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运用昌邑市下营水文站和寿光市羊口水文站的资料,对莱州湾风暴潮的形成机制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诱发莱州湾风暴潮的天气系统主要有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及冷锋.由于莱州湾特殊的地理构造和地形条件,风暴潮在爆发过程中,有3个比较明显的天气机制,即爆发前的东南大风、爆发中的东北大风及其持续时间、天文大潮.对风暴潮各阶段的增水量值进行了定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3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03年10月11日-12日发生在渤海湾的一次强风暴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风暴潮是由温带气旋北上和强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造成的,特殊的海湾地形是形成强风暴潮天气的重要条件,持续的偏东气流和强的向岸偏北大风是形成强风暴潮的动力条件,天文大潮的非线性耦合起到了明显的增幅效应。  相似文献   
33.
基于实测PM_(2.5)、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分辨雾霾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霾是由于气溶胶增多或相对湿度增大引起气溶胶吸湿增长而导致的能见度降低的现象,而雾是气溶胶经过活化变成雾滴而造成的低能见度事件,在气象观测中如何对两者进行准确区分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以雾和霾在物理性质上的客观区别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实测PM2.5、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来分辨雾和霾的新方法.通过对当地历史观测的气溶胶谱分布数据进行拟合和统计,并结合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计算得到判别参考值.通过将实际测量的PM2.5、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与判别参考值相比对,来估计当前状况是雾或霾的概率.本方法可操作性强,基于常规观测仪器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34.
利用TERRA/MOPITT仪器测量的2000年3月—2004年5月的CO数据, 分析了C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并且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与诊断实验室 (CMDL/NOAA) 在瓦里关站的CO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 CO的高值区在北半球主要位于东亚、西欧和北美, 而在南半球主要位于非洲中西部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区; CO的分布随季节变化显著, 春季北半球的CO浓度最高, 而秋季南半球的CO浓度偏高; 东亚的CO高值区主要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日本列岛一带。对于北京和瓦里关CO的趋势分析明表:这两个地区的CO浓度在这4年内都是呈上升趋势。结合CMDL的观测资料与卫星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发现, 瓦里关站卫星观测结果和CMDL的结果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一致, 卫星柱总量的观测数据和CMDL数据的相关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35.
根据航天部门对飞船交会对接导航部件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标定要求,基于Metro In开发飞船交会对接激光雷达专用测量模块,采用空间前方交会及镜面准直原理,进行单点坐标测量、立方镜准直测量。利用圆锥拟合的方法求得激光雷达的横轴和竖轴,构建激光雷达坐标系、立方镜坐标系,进而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3个平移参数和9个转换参数,将激光雷达坐标系保存至立方镜坐标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Black carbon (BC) is the strongest visible-light-absorbing aerosol component in the atmosphere, with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arth’s radiative budget.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BC light absorption is crucial for estimating its radiative effect. The micro-aethalometer model 200 (MA200) by AethLabs, USA, offers high-time-resolution measurement of the multi-wavelengt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σab) within 1 s, making it widely used in aerial measurement due to its compact size and light weight. However,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ed σab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previous research.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MA200 by comparing σab measurements obtained from MA200 with those from the aethalometer model 33 (AE33) by Magee, USA. Our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determinant coefficient (R2 ) between σab measurements from MA200 and AE33, depending on the time resolution. The R2 increases from 0.1 to 0.5 and further to 0.97 as the time resolution of σab increases from 1 s to 30 s and 60 s, respectively. We recommend a minimum time resolution of 30 s for stable σab measurements using MA200. Moreover, we determine σab from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σATN) measured by MA200 as σab = (σATN – σ0)/CMA, where σ0 ranges from – 15.3 Mm–1 to – 6.4 Mm–1 and CMA ranges from 2.65 to 3.21. Correcting the measured σab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liable results for estimating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