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9篇
  免费   1262篇
  国内免费   3706篇
测绘学   735篇
大气科学   1765篇
地球物理   2566篇
地质学   5852篇
海洋学   908篇
天文学   342篇
综合类   1123篇
自然地理   112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316篇
  1991年   404篇
  1990年   389篇
  1989年   410篇
  1988年   466篇
  1987年   394篇
  1986年   279篇
  1985年   376篇
  1984年   303篇
  1983年   234篇
  1982年   181篇
  1981年   131篇
  1980年   180篇
  1964年   93篇
  1960年   54篇
  1959年   122篇
  1958年   123篇
  1957年   1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马厂箐铜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体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马厂箐斑岩型铜矿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在~3He/~(36)Ar-~(40)Ar/~(36)Ar和~(40)Ar/~4He-Rc/Ra空间,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正相关.由这种相关性确定出,成矿流体为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元流体的混合物.其中,前者为富含地壳氦但具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贫硫和碳等挥发份的大气成因低温地下水,后者为由形成马厂箐富碱斑岩体之壳慢混合岩浆分异出的富含硫和碳等挥发份的高温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282.
近5ka温度的金川泥炭δ~(18)O记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根据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20a分辨率的氧同位素组成时间序列及其与有关文献资料对比,论述了中国东部过去5000a历史时期温度的变化过程,提供了大暖期、新冰期、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在该区存在的δ~(18)O证据;揭示了在约4590~3600 aBP期间存在1次大幅度自然升温过程,并讨论了此气候自然变暖对干旱、陆地植被和文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3.
三维分块倾斜界面的反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介质层速度和包含直立断层的三维界面的计算方法.对各层界面利用多个倾斜或平界面方程来描述.给出了数值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反演解与真模型很接近,说明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区的PmP反射波资料,获得了该区域莫霍界面的三维分块形态.唐山附近莫霍界面错断与该区域1976年唐山地震及一系列余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84.
适值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十分成功地在北京召开之际,三个卓越的中国地球科学家,赵逊、银剑钊和杨岳清发表了一本新书——《Geosciences and Human Society》(《地质科学与人类社会》,地质出版社,北京,中国)。应该说,这本书是作者们早期有关学术观点之一的总结,即:在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当然,就象一个硬币具有不同的两面一样,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这一命题是十分复杂的,它受控于多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形  相似文献   
285.
20 0 4年 1月 1 7日 ,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由主编马瑾院士主持召开了《地震地质》第 6届编委会第 2次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讨论在新形势下《地震地质》如何走精品之路的问题。在京的编委丁国瑜、马宗晋、邓起东、朱日祥、李、汪集、周锡元、钟大赉、滕吉文等院士 ,丁仲礼、马胜利、王椿镛、车用太、曲国胜、刘启元、任金卫、陈晓非、汪一鹏、张国民、张培震、张家声、洪汉净、徐杰、程绍平、钱祥麟等教授和研究员出席 ,特约英文审校林传勇研究员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列席了会议。与会编委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地震地质》期刊的科学水平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编委们一致认为在目前期刊多、办刊难度大的情况下 ,应进一步强调《地震地质》期刊的特色 ,不断提高期刊质量。一方面要广开稿源 ,争取具有创新性、时效性强的优秀稿件 ,吸引反映国家和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水平论文 ,面向全国 ,既要反映本所的创新成果 ,也要迅速反映全国地震和地质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既可采取专题组稿 ,也要积极吸收自由投稿 ;另一方面 ,要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 ,通过编辑部、专家和编委会的共同努力 ,做好审稿工作 ,严把论文质量关 ,选择最优秀的论文、最新的  相似文献   
286.
北岭地震时,许多新的技术,包括震源数据的实时获取、改进后的损失估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不同的卫星监测系统,已经出现或被考虑作为应急管理的资源。然而,这些技术在减轻地震灾害、地震应急反应和震后恢复方面的潜在益处大多是概念性的。从1994年1月17日地震中得到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这些技术为了解和应对重大灾害可提供显著的便利条件,并且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会贡献出更大的显著效益。北岭地震之后的两年半时间内,在将相对独立的技术结合成一个系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系统对区域性破坏、损失和人口影响提供实时估计.本文将阐述应急服务组织使用的第一个实时损失估计系统的研制、运行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87.
任意圆弧形凸起地形中隧洞对入射平面SH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辅助函数的思想,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圆弧形凸起地形中隧洞对入射平面SH波影响问题的一个解析解.数值结果表明,凸起地形中隧洞的存在以及隧洞大小,对凸起地形表面运动,以及凸起地形中的隧洞的动应力集中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88.
准分子激光ICP-MS矿物原位微区分析发现, 来自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典型地区(双河、毛屋、碧溪岭及仰口)的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中石榴石Ce异常从正到负高度变化. 绿辉石或单斜辉石也表现出类似的Ce异常特征, 但变化幅度小于石榴石. 这种Ce异常高度变化的现象仅见于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强烈风化剖面中. 因此, 这一结果表明大别-苏鲁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中存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风化沉积物, 这些陆壳物质的深俯冲对地幔的改造和物质再循环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9.
丘陵草坡土壤10Be分布特征及土壤生成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广东省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集水区土壤剖面为对象, 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大气成因10Be测定, 对基岩以及风化岩石样品进行了就地(in-situ)宇宙成因10Be测定. 基于土壤层大气成因10Be测定, 参考土壤层底界14C表观年龄, 估算出草坡地区3800年以来大约有34%的成土物质被侵蚀掉; 基于风化岩石间隙土大气成因10Be测定, 估算得到基岩之上90 cm厚的风化岩石层至少经历了1.36 Ma, 平均侵蚀速率约为1.26×10-4 cm/a. 表面风化岩石和基岩就地成因10Be浓度分别为10.7×104 atoms/g和 8.31×104 atoms/g, 据此估算得到: 土壤生成速率为8.8×10-4 cm/a; 表层风化岩石以及基岩宇宙射线暴露时间分别约为7.2×104和2.3×105a. 土壤生成速率大于侵蚀速率, 自然地貌状况稳定.  相似文献   
290.
晚冰期以来青海湖沉积物多指标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通过青海湖沉积物孢粉、碳酸盐、有机C, N和有机δ13C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青海湖晚冰期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 结果表明, 18.2 cal. ka BP左右为末次冰期盛冰阶进入晚冰期的界限, 自15.4 cal. ka BP起气候开始向暖湿化发展, 7.4 cal. ka BP时达到了暖湿组合的鼎盛期, 4.5 cal. ka BP以后气候又逐步转入冷干. 晚冰期向全新世转换期间气候的冷暖干湿波动十分频繁, 其特征与北大西洋深海沉积、格陵兰冰芯、欧洲地区湖泊沉积以及中国黄土、古里雅冰芯等记录的古气候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 青海湖地区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揭示了万年尺度上东亚季风的源驱动力同太阳辐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