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549篇
海洋学   103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快速和准确地处理多元异构数据文档,是实现电子航海通告信息由互联网获取到生产实际应用的核心环节.基于对航海通告源数据结构与特点的分析,设计了通告预处理数据库模型、系统功能模型及工作流程,利用OCR技术、数据库技术及VS2010编程环境,研发了电子航海通告预处理系统,解决了通告文档内容的拆分与整合、识别与提取、检核与修编等...  相似文献   
182.
在"催化氧化脱硫"与"再生"分开的新型LO-CAT脱硫装置中,以海水为吸收介质,络合铁为载体,针对H2S质量浓度为10g/m3的模拟气进行了海上钻井平台石油伴生气脱除H2S的再生系统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再生系统中碱性液体流速、空气过剩因子(ε)和再生温度等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生的固体产物进行了SEM和XRD表征。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脱除H2S的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流速v=8.77mL/min,空气过剩因子ε=90,再生温度T2=45℃。表征得出,产生的固体物质为硫磺,可能含有少量Fex Sy杂质。  相似文献   
183.
新华龙钼矿床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部,是一个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矿床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床成矿阶段包括石英-浸染状辉钼矿、石英-网脉状辉钼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化5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实验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还有少量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2~385 ℃,盐度(w(NaCl))为8.51%~45.44%。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温度具有规律的演化,均一温度分别为360~390 ℃、270~350 ℃、250~260 ℃、220~230 ℃、170~190 ℃。其中: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2~385 ℃,盐度为35.79%~45.44%,密度为1.07~1.08 g/cm3;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2~381 ℃,盐度为8.51%~23.36%,密度为0.70~0.99 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主要为CO2、H2O、N2和CH4。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表明,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含二氧化碳的含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发生流体包裹体的沸腾、CO2逸出、温度降低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结合氢氧同位素特征,初步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流体沸腾是新华龙钼矿床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4.
老孟迁坟记     
这段日子身为所长的王志红像有百爪挠心似的烦,爱人见他心神不宁的样子担心他就连忙嘘长问短,谁知道他硬邦邦地扔过去一句话:“你巴不得我有事啊?”  相似文献   
185.
强震人员损失回归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回顾近年对地震人员损失预测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USGS的PAGER系统中地震人员损失回归模型,利用发生在1970-2008年间的128条地震现场调查灾害记录建立了我国东、西部区域适用的地震人员损失预测模型;并利用发生在1980-2007年间的234条地震损失记录建立了地震人员重伤数与人员死亡数的回归关系;最后利用模型对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人员损失进行评估计算,得到了与实际震害损失相接近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86.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地震周期性规律等角度,着重研究了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强震自公元849年以来,具有百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1900年之后进入第五活跃期,且当前应变处于较高状态,未来几年内该地震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可能性较大。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地区是7.0级地震的主体空区。ML5.0以上地震具有以东经110°为轴东西对跳特征,东经110°以西地区是新一轮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1970年以来,发生的6次5.9级以上地震前,均存在ML4.0级以上地震空区或条带。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阴山地震带逐渐形成两条明显的ML4.0级以上地震条带,条带交汇部位所在临河—乌海地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7.
基于ArcGIS Server的地震应急数据与服务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楠  姜立新 《地震》2011,31(1):135-145
ArcGIS Server是基于Web Service用来发布企业级GIS应用程序的综合平台。 本文以地震应急数据与服务共享为研究目标, 分析了ArcGIS Server的体系架构和几种常用共享模式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和ArcGIS Server的共享模式, 详细阐述了地震应急数据与服务共享的理论方法和系统架构, 实现了基于ArcGIS Server开发地震应急信息共享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88.
成矿系统具有时间和空间边界,确定热液成矿边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指明找矿方向、指导矿产勘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是,目前热液成矿边界如何确定尚缺乏研究。文章在地球化学勘查长期实践和理论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在安徽马头热液成因金属矿区开展试验,提出了确定和判断热液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在勘探剖面上,斑岩型Mo、Cu矿分布在由带出作用形成的Na2O等元素负异常之内,含矿地段粉砂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在地表条件下,矿化带产出在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之内,δ34S值小于3.2‰,显著低于矿区外围花岗岩的δ34S值。由此认为,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的负异常是确定马头斑岩型钼铜矿深部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δ34S值小于3.2‰,是确定该矿床外围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本研究不仅为马头勘查区深部、外围找矿和成矿前景评价提供了成功案例,而且对其他勘查区热液成矿边界的研究和确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9.
安徽兆吉口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南侧的东至县杨老尖-龙门尖地区,这一矿床的发现使皖西南地区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文中利用Grant的Isocon图解法,研究活动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以奠定兆吉口地区的地球化学勘查指标及成矿环境指标的研制基础,发现成矿元素Pb、Zn、Cu、Au、Ag、Mo及其伴生元素As、Bi、Sb和矿化剂元素S等从围岩向矿体部位带入程度增加,常量元素SiO2、Fe2O3、MgO、CaO、Na2O、K2O等在青白口系带出,于矿体部位带入。矿床系统的质量是净带入的,平均质量变化为4%;青白口系质量是净带出的,质量变化为-18%。依据元素迁移规律,试制元素迁移量三维地球化学图,认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应当沿断裂带向北东和南西方向拓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元素迁移进行了解释,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试验矿床是由区域变质构造运动热液作用形成的,试验矿床只是区域变质构造运动热液活动共同形成的矿床(系列)的一部分,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0.
侯中帅  陈世悦  鄢继华  付立新  李宏军  冯建园 《地球科学》2017,42(11):2055-2068, 2104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近期取得一系列勘探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成为重要的储量接替领域.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对于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认识上的欠缺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区内上古生界各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本溪组发育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太原组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湿地相,山西组发育浅水三角洲相,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发育河流相.本溪组至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相类型反映了晚古生代海侵作用的肇始、发展、衰退的过程.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共同控制着沉积相类型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