量,因之气候变暖不只是由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引起,待太阳活动转入低潮后,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是有限的。另一个是  相似文献   
130.
临界慢化期限与地震短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g慢化是统计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即当一种相态向另一种相态突变之前,那种在旧相系统中出现的带有向新态转变的分散的涨落现象,不仅量值增大了,而且涨落的持续时间也拉长了。这种时间的拉长就叫做慢化。系统越接近突变的临界状态,这种慢化愈显著。对于大地震来说,在临近大震孩们练应力保持态为旧相,大洋动放为新相。在由旧相向新相转变的时候,会出现小释放态的涨落。如果这种小释放态的涨落加剧,最后演变为大释放阶段,则此时旧相完全转变为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