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海上实施三维地震探测过程中,人工震源枪阵中心与船上GPS的距离及地震探测作业中的船行方向造成炮点实际位置与预设位置有一定偏差;自由落体投放的OBS由于海流的影响会偏离原定设计位置(投放点),因此,炮点与海底地震仪(OBS)的位置校正是三维地震结构研究中的基本环节.本文利用艏向信息校正了炮点位置;采用蒙特卡洛和最小二乘法方法对海底地震仪的位置进行了校正,并探讨了直达水波曲线特征.结果表明 OBS位置一般偏离设计点1 km左右,其误差范围在20 m以内,校正后的OBS记录剖面展示了真实的记录情况.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西南印度洋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提供了坚实数据基础,同时为今后南海的三维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远震接收函数方法从远震P波波形中提取出台站下方主要速度间断面的信息,是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拟合转换波波形来约束间断面深度和横波速度。传统的接收函数线性反演方法强烈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取,其反演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新的基于非线性的反演方法逐渐发展起来,另外,接收函数与面波联合反演以及S波接收函数方法的提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接收函数方法在大陆区地壳结构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对于海区和岛礁区的研究却非常缺乏,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一些岛礁区的接收函数研究实例,介绍了西沙群岛琛航岛的天然地震观测及其结果,探讨了接收函数方法在岛礁区地壳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中北部陆缘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沉积层1、沉积层2的横波速度分别为0.7~0.9 km/s和1.6~1.7 km/s,波速...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沙地块岛屿地震观测和海陆联测初步结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南海西沙地块下方的地壳结构,我们在岛屿区架设了流动地震台站进行天然地震观测和海底地震仪的人工地震探测.本文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和射线追踪方法对琛航台的远震数据和海陆联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和分析,建立了琛航岛下方的一维横波速度模型以及横穿琛航岛的二维地壳结构模型.琛航岛顶部存在2 km厚的新生代低速沉积层,下地壳...  相似文献   
15.
南海南部最新深地震探测对于南海南北共轭陆缘的对比研究及南海形成演化理论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南海深地震探测发展历程和南海南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为基础,借鉴世界上典型共轭陆缘对比研究的方法,结合2009年新获得的两条海底地震仪测线.指出了南海南部及深海盆深部结构研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并提出西南次海盆的深部结构、洋盆中海山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南海共轭大陆边缘的地壳结构,在收集南海地区多次海底地震仪探测、海陆地震联测以及重、磁探测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南海北部陆缘3条由东向西横贯海陆的深部地壳结构剖面图,并以中地壳低速层和下地壳高速体的分布特征为基础,推测滨海断裂带可能为华南正常陆壳与南海减薄陆壳的分界断裂;以地壳减薄程度和下地壳高速层的尖灭...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合地震探测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介绍了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及方法,讨论了导航数据记录时间存在误差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通用化。提出了数据处理中需要改进之处,对较远的地震台站采用滤波、均衡、剪切等处理手段,突出弱震相,压制强噪音。广东和香港地区的大部分固定台站均可清晰识别出有效信号,这是首次利用固定台站记录到远距离海上气枪信号,最远接收距离达到240多公里,获得了较好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陆缘发育独特的远端带结构,以“裂谷宽、基底厚和地貌起伏”为主要特点,显著有别于经典贫岩浆型和富岩浆型张裂陆缘.为了解释陆缘结构的成因,综合已有研究进展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的钻探成果,对南海北部陆缘基底性质进行了调研,探讨了拆离断层和岩浆作用的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38 Ma之前南海北部大范围发育核杂岩构造,并伴随大量岩浆侵入到中下地壳;岩浆作用一方面加剧了地壳的韧性变形,导致应变无法集中而在多个地方同时发育大型拆离,另一方面对拆离面和减薄的基底进行了强烈改造.最终提出同张裂期就位的岩浆作用和中下地壳的韧性流动是形成南海北部宽裂谷陆缘的关键,深化了对陆缘结构、变形过程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与海底地震仪探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三分量海底地震仪、陆上便携式地震仪和海上气枪震源在南海东北部首次进行了海陆联合的深地震探测,测线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垂直于区域构造走向,总长达500km,所获得的数据质量好,深部信息丰富,可分辨出Pg、Pn、PmP等地震相,为南海东北部深部地壳结构及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南海西南次海盆与南沙地块的OBS探测和地壳结构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越南海西南次海盆南部陆缘和南沙地块中部的OBS973-1测线是南海南部首次采集的海底地震仪(OBS)广角反射与折射深地震测线,本文通过震相分析和走时正演拟合,获得了沿测线的二维纵波速度结构模型.模拟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速度2.5~4.5 km/s,厚度1000~3000m,局部基底面起伏较大.结晶基底的速度从顶部的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