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渤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部,是我国华北地区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盆地内的沉积盖层(N-Q)中断裂极为发育。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渤海新构造进行过研究,但认识不一。笔者基于以往的工作,对该区新构造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确定渤海新构造运动起始于中新世晚期(12~10Ma BP)。从三维空间分析盖层断裂,并按其与盆地基底断裂的成因关系,将新构造活动的断裂分为继续活动断裂和新生断裂,并划分出3条主要的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北东(偏北)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是继续活动构造带,右旋逆平移活动,活动性弱;北西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亦为继续活动构造带,左旋正平移活动,活动性较强;北东向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新生构造带,右旋平移活动,活动性强。后两者组成一对以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主的偏共轭活动构造带,该区域地震活动与之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北东东-南西西至近东西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发育的关系。提出新构造应力场与古近纪盆地裂陷阶段的应力场截然不同,新构造为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古近纪盆地构造是发育于地壳上部的伸展构造系统,这是两期不同体制的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12.
单孔波速测试的传统做法是在地面激振,在孔中接收,但该方法测试深度受限,测试精度较低,且对于海上钻孔来说,根本无法实现激振,故对于海洋工程钻孔的波速测试,则需要新技术来实现横波波速的获取。笔者介绍的悬挂式波速测井法将震源和检波器同时放入井孔中,摆脱了笨重的地面敲击震源,实现了波速测井设备的轻便化,由相距1 m的两个检波器接收S波的传播信号,为一发双收装置,利用传感器接收到震源传来的S波信号到达时间(初至)差,来确定钻孔所在处地层波速的一种新技术。该方法在南堡油田平台场址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120 m深的钻孔进行了横波测井,取得了良好的测试成果,为该工程项目提供了准确的剪切波速,为划分该场址的场地土类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南堡海域的潮流动力地貌特征较为复杂.近几年随着冀东南堡油田的开发,在南堡近岸海域兴建了3个较大的人工岛,研究该海域的潮流动力地貌特征将会对该海区的人工岛建设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的该海区的潮位、海流、侧扫声纳、底质取样等资料,对南堡油田3个人工岛所处海域的潮流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推测测区内沙坝的运移特...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比对了已有的测波方法,阐述了将GPS单点测速应用到测波中的优点.然后讨论了基于多普勒频移的测速方法,并分析了各类误差对测速精度的影响.最后利用静态数据进行动态测速模拟试验和实测动态数据测速与RTK (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系统)位置差分测速进行—致性检验.结果表明,使用静态数据采用...  相似文献   
15.
舟山海域海砂资源声地层剖面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研究区实测声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对比地质浅钻资料,将浅部地层划分为四个地震相单元,对研究区浅地层的沉积格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区内海底潮流沙脊、沙席、埋藏潮流沙脊、海底沙波等砂质地质体的地质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对砂矿的物质来源、成因进行了讨论,揭示出本区砂体近源沉积、快速堆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评价结果关系着对水合物资源价值、环境影响和潜在危害等科学问题的认识,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工作中首要且最重要的内容。水合物资源量评价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发展决定了资源评价工作的质量和结果的可信度。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水合物资源量评价方法,明确了水合物资源量的含义(资源量/储量);依据成藏和生烃2种不同的评价思路,总结了4种评价方法;探讨了国外海域水合物资源量评价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认为通过掌握水合物成藏规律,采用基于生烃思路的方法,可以整体把握影响因素变化趋势,从而获取有效区域评价参数;通过结合已有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采用基于成藏思路的方法,可以精细刻画各目的层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增加资源量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荣成近海实测侧扫声纳数据为例,利用CODA镶嵌软件制作了该区侧扫声纳数据镶嵌图,对声图增强处理、海底追踪精度分析、声图重叠区处理三个关键点做了详细分析,发现声图增强处理可有效均衡声图灰度,提高镶嵌声图分辨率;海底追踪精度越高侧扫声图左右通道的拼合度越高,镶嵌声图连续性越好;声图重叠区处理可有效减小拼接痕迹提高镶嵌声图的质量。通过对侧扫镶嵌声图制作效果的分析,发现侧扫声图镶嵌技术可提高海底目标物的分辨率及连续性,是区域性海底地貌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侧扫声呐、表层地质取样、地质钻探等调查手段,查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海底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及分布、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地应力等基础地质特征,归纳总结海底浅表层地质灾害、第四纪地层格架与古环境演化、阐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主要进展成果.渤海海峡活动断...  相似文献   
19.
深水超压是制约深水油气开发的重要问题,其中浅水流是对深水钻井最具破坏力的一种地质灾害。结合南海北部陆坡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基于压实模型的流体压力模拟方法,通过井震联合分析,建立地震属性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对研究区现今压力场状态进行模拟,获取了有效应力和超压系数等参数,探讨了沉积压实作用下的浅水流演化过程。通过模拟发现浅水流发育区的水动力特征与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密切相关,低渗透率地层的沉积物加载导致现今压力场具有明显的低有效应力异常和高超压系数,而如果仅考虑沉积压实作用,现有的沉积速率尚不足以维持持续地超压来造成高风险的浅水流灾害,但其泄压过程也是个漫长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南黄海盆地沉积相分析主要根据地震剖面的振幅、相位和频率进行地震相划分,再结合测井资料得到沉积相分布,而地震属性除了以上3种属性外,还包含着多种与沉积相有关的属性,以往对沉积相的分析未能充分利用这些地震属性信息.目前,南黄海盆地钻井资料较少,充分利用地震多属性信息对南黄海盆地三叠系下统青龙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大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