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利用中国东南部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通过远震P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福建及台湾地区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据此分析了华夏块体的构造属性并探讨了中国东南部上地幔的深部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幔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它们与区域构造的深部动力学成因密切相关.宏观上,NE向展布的低速异常与东南沿海地区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条带状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推测其上地幔可能存在幔源物质上涌;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为界,东、西华夏块体的速度结构存在差异,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分析,东、西华夏块体岩石圈减薄和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驱动机制有所不同,西华夏块体为"板块俯冲+岩浆底侵(岩石圈拆沉)"的动力学模式,东华夏块体是"玄武质岩浆迁移+岩浆底侵"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2.
苏拉威西海具有独特的演化过程—位于北婆罗洲及苏禄岛弧下的苏拉威西海板块停止俯冲后,其俯冲板块的另一侧开始向苏拉威西岛俯冲,形成了诸如俯冲转换边缘、对向俯冲系统等独特的地质现象。针对这种同一板块一侧俯冲停止后在板块另一侧发育新俯冲的过程,科学界提出了众多的板块初始俯冲机制模式,如前陆盆地碰撞后发育新俯冲、大陆/岛弧边缘重力失稳后解耦后俯冲、岩石圈浅部小范围的地幔对流活动导致俯冲等14种初始模式。由于难以获得处于俯冲初始阶段俯冲带的深部岩石圈的地震观测资料,造成这些板块活动模式仍止步于推测。苏拉威西海区的天然地震观测资料不仅是研究苏拉威西海俯冲系统岩石圈深部构造及演化的基础,而且也是认识俯冲过程初始机制的关键一环。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所属重点项目"苏拉威西海与古南海对向俯冲系统的三维地震观测与板块活动机制"在苏拉威西海区针对北苏拉威西海俯冲板片结构所开展的三维地震观测研究。该项研究实验以揭示俯冲系统深部结构与板块活动机制为目标,通过多边国际合作,于2019年8月15—25日在苏拉威西海区成功投放了27台国产宽频带海底地震仪(BBOBS),拟采集10个月的天然地震数据。同时计划利用印尼合作方的陆区地震台站数据,与OBS数据一同开展研究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的地震学研究与数值模拟,认识俯冲下插板片的变形形态与特征、上覆地壳增厚程度及与俯冲系统持续作用过程之间的关系,讨论该地区独特俯冲系统的初始机制。  相似文献   
153.
南黄海OBS 2013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初步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渤海—山东半岛—南黄海一线的深部构造特征,利用海区气枪震源和陆区爆破震源探测,于2013年在胶东、渤海和南黄海布设了一条海陆联合深部地震探测剖面。海陆联测剖面包括渤海和南黄海两条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测线和一条陆上地震测线,是首次在南黄海地区布设的OBS深地震测线。文章对南黄海段测线上的海底地震仪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其中包括地震数据解编处理、截裁处理等,结果表明,此次实验海底地震仪记录质量良好,可以清晰地识别出Ps、Pg、Pm P等多组震相,还首次观察到了来自千里岩隆起带上的P波震相,说明数据处理流程是可行的;再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分析了南黄海不同构造单元的震相特征,为下一步地壳速度结构的模拟及解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4.
反演磁性地层界面的逐步剥离磁场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前人研究方法总结对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逐步剥离位场反演磁性地层界面的方法,该方法假定位场是由一个等效单位厚度层的等效磁化强度变化引起,通过逐步剥离位场,得到等效单位厚度层的等效磁化强度,进而求取磁性地层的起伏.本文进行了理论模型计算和野外实例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5.
渤海残留盆地分布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活动论构造历史观为指导进行渤海海域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研究. 以岩石物性为基础建立地质界面与物性界面的联系,通过重、磁、震等方法组合圈画不同物性界面的分布特征. 浅层沉积盆地结构通过反射地震资料控制,深层地质结构信息利用重磁异常场分离、物性界面反演等方法得到. 在地层分布格架基础上分析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宏观分布范围. 并结合渤海海域实例研究介绍了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在计算上古生界-中生界及元古界-下古生界残余地层厚度的基础上给出了渤海海域残留盆地的宏观分布范围,并指出在歧口凹陷东南部、石臼坨隆起南部及东北部、渤南凸起南部、辽东湾等地区是较好的前新生代油气潜力区.  相似文献   
156.
