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地震是造成我国巨大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之一,震后人员伤亡的快速评估对于应急抗震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调查统计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物中人员密度、不同时间段人员在室率及不同结构破坏状态下的伤亡率,建立地震人员伤亡计算模型。基于实验数据所得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数据库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易损性分析,用研发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软件(CEDLAS),对西安市灞桥区进行震后人员伤亡评估,并与汶川地震实际震害数据和其他经验模型对比,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震后政府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和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近54a蒙古高原降水变化趋势及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半个世纪,有关全球气候的话题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拥有世界最大温带草原的蒙古高原降水变化是属于全球变化问题,又是其脆弱环境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之一。通过利用蒙古高原1961—2014年136个气象站点的月降水量数据,采用Sen’ s斜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空间地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近54 a降水要素基本气候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54 a蒙古高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趋势为-2.30 mm·(10 a)-1(P>0.05),整体上年降水量东南及西北显著减少,东北及中南明显增加(2)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趋势分别为-5.75 mm·(10 a)-1和-0.42 mm·(10 a)-1(P>0.05);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分别为1.95 mm·(10 a)-1和0.50 mm·(10 a)-1(P<0.05);季节降水量出现正负距平的年份和周期有所不同。(3)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的站点居多,占全部站点的89.0%和84.6%,主要分布于高原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居多,占全部站点的80.1%和57.4%,主要分布于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为准确评估蒙古高原气候变化以及合理提出生态环境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3.
锁飞 《今日国土》2013,(11):18-18
尊敬的陈洲其特邀副理事长、柳忠勤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值此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在临沧开幕之际,临沧市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办公室和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共同在这里举办临沧“恒春指数”暨“中国恒春之都”城市品牌发布仪式。我谨代表中共,临沧市委、市政府和全市246万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84.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后储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水开发模拟实验及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模拟实验前后岩芯进行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增加,渗透率总体明显降低,渗透率平均变化4.72%;水驱后孔隙度平均增加0.15%,而孔隙组合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退汞效率平均降低4.39%;喉道中值半径变小但分布类型没变化;储层润湿性整体向亲水方向发展。低渗透储层特征发生变化的机理主要是:储层中颗粒和填隙物在注入水的冲刷作用下发生溶解、破碎和迁移,一部分被水冲出,一部分滞留在细喉道处形成堵塞,导致孔喉连通性变差,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注入水冲刷作用使储层岩石表面及孔喉表面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储层润湿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5.
小沟铅锌矿位于植被覆盖严重、基岩裸露零星且地形陡峭的大巴山地区。该铅锌矿床是在1:1万土壤测量及其所圈定的化探异常Ⅱ级查证基础上,通过地表追索和槽探工程揭露发现的。化探方法对在地表覆盖厚、基岩裸露稀少的中一高山陡坡地区找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6.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为例,论述了低地应力状态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产生的3种破坏类型,并依据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低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围岩合理支护时间的确定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确保地下工程稳定性措施的及时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7.
扰动分析方法是用来分析两个含水层中控制水流的方程,这两个含水层被一个半渗透岩层分隔开来。上部含水层是潜水(非承压)含水层,下部是半承压含水层。近水平流的逼近法导出一个双含水层的耦合方程,尤其对潜水含水层来说,该方程为非线性的。参数扰动法对线性化方程和分解方程是一种简便方法。这里就两个简单问题介绍扰动方程的解析解法。  相似文献   
88.
赵万顺  李彦林  高钢锁 《陕西地质》2009,27(2):34-40,52
果洛龙洼金矿位于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矿区面积约10km^2。矿区内的金矿体分布于下石炭统中,区内发育的F1、F2、F3三条近东西向断裂为主要断裂,规模大、延伸远,并控制着金矿体的分布。区内的金矿床为构造-岩浆-断裂叠加改造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出本区内金矿的找矿标志是:岩性标志,构造蚀变带标志,硫化矿物标志,特殊构造部位标志, 蜂窝状构造标志,特征矿物-构造标志,化探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89.
监测式自然衰减(MNA)能够高效低耗地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场地,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对MNA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东北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总石油烃(TPH)、电子受体的质量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基础上,划分了微生物功能区。采用溶质通量计算法,对MNA原位修复的潜能及其微生物降解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场地微生物降解正在发生,利用的电子受体不同,划分为Mn、Fe和SO2-4还原区。污染通量模型计算显示:上游地区微生物降解强度不断增强,下游地区微生物降解强度不断降低。监测期内石油烃总量降低了394 kg,微生物降解为自然衰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其贡献率为64%~93%,每个通量断面内微生物降解率为0.18~0.73 kg/d。由此可以证明,MNA可以有效地修复地下水中的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90.
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多孔介质悬浮物堵塞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常因其回灌过程中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产生的入渗介质堵塞现象而受到严重制约。针对堵塞现象中最常见且最主要的悬浮物堵塞问题,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将悬浊水连续注入均质的石英砂柱中,来刻画多孔介质中悬浮物堵塞的现象及发生的过程,并分析其发展规律,同时量化计算了堵塞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回灌15 h左右表层介质渗透系数开始降低,即堵塞在表层开始发生,并随时间增加不断向深部发展;连续回灌100 h后表层渗透系数趋于稳定,进入介质内部悬浮物的量减少,内部堵塞发展也趋于稳定,此时堵塞主要在入渗深度10 cm左右的范围内。计算不同堵塞层的堵塞速率λ:表层0~1 cm的λ最大,为0.038 3 h-1,λ随入渗深度增加而减小。对于介质整体的渗透性而言,其降低明显滞后于表层介质,但随时间发展主要受堵塞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