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lobal warming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can weaken the tropical Pacific Walker circulation and maintain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IPO).Based on observations and model simulations,another afteref fect of global warming on IPO is found.After removing linear trends(global warming signals)from observations,however,the tropical Pacific climate still exhibited some obvious dif ferences between two IPO negative phases.The boreal winter(DJF)equatori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was colder during the 1999–2014 period(P2)than that during 1961–1976(P1).This diff erence may have been a result of global warming nonlinear modulation of precipitation;i.e.,in the climatological rainy region,the core area of the tropical Indo-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receives more precipitation through the"wet-get-wetter"mechanism.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the warm pool during P2 are much stronger than those during P1,even after subtracting the linear trend.Corresponding to the dif ferences of precipitation,the Pacific Walker circulation is stronger in P2 than in P1.Consequent easterly winds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led to a colder equatorial eastern–central Pacific during P2.Therefore,tropical Pacific climate dif 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egative IPO phases are afteref fects of global warming.These afteref fects are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coupled climate model experiments,with and without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资料对西南纵向岭谷及其周边区域可降水量做EOF分解,结果表明:无论在于季还是雨季,可降水量的前两个主分量在25°N以北的纵向岭谷地区呈纬向分布特征,其时间序列均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而纵向岭谷地区的实际降水年代际的变化并不显著,其年际变化更为清晰.降水及可降水量多雨年和少雨年的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于季,多雨年和少雨年的可降水量与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可降水量差值变化梯度越大的区域,降水差异越明显.在雨季,多雨年和少雨年的可降水量差别不大,但降水存在显著的差异.可见,在于季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的关系更为直接,较雨季也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04年云南12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 (P) 和气温 (t) 观测资料, 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 (以下简称高桥公式), 计算了云南地面蒸发 (E) 和可利用降水 (P-E) 等与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 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 分析了云南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显著周期, 并对云南水资源进行了初步的区划。结果表明:云南大气中水资源各分量区域分布差异显著, 南多北少, 南部梯度大, 北部梯度小; 云南水资源各分量P, E及P-E季节变化明显, 夏季各量最大, 多年平均分别为548 mm, 236 mm, 313 mm, 各占全年的55%, 45%及67%, 冬季各量最小, 所占全年的比例也最小, 分别为5%, 7%, 2%;云南P, E及P-E存在明显的月际、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各分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 最小值出现在1月或12月, 通过功率谱周期分析发现, 年降水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存在显著的2.6年周期, 年蒸发量存在显著的2.9年周期; 云南省初步可划分为水资源丰富区、缺少区及一般区3个区, 它们的区域平均P-E, E及P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云南冬季降水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云南124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和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分析了云南冬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结果表明:(1)云南冬季降水第一模态表现为一致性变化模态,方差贡献为53%,具有显著的准5年周期,该模态具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第二模态表现为滇中及以东、以南与滇西及滇西北地区反位相振荡模态,方差贡献为13.4%,具有显著的准3年周期,也具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3)云南冬季降水与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当云南冬季降水偏多(少)时,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偏高(低),近地面冷高压活动频繁(偏少),冷空气易(不易)南下影响云南;500 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贝加尔湖附近高度场偏高(低),该处的脊强(弱),有(不)利于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同时,中低纬度在孟加拉湾北部高度场偏低(高),南支槽偏强(弱),有(不)利于南方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异常水汽输送在云南形成辐合(辐散),从而造成该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少)。(4)云南冬季降水与海温异常也存在密切关系。云南冬季降水偏多、偏少年,太平洋海温差异场呈类似El Nino年的分布:赤道中东太平洋的SST异常偏高,而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SST异常偏低。El Nino年冬季降水以偏多为主;而La Nina年,则以偏少为主。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云南冬季降水具有一定的潜在预报意义。(5)北极涛动(AO)与云南冬季降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当AO为正(负)位相时,云南冬季降水偏多(少)。同时,AO与云南冬季降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ENSO事件的制约,在ENSO暖位相时,冬季AO与云南冬季降水密切相关,而在ENSO冷位相时两者间几乎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云南秋季特大干旱的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9年秋季至2010年初夏,云南遭受了有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其中2009年秋季是有资料记录以来降水偏少最明显的年份,全省平均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通过诊断方法分析了云南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多年平均情况下,云南秋季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20%以上,对年降水量的变化有重要影响;2009年秋季云南区域大气低层的水汽持续偏少、高层辐合低层辐散的高低层流场配置是这次干旱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另外,持续偏西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弱冷空气和弱暖湿气流活动,以及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影响云南的不同步、夏季风环流的提前结束等都对这次干旱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赤道太平洋西风爆发事件(简称“西风事件”)对厄尔尼诺有重要的触发作用。基于ERA-Interim和NCEP2(NCEP-DOE Reanalysis 2)风场资料以及OI(NOAA OI SST V2 High Resolution Dataset)海表面温度资料,本文对西风事件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诊断,并初步分析了ENSO(ElNi?o-Southern Oscillation)对西风事件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风事件发展初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太平洋,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春季较强,夏秋季较弱。西风事件频次和强度都有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其中中太平洋西风事件的强度与ENSO信号的关系更紧密。当Ni?o3.4指数大于1℃时,西风事件的频次和强度与ENSO信号相关性好;当Ni?o3.4指数小于1℃时,西风事件频次的随机性增加,但其强度仍受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信号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聚落演变的岩溶山区小尺度人口数推算方法——以普定后寨河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从聚落入手,采用聚落调查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小尺度上建立基于研究区普定后寨河地区的总体情况、地形地貌差异、聚落等级的岩溶山区乡村聚落空间规模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4个时期独立聚落人口动态数量进行回归模拟。步骤为:1)建立研究区已获取人口数的聚落空间分布规模(面积)与人口数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对研究区聚落与人口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出研究区各时期无法获取准确数据的独立聚落人口数;2)建立各地貌区聚落空间规模与人口的线性关系,推算基于地貌类型无法获取准确数据的聚落人口数;3)考虑聚落空间规模的等级效应,将研究区各时期聚落按空间分布规模划分为高、中、低3个规模等级,计算不同等级内已获取人口数聚落的人均聚落面积,然后推算未知人口数聚落的人口数;4)在上述三种推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平均法计算各时期每个独立聚落人口数。通过对比县志、人口资料和实地调查,证明通过聚落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推算聚落人口数是基本有效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黄姑鱼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受到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野生黄姑鱼资源量急剧下降.为了解黄姑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扩增了2个野生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部分序列,同时结合NCBI数据库中部分已发表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显示:173个黄姑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