中国中南地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磁和天然地震资料对中南地区进行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根据研究区的重、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可将其分为4个重力异常区、3个航磁异常区.根据重力资料反演计算得到的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在295~41 km之间,总的趋势为西厚东薄,地壳厚度与地形起伏基本上呈镜像关系.根据磁力资料计算得到的研究区居里界面在12~40 km之间变化.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速度分布总体上体现了纵横交错的断块特征.在纵向尺度上,江汉-洞庭盆地以及周缘造山带的上地壳结构变化不大,中地壳和下地壳则普遍受到现今构造活动的改造,以致岩石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们主要表现为低速区域的扩大,尤其是在地壳下部尤为突出,这与断陷盆地的拉张以及造山带岩石层的底侵和拆沉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研究区地球物理场的分析计算,在研究区共提取主要断裂带34条.根据岩石层板块大地构造理论,依据岩石层结构、地壳结构和结晶基底等深部结构的不同,将研究区中板内不同构造单元——块体作为一级构造单元,块体之间的深大断裂带作为块体的边界——块体结合带,据此原则在研究区中划分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五个二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57.
利用中国大陆东部及台湾地区、日本和琉球群岛的地震观测数据,通过体波地震层析技术反演了中国东部海域及其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岩石层性质和深部动力学条件,探讨了中朝与扬子块体、扬子与华夏块体在海区的深部边界及其构造属性,揭示出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板片俯冲下沉、弧后扩张作用对中国东部海域岩石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海域的岩石层地幔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它们与区域构造的形成演化有一定的联系.中国大陆东部的五莲-青岛断裂与朝鲜半岛西缘断裂、济州岛南缘断裂共同构成中朝和扬子块体的边界,江绍断裂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端成为分隔扬子和华夏块体的边界;东海陆架与冲绳海槽的岩石层结构差异明显,东海陆架具有中国东部地区的岩石层特征,属于欧亚大陆向海域的延伸;冲绳海槽的岩石层强烈减薄,为大陆向大洋过渡的区域;沿着日本-琉球-台湾俯冲带,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下沉引起的地幔扰动对中国东部海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亚大陆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导致台湾地区岩石层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158.
均衡模型在莫霍面反演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霍面是重要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界面,对其深度分布的研究是地球物理领域的重要内容.莫霍面深度分布与地球均衡重力场之间有重要关系,但长期以来部分研究人员在使用重测-均衡方法探究莫霍面深度时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参考均衡模型的重要性,造成了均衡补偿模式理论发展与重测-均衡方法研究莫霍面深度之间的不同步.本文介绍了世界上常用的几种均衡补偿模式当前的发展状况,对均衡解释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和应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针对莫霍面深度反演问题,指出了传统重测—均衡方法尚需进行的改进,并从五个方面阐释了均衡理论对传统反演方法的贡献,并探讨了下一步可继续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9.
渤海湾地区壳幔结构重磁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中心,其东部渤海海域深部结构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范围及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自河北新城经天津静海沿东南方向进入渤海海域的剖面进行重磁反演,研究其地壳结构特征.通过对该地区文献调研及2010年渤海海陆联测初步结果建立初始模型,结合本地区密度、磁化率特征进行二度半体重磁异常反...  相似文献   
160.
南海南部深部结构的复杂构造地震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南部海底崎岖、地下构造复杂、二维地震资料中多次波非常发育,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为此本文采用了预测反褶积后F-K域滤波及叠前时间偏移后Radon变换去除多次波的组合方案,有效地衰减了多次波,突出了有效信号能量;采用速度分析点加密法获取了更为准确的速度,实现了陡倾角构造与海山的准确成像;采用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