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传统上都是使用基于常规波束形成(CBF)输出功率的不同进行声源的被动检测和定位。广义相关波束形成,是一种旨在将平均Toep litz相关函数用于估计波束形成的输出功率。从线性矢量水听器阵出发,分析了常规波束形成,对广义相关波束形成(GCBF)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广义相关波束形成器进行“W ilson”和“Bartlett”加权,可以分别得到FIM(WFIM)和CBF,对这三种波束形成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三个波束形成器的分辨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FIM、WFIM、CBF。  相似文献   
92.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率变化率的低阻储层含油性和有效性评价新方法.基于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理论推导了均质油藏电阻率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针对不同孔隙结构的储层分析了电阻率变化趋势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相应的图版.结果表明:不含油的致密层或干层的电阻率基本不随海拔升高而变化,趋势线呈垂直线;有效的油层电阻率随海拔升高呈现四分段的折线变化特征,不同斜率段的交点为流体分界面;储层电阻率随海拔的变化率越大,储层孔隙结构越好,含油性越好;反之,孔隙结构变差,含油性变差.基于该研究成果,对伊拉克A油田未进行开发的潜力层含油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重新评价.在主力开发油藏Khasib之上的Tanuma层识别出厚约20 m、电阻率下限低至0.8Ω·m的低阻油层,经测试获稳定的日产油35.934 m3,证实了该油藏的潜力,减轻了A油田产量递减压力.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各类孔隙型储层的含油性和有效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王磊  谢健健  赵辉 《华南地震》2007,27(4):48-53
从技术层面介绍了河南省模拟前兆数据自动汇集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并进行了效能分析。效能分析表明,该系统设计完善,技术特点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海陆过渡相地层矿物组成复杂,页岩与砂岩、煤等岩性频繁交互,岩性纵向变化快。由于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较低,且扩径现象普遍,导致海相页岩气评价中常用的岩性识别与优质页岩识别方法效果较差。首先利用反褶积技术提高自然伽马、无铀伽马和铀测井曲线分辨率,然后通过测井交会图组合图版分别识别海陆过渡相地层岩性和页岩岩相,进一步通过新提出的铀-自然电位曲线重叠法识别海陆过渡相优质页岩。结果表明:反褶积技术能有效提高自然伽马、无铀伽马和铀曲线分辨率,利用自然伽马-密度测井交会图识别海陆过渡相地层岩性效果较好;铀-无铀伽马交会图能进一步识别3种岩相页岩(钙质硅质页岩、硅质黏土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在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新提出的铀-自然电位重叠法比传统ΔlogR法识别优质页岩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提供理论支持,提高优质页岩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95.
神经网络技术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辉  齐学斌 《地下水》1999,21(2):73-75,83
人工神经网络(ANN)能够识别输入输出数据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而在解决其过程难以用物理方程描述的问题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综述国外在90年代以来ANN技术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简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指出这一技术的不足并展望其发展。  相似文献   
9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和1×1°、4次/d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湖南两次大范围大暴雨过程从天气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诊断分析,所得结论对湖南6月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与大暴雨过程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
以黄土高原西北缘的靖远和古浪剖面(包含黄土层L1上部和占土壤层SO)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热磁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磁滞回线等测定.结果表明,靖远和古浪L1黄土和SO古土壤具有相似的岩石磁学特征.磁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载磁矿物均以磁铁矿为主,同时含有磁赤铁矿和赤铁矿,且SO占土壤中的磁赤...  相似文献   
98.
GPS轨道标准化是GPS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采用质心拉格朗日插值方法进行GPS轨道标准化。将30min间隔的数据内插到15min,统计分析插值点位置、阶数及外椎对质心拉格朗日插值轨道标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质心拉格朗日插值30min间隔内插,10阶即可满足精度要求,运算效率高,过程稳定。  相似文献   
99.
烟台四十里湾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春燕  施平  赵辉 《海洋科学》2014,38(9):33-38
本文利用2003~2012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四十里湾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四十里湾叶绿素a浓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年均是南部近岸较高,从西南的湾内向东北的湾外逐渐降低。逛荡河口正北约6 km海域在4~5、7~9月出现叶绿素a高值羽。从时间分布来看,四十里湾叶绿素a浓度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5月份和8月份出现峰值,呈现温带海域特有的"双峰"特性。四十里湾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呈现波动状态,波动范围约为6~12 mg/m3。四十里湾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及变化与海表面温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是0.41。另外,入海排污和海水养殖业等人类活动可能也是影响四十里湾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济南千佛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形成了大量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少有从地质遗迹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特别是对该地区发育的沉积构造现象进行了详细观察,最后对千佛山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