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0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目的】南岭地区以发育强烈的中—晚侏罗世岩浆作用与相关金属成矿作用为主要特色,这些金属矿床尤以钨、锡、铅锌铜最具代表性。对这3类成矿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成矿差异原因,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搜集已发表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年代学、Sr-Nd-Hf同位素和矿物化学数据,并结合项目组长期野外地质调查进展,对3类成矿花岗岩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成钨、成锡、成铅锌铜3类花岗岩在时空分布格局、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成、源区性质、包体成因类型、岩浆分异程度、形成温度和氧逸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笔者认为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源区物质组成、岩浆分异程度以及岩浆演化过程中物化条件(如氧逸度)的综合差异是导致南岭花岗岩形成3类不同金属矿床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南岭成矿带成钨、成锡、成铅锌铜花岗岩的综合判别标志,指导区域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72.
目前,华南地区通过数条地学大断面在内的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已经获得了大量深部地壳结构的信息,然而对其基底岩石的物理性质研究程度还不够.为此,我们选择华南地区扬子克拉通和华夏陆块具代表性的不同深度地壳岩石,对其进行高温高压弹性波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大构造单元基底的岩石波速差异较大,从而认为两者物质组成迥异,地壳结构完全不同.进而初步建立了扬子克拉通与华夏陆块各自的地壳结构模型,认为扬子克拉通具有多层结构的结晶基底,华夏陆块具三层结构但没有结晶基底,这一模型重新构建了华南的地壳结构,对华南深部地质研究和构造格局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地球内动力过程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构造特别是大陆演化的结果。因此,深入理解全球超大陆旋回与金属矿床之间的联系,既可以加强对区域成矿规律的把握,又可以提升对大陆演化过程的认识。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作为“能源金属”重要矿产,锂矿在近几年备受关注。该文总结了全球前寒武纪伟晶岩型锂矿的地质特征及其与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之间的联系,指出前寒武纪伟晶岩型锂矿主要形成于2.6 Ga、1.8 Ga和1.0~0.9 Ga 3个时段,与造山作用有关,与S型花岗岩具有密切联系,且与古老地壳物质的再造有关;超大陆聚合的陆-陆碰撞造山过程引起的地壳物质循环、活化和再富集是形成伟晶岩型锂矿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4.
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岩带研究进展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目前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岩带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其基本原因 ,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并且指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为深化前人成果、把该火山岩带的研究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75.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山-岩浆大爆发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中国东部燕山期存在惊天动地的火山_岩浆大爆发, 形成了7 条火山岩带, 8 种岩石系列和组合, 构成了四大火成岩省。在近20 ×106 a 内有数百万立方千米的高温岩浆喷出地表, 喷发速率约为0-03 km3/a, 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灭绝产生巨大影响。火山_岩浆大爆发与成矿作用大集中是壳幔物质和能量大循环的必然结果。深部地幔柱对岩石圈的突变机制极大地控制了燕山期地质生态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76.
华东白垩纪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天台白垩纪地层中最常见的蛋化石类型之一是赤城山组地层(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约92Ma)的树枝树枝蛋(Dendroolithus dendriticus)。对比河南西峡含恐龙胚胎的蛋化石,确定其为鸭嘴龙类(Hadrosaurs)恐龙所产。鸭嘴龙类恐龙在系统分类上归鸟脚亚目(Ornithopoda Marsh,1881)鸭嘴龙超科(Hadrosauroidea Cope,1869)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 Cope,1869),建议树枝蛋化石也相应归入圆形蛋化石亚目(Spheroolithineae账oosubord.nov.)树枝蛋化石超科(Dendroolithoidea oosuperfam.nov.)树枝蛋化石科(Dendroolithidae Zhaoand Li 1988),以便对应研究。从已知的鸭嘴龙类恐龙产蛋尺寸推算,浙江天台的树枝树枝蛋(Dendroolithus dendriticus)为身长不超过7m的恐龙所产,个体大小类似东北一蒙古发现的萨哈林日本龙(Nipponosaurus sachaIinensis)、李氏黑龙江龙(Amurosaurus riabinini)和姜氏巴克龙(Bactrosaurus johnsoni)。该蛋在巢穴里,无序放置,至少3层,常超过20枚,蛋壳具韧性,重力作用下呈扁球形。  相似文献   
77.
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微弱,研究程度不高,但构造意义重要。对浙闽沿海晚白垩世小雄组和石牛山组火山岩及其共生侵入岩类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测得小雄破火山中央侵入相正长斑岩和石牛山破火山中央侵入相正长花岗斑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87.9±1.2Ma和93.8±1.3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小雄组和石牛山组火山岩及其共生侵入岩类均属后造山A型花岗质岩类,它们是在东南沿海巨型白垩纪A型花岗岩带主体形成之后、岩石圈进一步强烈伸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是区域中生代最晚期的酸性火山岩浆活动产物,标志着燕山造山过程最终结束于约90Ma。  相似文献   
78.
平水铜矿是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合带)北东段的典型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其铜矿主要形成于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本文对其块状矿体下部发育的含硫化物石英脉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精确测年,CL图像和Th/U比值显示锆石多为岩浆成因,测年数据可分为5组:981~988Ma、(950±15)Ma、(926±13)Ma、(899±21)Ma和93~120Ma。地质证据和定年结果表明平水铜矿的成矿年龄为新元古代早期(~899Ma),白垩纪的热事件(93~120Ma)对矿体进行了叠加改造作用。这一认识对深入了解平水铜矿的成因、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同时提供了在钦杭结合带寻找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  相似文献   
79.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以普遍的柱状节理、斑晶具有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基质发育霏细结构和流动构造为特征;它们不仅代表了香港地区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喷发的产物,而且构成了西贡破火山机构的中央侵出相岩穹。推断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是地球上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150 km2),目前所见的火山岩石柱仅是长期剥蚀后的残余部分。  相似文献   
80.
沉积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洋区、洋与陆块之间的陆缘区(活动和被动陆缘)形成演变过程中, 在各个演化阶段及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盆地及其充填序列, 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在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动力学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及其综合产物, 具有恢复陆块区和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功能.为从大地构造环境和沉积盆地分析角度系统剖析中国大陆新元古代以来纷繁复杂的大陆增生历程, 根据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特点, 提出一套沉积大地构造相(沉积盆地类型)划分方案, 并简述其大地构造环境鉴别标志.该划分方案分4级(相系、大相、相和亚相): 一级为陆块区(含地块)相系和造山系相系.陆块区按构造古地理位置和区域构造应力场进一步划分出二级和三级单元.造山系由弧盆系、叠接带和对接带大相构成, 是岩石圈板块大规模水平运动, 在洋陆转换过程中岛弧增生、弧-弧碰撞、弧-陆碰撞、陆-陆碰撞和陆内俯冲的产物, 常表现为复杂岩石组成、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巨大山系; 叠接带大相主要由弧-弧碰撞和弧-陆碰撞时, 在陆缘形成的洋-陆转化增生带, 是软碰撞产物; 对接带大相由陆-陆碰撞形成, 是硬碰撞产物.在造山系的弧盆系、叠接带和对接带大相之下, 按洋盆演化-洋陆转化历程所产生的系列构造古地理环境和建造, 进一步划分出洋盆、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残余海盆、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等大地构造相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