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5 毫秒
51.
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通过对华南及其相邻的边缘海域的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利用水平方向导数、小波变换及典型剖面反演的共同结果,在研究区中分辨出方向各异的主要断裂共39条,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并结合层析成像结果分析了研究区内断裂的分布与延伸,特别对红河断裂带等重要断裂进行了重点讨论,并探讨了它们的延伸及与周边各地质单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赋存于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是20世纪后期海洋地球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从地震,测井,地热,岩石物性4个方面阐述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3.
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21  
对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仪器,数据处理技术,解释理论与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发展航空标量,矢量,梯度重力测量和航空全梯度磁力测量,三分量磁力测量,提高综合信息采集能力;开展卫星重磁测量,综合卫星,航空,地面重磁测量资料研究地球结构与构造;发展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重磁异常弱信号的提取,不同深度重磁异常的划分,低纬底变倾角化磁极以及位场面延拓;发展复杂条件下三维重磁场多参数综合反演可视化技术以及快速自动反演技术;探索磁性多参数的应用新领域,充分发挥磁法在环境污染调查中的作用并开拓应用新领域。  相似文献   
54.
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差异演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设计了一种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进行地震定位的方法,并给出了反演结果的具体分析.利用有限差分算法计算速度模型的走时场,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量,加快计算过程.反演得到的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的震源参数可以直接用于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还可以利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三维速度结构对地震重新定位,从而得到较为精确的震源参数.地壳速度模型的反演方法也可以用于三维速度结构的反演.  相似文献   
55.
对黄海-东海研究区深部结构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地震层析成像与重磁数据的处理结果,选择26°N~36°N,120°E~130°E的范围作为研究区,讨论了黄、东海研究区的深部结构特点及其与周边各地质单元的相互关系,完成了研究区两条剖面的密度结构反演,认为东海陆架地区地壳厚度变化与大陆地区相比并不明显,显著减薄开始于冲绳海槽地区,中地壳消失;琉球岛弧处地壳厚度明显再度增加,特别是上地壳的厚度增加最大,推断其原因应与俯冲作用及俯冲带附近板块与地幔的运动速率之差有关.地球物理场“东西分带”是黄海—东海地区壳内结构从西向东变化的反映,但随着深度的增加,研究区的岩石层结构出现以近EW向为优势的构造格局.因此推断深部近EW向的异常是三叠纪时期南北板块碰撞、挤压所致,浅部的NE向条带异常是后期构造运动在岩石层较浅部位构造效应的反映.黄海—东海地区岩石层结构存在浅部与深部优势构造方向不协调的现象.层析成像结果证实了南黄海东缘断层的存在,还勾绘出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为以40°左右的倾角向NW方向倾斜的高速带,另一条倾向基本相同的高速带则是南、北扬子块体结合带在深部的反映.  相似文献   
56.
环渤海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与地壳上地幔结构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环渤海地区的天然地震P波到时资料,采用纬度和经度方向分别为05°×06°的网格划分,反演了该地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初步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京津唐地区地壳中上部的速度异常反映了浅表层的地质构造特征,造山带和隆起区对应于高速异常,坳陷区和沉积盆地对应于低速异常;地壳下部出现大规模的低速异常与华北地区广泛存在的高导层相对应,估计与壳内的滑脱层和局部熔融、岩浆活动有关;莫霍面附近的速度异常反映了地壳厚度的变化及壳幔边界附近热状态的差异;上地幔顶部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可能是上地幔软流层热物质大规模上涌所致.  相似文献   
57.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古生代变质基底及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相叠合盆地.本文基于南黄海深部地学探测的主动源地震数据(OBS2013测线),通过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利用初至波走时反演得到测线下方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结合多道地震、重、磁等资料,综合分析南黄海盆地北部沉积地层的特征.结果表明,OBS2013测线下方的地层纵、横向上有多个速度分界面,纵向上以印支面为界,下部挤压与上部伸展地层速度分别呈现高、低速特征;横向上表现为众多断裂,断裂控制了盆地发育,个别断裂发生走滑.断裂将速度剖面划分为四个纵波低速区和五个高速区,6km深度以内纵波速度的低值区(<4.5km·s-1)是中-新生代沉积地层;而高值区(>5km·s-1)归属于不同的形成机制:北部高速区对应千里岩隆起区的变质岩,中部高速区是被挤压的海相沉积地层,南部高速区属于中部隆起,为埋藏较浅、但厚度较大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部分位置可能含有火成岩.北部坳陷的中、南部区域,在陆相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之下的海相地层中发育砂岩,该区域(埋深不超过6km)的砂岩沉积分布于约2km厚度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58.
利用南海地区28个陆地地震台站和2个布设于太平岛和东沙岛的新增海岛地震台站2011—2016年间的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波形数据,使用互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了台站间的互相关函数,并提取出Rayleigh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曲线.采用快速行进和子空间方法反演获得了南海及周边地区12~40s周期的Rayleigh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图像,并联合反演得到了研究区深至60km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考虑到南海数千米厚海水层对于面波频散反演的严重影响,本文在反演模型中加入了水层,显著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成像结果表明:南海及周边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S波速度结构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并与这一区域的主要构造单元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在5~10km深度,莺歌海—宋红盆地区的低速异常特征可能与盆地较厚的沉积层有关.在5~15km深度,海域高速异常区与海盆空间位置具有高度一致性,推测与海盆区地壳厚度相对陆缘区明显偏薄有关.当深度从20km增加至30km,海盆区的高速特征扩展至了陆缘地区,反映了地壳厚度从海盆至陆缘逐渐增厚的趋势,与OBS(海底地震仪)深地震剖面给出的地壳精细结构结果一致.至35~60km深度,海盆的高速异常特征依然明显,且速度值随深度增加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推测南海海盆区的岩石圈厚度应该大于60km.  相似文献   
59.
收集了1978~2003年位于渤海湾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大体位于东经112°~122°,北纬34°~44°之间)所记录到的的总计10534个地震或人工爆破事件的Pn、Pg以及P波到时数据,运用GT5准则,从中挑选出相对精确和可信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的10个地震事件,使用Messy GA算法,分别反演了这10个地震事件所对应的一维地壳P波速度模型.反演的局部地壳模型与已知结果对应较好,基本反映了震中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可用于确定局部和区域的地壳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60.
利用LOG算子和改进相干算法相结合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证明, 该方法同其他方法相比, 具有较强的信噪分离作用, 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