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 发现、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驱龙斑岩铜(钼) 矿床位于冈底斯东段火山岩浆弧与日多盆地的弧-盆转换部位, 受盆缘控盆、控岩构造控制, 形成于汇聚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瞬时过渡环境(15~ 16Ma), 是冈底斯东段新发现的最具找矿潜力的超大型斑岩铜(钼) 矿床, 也是该带斑岩矿床勘查的重大突破.该矿床成矿流体为饱和及过饱和盐水-蒸气沸腾流体, 蚀变具有以斑岩体为中心、面状、环带分布特征, 矿化分为3期5阶段, 硬石膏化及绢英岩化与铜矿化关系密切.并对一些今后必须加强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矿产勘查有着巨大的风险,有效地减少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有赖于新战略、新思路的提出及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因此应用新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成矿预测及勘查选区研究,选准成矿有利靶区是一个地区找矿取得突破的关键.科学观的更新决定数据、解释和结论的更新(杜乐天,2003).地学源头创新的关键在于思路创新及科学、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找矿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成矿理论的提出,往往会引发新的一轮找矿热潮;而一个新的找矿思路或找矿技术的应用会导致新的找矿重大突破(毛景文,1998).这里最想强调的是: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矿床,在找矿中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开拓思路,敢于大胆实践,才是最关键的(王登红等,2002).  相似文献   
103.
西藏东巧北尕苍见岛弧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班公错—怒江小洋盆内晚侏罗世存在向南的俯冲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近期在班—怒带中部的东巧蛇绿岩带北侧发现一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尕苍见(组)火山岩,该套火山岩以内部变形微弱而明显有别于东巧蛇绿岩带,其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具有岛弧性质,并具有初期为拉斑玄武质-钙碱性岩浆喷发,尔后以钙碱性火山活动为主,至晚期岛弧演化成熟,发生岛弧橄榄安粗质火山喷发活动,并伴有富Nb岛弧玄武岩产出。证明在班怒小洋盆内晚期也曾存在向北的俯冲作用。这一发现对完整重溯班—怒带构造演化和构建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的结构、性质、形成时间及与班-怒带的时空演化关系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划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完整的蛇绿岩带,并首次将其划分为4个蛇绿岩亚带,相互之间由3个呈平行分布的岛弧链分隔,从而构成一个早白垩世的多岛弧盆系统。狮泉河带闭合过程为岛弧造山过程,俯冲极向主要向北,构成冈底斯-腾冲陆块和喀喇昆仑-南羌塘-左贡陆块之间的晚燕山期结合带;它与班-怒带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空间上由北向南迁移,并部分重叠,反映了由班-怒带向狮泉河带的转化是一种接力式的。上述发现对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在地层、岩浆岩、构造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①晚侏罗世尕苍见火山弧和齐日埃加查蛇绿混杂岩的发现,揭示出班公湖-怒江洋盆在中晚侏罗世存在向北俯冲的迹象;②在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火山岩和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序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对羌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及高原隆升的反演具有重要意义;③东巧一带变质橄榄岩的流变学研究,证实其在洋盆消减、仰冲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变形机制;④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的锑铜矿化层位。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了超高构造变质流体的概念及特征,指出该类流体富含气液及贵金属络合物,主要产生并活动于韧性剪切带,在剪切带由压扭性向扭张性转化过程中,该流体发生浆、液、气分异而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07.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非常规清洁能源而备受各国政府青睐,目前国内外对陆域水合物形成条件的研究集中于4个重点方向:温度-压力、气源、气体运移及水合物的圈闭,大量的研究表明最为直接的条件为温度-压力和气源,而圈闭则决定水合物的成藏规模。同时水合物的形成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学者依据陆域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而做出的理论预测曾成功地指导了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的发现。然而,地处海拔4 600多米的北羌塘青南冻土区有着比祁连山水合物产出地更佳的水合物形成条件,但至今未获得找矿成果突破,还存在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不明、气体成因不清及烃源岩综合评价缺乏标准等诸多问题。对国内外在水合物形成条件等方面进展的总结将给青南地区今后水合物勘查诸多有益的启示,如冻土厚度及类型、烃气成因、断层、圈闭和储层等因素对水合物形成及成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西藏查个勒铜铅锌矿在念青唐古拉铜铅锌银成矿带已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中处于最西端, 矿区同时存在接触交代-充填型铜铅锌矿化和斑岩型铜钼矿化.锆石LA-ICP-MS U-Pb和辉钼矿Re-Os测试表明, 矿区两种类型矿化近乎同时形成, 北部与铜铅锌矿化相关的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62.1±1.1 Ma(MSWD=2.7), 南部与铜钼矿化相关的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63.28±0.86 Ma(MSWD=3.2), 南部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61.49±0.60 Ma(MSWD=1.5), 是在雅鲁藏布江洋盆北向俯冲后的同碰撞期形成的.该成果完善和充实了念青唐古拉铜铅锌银成矿带碰撞期成矿的时间演化序列, 且使该带规模在原有基础之上向西延伸了200 km(谢通门县青都-昂仁县查个勒), 显示该带为一条贯穿东西、以碰撞期成矿为主、长大于800 km的巨型铜铅锌银成矿带, 并为继续在此带向西寻找该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帮布勒矿床位于念青唐古拉多金属成矿带西段,为该成矿带已知新发现的最西端大型矽卡岩型Pb-Zn-Cu矿床.矿区内岩浆活动相对单一,主要发育灰色-浅灰色石英斑岩,呈岩株、岩脉状产出,在空间和时间上均与矿化密切相关.为研究石英斑岩的成因及其形成环境,在详实的野外基础地质工作与室内显微观察基础上,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石英斑岩的LA-ICP-MS U-Pb年龄为77.2±0.8 Ma和77.3±0.7 Ma,形成于晚白垩世;石英斑岩SiO2含量变化于72.78%~77.12%,K2O含量为3.80%~5.55%,铝饱和指数A/CNK为0.88~1.18,显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稀土总量变化介于146.89×10^-6~247.89×10^-6,具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Sr、Eu、Nb、Ta、P等异常,暗示了其岩浆形成中经历了重要的结晶分异过程.石英斑岩的εHf(t)集中于-7.92^-5.73,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为1 651~1 121 Ma;全岩(87Sr/86Sr)i比值为(0.714 8~0.725 8);εNd(t)值(-9.01^-7.32),其二阶段Nd模式年龄为1 612~1 477 Ma;铅同位素显示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介于18.686~18.781、15.699~15.762和39.131~39.344.帮布勒石英斑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结束后的后碰撞伸展环境,与拉萨地块中元古代古老基底部分熔融有关;其发现说明了冈底斯带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喷发静宁期(80~70 Ma),暗示了区域岩浆活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0.
豆荚状铬铁矿作为冶金工业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中型豆荚状铬铁矿常常发育在SSZ(suprasubduction zone,超俯冲带)型蛇绿岩中,但在很多SSZ型蛇绿岩中只发育了小型矿床甚至矿化点。因此,在讨论含铬矿和不含铬矿蛇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国内外9个发育不同规模铬铁矿床蛇绿岩体和矿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发现大中型豆荚状铬矿床具有铬铁矿石Pd/Ir值低(1.5),其中的造矿铬尖晶石Cr~#值高(0.6)、Cr/Fe值高(2.7)和w(TiO_2)低(0.3%)等地球化学特征,且常常发育在中度亏损的蛇绿岩中,据此认为在其成矿过程中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