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4篇
  免费   1262篇
  国内免费   3695篇
测绘学   734篇
大气科学   1755篇
地球物理   2558篇
地质学   5851篇
海洋学   904篇
天文学   336篇
综合类   1120篇
自然地理   112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316篇
  1991年   404篇
  1990年   389篇
  1989年   410篇
  1988年   466篇
  1987年   394篇
  1986年   279篇
  1985年   376篇
  1984年   303篇
  1983年   234篇
  1982年   181篇
  1981年   131篇
  1980年   180篇
  1964年   93篇
  1960年   54篇
  1959年   122篇
  1958年   123篇
  1957年   1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SVLBI (space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has some importa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for which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tasks is to precisely determine the orbit of an SVLBI satellite. This work studies several technologies that will possibly be able to determine the orbit of a space VLBI satellite. Then, according to the types and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satellite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geodetic study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GNSS (GPS, GALILEO) satellite to track the space VLBI satellite, the six Keplerian elements of the SVLBI satellite (TEST-SVLBI) are determined. A program i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coverage area of space of different altitudes by the stations of the network, with which the tracking network of TEST-SVLBI is designed. The efficiency of tracking TEST-SVLBI by the network i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2.
183.
地壳的拆离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约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层)或中部地壳(变质核杂岩)。地壳拆离作用具有运动学极性(NWW或SEE)、几何学宏观(区域)对称与微观(局部)不对称性、遍布全区但不均匀性,以及形成时间的跨越性(140~60Ma)等特点,并使得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显著的减薄。本文研究揭示出现今岩石圈厚度变化与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除新生代裂陷发育区岩石圈厚度明显较小且厚度有迅速变化外,从华北向贝加尔地区总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厚,也即东亚地区岩石圈具有楔形形态。晚中生代时期的地壳(或地幔)拆离作用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岩石圈同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破坏,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的破坏仅仅是区域岩石圈减薄在华北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4.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自西向东分别出露北北东向的韧性滑脱变形带、脆-韧性过渡带和脆性的前陆褶断带。韧性滑脱变形带内的张八岭群片岩,广泛发生了低绿片相背景下的糜棱岩化。其中呈现为平缓的糜棱面理和近南北向的矿物拉伸线理。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分析显示,该韧性滑脱带一致为上盘向南的运动。该带以东依次变为上盘向南南东→南东的逆冲活动,总体上为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带。张八岭群所在的韧性变形带为深部陡立走滑构造与浅部脆性构造之间的滑脱变形带,其间的差异走滑变形,造成了该滑脱层在总体向北运动中出现上盘向南的剪切变形。对6处张八岭群片岩中15个不同粒级白云母的40Ar/39Ar定年指示,变形发生在(236.2±0.5)~(238.0±0.4)Ma的中三叠世晚期。这表明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深俯冲阶段,起源于陆内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185.
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无法对年、月、旬等现今时间尺度上的断层活动变化进行有效预测。运用基于地震活动定量指数运算程序的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被应用于贝加尔裂谷系(BRS)及邻区的研究当中。研究发现,断层活动变化发生在以几年为周期的时间尺度上,这无法用区域应力场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沿着穿越贝加尔裂谷系的剖面编制了活动断层图以及地震活动定量指数曲线。提出的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地震活动定量指数对活动断层进行仔细的分类,从而为解决地震中期预报相关问题开辟了重要途径。这种方法还被用来研究断层现今活动的时空变化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实时尺度上断层活动具有高频发生的特征,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脆性岩石圈板内和块体内部运动产生的慢变形波的干扰导致的。利用变形波的通过速度可以对活动断层进行分组,各组具有不同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参数,同时还可以对变形波波前的方向以及某一区域内主要断层在实时间隔内(地质上的瞬间)的活动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6.
北京理正是勘察设计行业中唯一一家能提供全面信息化技术服务的大型软件企业,十几年来始终致力于为设计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CAD辅助设计软件、设计院管理信息系统、协同设计软件这三大系列六十多种软件产品几乎覆盖了设计院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7.
下地壳基性麻粒岩流变强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镁铁质基性麻粒岩被认为可能是大陆下地壳的主要组成岩石[1,2],涉及当前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地壳变形和高原隆升,壳幔边界的力学耦合与拆离,底侵和拆沉作用等一系列地球动力学问题阳[3,4],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大陆下地壳的流变学性质是我们深入认识这些地球深部过程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8.
华北克拉通北邻中亚造山带,南接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它通常被认为是约18亿年固结形成的陆块.其基底的形成与演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Zhao et al.,1998,2000,2005;Zhai et al.,2000,2005;Wilde et al.,2002,2005;Guo et al.,2005;Kroner et al.,2005,2006;Lu et al.,2008).大多数研究者都注重于华北克拉通内部、北部和东西陆块结合带(中间带),较少关注东南缘基底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9.
近东西走向的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或阿尔泰构造拼贴体的最南端,是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板块的汇聚地带,也是一个重要的铜一金等多金属成矿带[1].天山造山带是在古生代由塔里木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的消减闭合,塔里木、准噶尔、哈萨克斯坦等板块的俯冲-碰撞-增生所形成[2].  相似文献   
190.
磷处理粉煤灰可作农业土壤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简称CCP或ash)具有改良土壤,增加植物产量的功能。此外,由于它特殊的多孔结构,也可用作吸纳并承载植物养分的载体。用NaH2PO4配制成含磷0.10mol/L浓度的溶液,对采自加拿大西安大略省Sarnia地区Lambton电厂的底灰(bottomash)进行振荡浸渍处理。结果表明,振荡浸渍66h后的粉煤灰中磷含量可达784×10-6。以磷处理粉煤灰、未进行磷处理的粉煤灰和石英砂按比例混合,作为基本生长介质进行玉米种植实验,其中实验配方设计为生长介质中含磷量分别为标准含磷浓度(50×10-6)的10%、25%、50%、75%和100%。生长26、34和46d后分别与不含磷的空白配方、施加含氮-磷-钾为0-20-0标准磷肥并控制磷含量为标准浓度(50×10-6)配方进行生物产量对比。生长实验结果表明,以磷处理粉煤灰供磷的生长介质,当含磷量为标准浓度的25%至100%时,其植物生长量就比添加标准浓度磷肥的配方好。种植46d后的生物生长量统计结果显示,含磷分别为标准浓度50%、75%和100%的实验介质中,玉米杆的鲜重较施标准磷肥介质中玉米分别增长39.46%、42.73%和46.13%;玉米杆干重依次增加29.71%、13.39%和28.87%;根鲜重平均增加16.62%;根干重平均增加14.03%。上述实验结果启示,粉煤灰可以很好地吸纳承载磷养分,并持续供给植物吸收生长,如果采用吸纳磷(或其他养分)的粉煤灰改良砂质土壤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