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中国东部在燕山期发生了岩石圈-软流圈系统(LAS)大灾变事件,并识别出被扰动的LAS的两种类型,即在搞压造山环境下的岩石圈巨大减薄与巨大增厚作用;它们分别对应相关的安第斯型和海西型成矿作用,大量的新生,热地幔物质和再活化的热的下地壳物质取代,加热和注入冷的岩石圈和地壳是燕山期成矿大爆发的基因和基本的深部环境,再活化和活动的岩石尺度的不连续带是成矿带的良好储矿空间,巨大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是形成巨  相似文献   
52.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   总被引:84,自引:9,他引:75  
中国东部在燕山期发生了岩石圈_软流圈系统(LAS) 大灾变事件, 并识别出被扰动的LAS的两种类型, 即在挤压造山环境下的岩石圈巨大减薄与巨大增厚作用; 它们分别对应相关的安第斯型和海西型成矿作用。大量的新生、热地幔物质和再活化的热的下地壳物质取代、加热和注入冷的岩石圈和地壳是燕山期成矿大爆发的基因和基本的深部环境。再活化和活动的岩石圈尺度的不连续带是成矿带的良好储矿空间。巨大的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是形成巨大矿集区的必需。从深部成矿环境来看, 中国东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3.
岩浆作用、深部壳幔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3个大地构造单元中火成岩构造组合及其所应的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状态,着重讨论了岩浆作用与深部壳幔过程对成矿作用的约束,简要讨论了它们的环境效应。提出研究岩石圈—软流圈动力学的演化趋势对中国大陆未来预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4.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大多含有高温自形或锥形石英、副矿物萤石和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岩石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的、缓向右倾斜而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HFS)Zr和Ga,亏损Ba、Sr、Eu等;岩石中的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0~950℃,具有高温岩浆浅成被动就位的特征.岩石富SiO2、K2O、Al2O3,δ18O值为5.1‰~10.3‰,属正常略偏低δ18O值花岗岩类;ISr值较高、εNd值较低,暗示了其源区物质来源主要与古老下地壳变质基底物质有关,并涉及到一定程度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这些特征,首次提出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属于铝质A2型花岗岩,这说明此后该地区进入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后跨塌、伸展动力学体制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5.
河北峪耳崖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海玲  杨秋立 《地球科学》1997,22(3):275-278
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地区一个典型的热液型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太古宙变质岩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氧同位素表明水的来源以大气降不为主,在大气降水深循环过程中,金从围岩中多次萃取,频敏的岩交活动使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成矿流体的组成、盐度、PH,Eh,f(O2)表明金是以「Au(HS)2」络离子形式迁移,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金的沉淀,在NE和NNE向构造裂隙发育部位形成  相似文献   
56.
陈发景  赵海玲 《地球科学》1996,21(4):356-365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伸展盆地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即晚三叠世一早,中侏罗世,白垩纪和新生代3个旋回,简要地介绍了这3个旋回时期中国东部构造格局的巨大变化,通过火山岩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构造特征,推断盆地的形成和改造与板块边缘活动有关,也即与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洋,那丹哈达-锡霍特.阿林中生代洋以及新生代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和大别造山带再活动有关,此外,伸展,反转构造和走滑断层作用  相似文献   
57.
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深部作用与大陆裂谷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玲  陈发景 《地球科学》1996,21(6):615-619
新生代火山岩含有丰富的上地幔岩包体和高压巨晶,火山岩列,岩石类型,痕量元素等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和俯冲作用有关的中生代火山岩截然不同。其岩石学特征及热力学研究等表明它们形成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根据出露地表的古老的变质岩系和新生代玄岩岩中的上地幔岩包体的岩石学特征以及热力学计算,建立了陆壳-上地幔结构岩石学剖面,新生代岩圈拉伸,软流圈上降,为一减薄的陆壳结构,形成了下辽河等一些大陆裂谷型盆地。  相似文献   
58.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即: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来自2 900 km处核/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成岩省(LIP)是地幔柱到达地表最好的表现形式. 基于地幔柱、大火成岩省的基本特征,以及地幔柱和大陆解体的时空关系,通过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时空分布特征, 以及这些火成岩产生的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中国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与典型的地幔柱有关的LIP的基本特征并不符合,不能把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作为典型的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大火成岩省的实例来看待;东北地区新生代火成岩不具备热点、地幔柱活动的典型特征,新生代火山活动与地幔柱活动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9.
基于岩石学研究与地球物理场的结合,提出了祁连山、柴达木与北山3个地区的壳幔岩石学结构.认为造山带加厚的下地壳与山根带分别由高压麻粒岩相与榴辉岩相岩石构成,对断面走廊域进行了岩石学填图.探讨了山根的形成与不对称、陆壳物质的分异与新莫霍界面的形成、造山岩石圈增厚机制、岩石围拆沉与玄武岩岩浆底侵作用等.讨论了青藏高原南、北缘岩石图增厚机制的差异及其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60.
上地幔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海玲 《地球科学》1993,18(4):517-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