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遥感信息作为研究活动断裂的依据,探讨了利用不同种类、不同比例尺遥感图像分析活动断裂的方法、程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筛选法和悬浮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和海原断裂带西段的天然断层泥进行了粒度分布和分形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这2条断裂带断层泥粒度组成为粗粒级(Φ<4)含量高,细粒级(Φ≥4)含量低; 断层泥分维值分别为2.594±0.122和2.654±0.112,分维上限分别为2 cm和1 cm。  相似文献   
13.
榆木山东麓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张掖——民乐盆地西侧的榆木山东麓断裂带,是一条走向北北西向晚第四纪活动断裂。根据断层地貌特征研究,断裂带显示为一高角度右旋挤压的活动特点。全新世以来,该断裂带的平均滑移速率为:水平位错1.93毫米/年,垂直位错0.82毫米/年。  相似文献   
14.
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滑坡探槽资料,讨论了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与内部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地震学家对遥感图象上的线性构造带和网络状构造格局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很感兴趣,但对环形构造——遥感图象一种比较特殊的构造形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年来,笔者利用遥感图象初步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地震构造环境,本文就环形构造在地震研究中的作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古浪地震滑坡的分布规律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谨敞  邵顺妹 《中国地震》1994,10(2):168-174
1927年古浪地区发生了一次8级地震,地震时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分析了古浪地震滑坡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古浪地震的地面破坏类型和滑坡滑动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古浪地震滑坡及其与断裂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首次介绍了古浪8级大震的地震滑坡的主要特征和分布情况,探讨了古浪地区地震滑坡与断裂带的关系,发现地震滑坡和崩塌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邹谨敞  邵顺妹 《内陆地震》1995,9(4):345-350
遥感图象的解译结果表明,环形构造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密切。通过对环形构造控震作用的研究,指出了环形构造的控震模式及环形构造对地震构造环境的分析和地震预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古浪大震区发现新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1927年5月23日发生在古浪地区的8级大地震,前人已进行过调查研究,笔者也曾利用遥感资料对地震区内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该地震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高差大,交通不便,因此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为此,笔者利用近期拍摄的彩色红外航空照片对古浪地震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判读,在1927年古浪大震极震区(烈度为Ⅺ度)内发现了一条新断层。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中部及邻区水系分形研究结果与滑坡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谨敞  邵顺妹 《地震研究》1994,17(4):383-388
本文用分形几何学理论对甘肃中部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水系分析,发现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研究区内发生滑坡灾害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水系的分维值与滑坡的分布数量非常吻合。由此可见,水系分形研究对区域性滑坡灾害的危险度判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