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km/s;Vs值为3.2,3.5,3.7,3.9km/s。上地幔顶部的波速:Vp值为8.10km/s。Vs值为4.6km/s。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为42-56km,中天山最厚,达到50-56km。地壳中部存在低速透镜体。探测结果表明,天山大地构造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3个区,其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各不相同。用颤动构造理论来解释天山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较板块构造理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郑剑东 《地质科学》1992,(1):103-104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一书已于199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总结了1985年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的成果,论述了青藏高原的地层、古生物、岩矿、第四纪地质及地貌、沟造演化等方面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大陆构造-板块构造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代提出的板块构造理论拓宽了人们的思路,给地球科学带来了活力。但是随着对大陆区域地质调查的深入,发现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差异很大,用刚性板块运动学理论不能解释大陆内部复杂的构造形变和板内地震活动。J. Dewey(1986)和P. Molnar(1988)相继提出大陆构造及其研究方法。我国青藏高原是一个典型而独特的大陆构造单元,是最强烈的板内形变带和地震活动区,同时是亚洲大气环流的启博器。青藏高原很可能成为新的地球科学理论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金断裂带的几何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相似文献   
15.
简介了中国开合构造研究的现状及动向。开合构造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大地构造理论,它强调开裂运动和聚合运动是统一地球动力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开合构造是从开与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中来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演化的。开合构造具旋回性、互补性、级别性和不均一性等特征。确定开合标志是研究开合构造的基础,建立开合类型是研究开合构造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环太平洋能源和矿产资源委员会组织的环太平洋编图计划,已于1982年和1985年出版了环太平洋区域板块构造图及地球动力学图,笔者认为这是当今世界上最精彩的板块构造图。 上述两组图件都是由6幅图组成,5幅分幅图的比例尺为1:1000万,合成图比例尺为1:2000万,地球动力学合成图的比例尺改为1:1700万。图幅范围从东经90°到西经50°,  相似文献   
17.
郑剑东 《地质论评》1985,31(5):479-484
中国南大洋及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出发,船队于1984年12月19日到达南美洲最南端的乌斯怀亚港,12月24日横渡德雷克海峡,12月26日胜利到达南极洲的南设得兰群岛。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远涉重洋,从太平洋的西北岸,航行20 000公里,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西北缘地球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剑东 《地震地质》1996,18(2):119-127
从新构造单元划分、活动断层、活动褶皱、地壳升降运动、地震活动及新生代火山活动等方面论述了该地区的新构造及现代构造运动特征,最后讨论了该区和青藏高原形成的地球动力学问题。认为青藏高原在其形成过程中既有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和碰撞作用,又有塔里木块体的向南楔入,既有高原物质向外扩展作用,又有周边拗陷向高原内部渗透作用,所以青藏高原的岩石圈是处于一个四面受压,上出下入的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9.
当前构造地质研究的某些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块构造引发了地球科学革命,成为当前最盛行的地学理论。但是随着板块学说登陆,发现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有很大差异。一些学者提出了多种新观点、新假说,如近年提出的大陆构造、全球构造、地幔主构造等等。地质构造研究潮流移向多元化。中国拥有构造复杂多样的造山带和多种样式的大陆盆地等构造。实践证明,这些构造很难用一种模式、一种机制予以阐明。地质工作者要立足于我国独特的地质构造,努力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20.
陆地卫星(即地球资源卫星),它的发射和应用为人类宏观地研究自然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卫星影象具有视野广阔、地表信息丰富、成图迅速等优点,现在卫星影象已广泛地用于地质、测量、气象、农业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国家地震局自1978年开始,组织有关单位编制1/400万中国卫星影象地震构造图。我们在参加编图工作中就有关线性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问题,谈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