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微量元素是影响喀斯特地表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水生光合生物在光合代谢过程中能够吸收并去除部分有害元素,然而关于不同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效果和去除潜力如何目前则少有研究。基于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的野外监测、系统采样和实验测定以及统计分析,构建了由裸岩地、裸土地、耕地、草地和灌丛地5种土地利用组成的植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模拟生态系统,并以其中的地表水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微量元素去除潜力及控制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水水化学和水生光合生物量受季节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显著;(2)Cr, Mn, Co, Ni, Fe和Zn 6种微量元素浓度在不同喀斯特水生光合生物系统中存在显著差异,浮游-沉水共存系统对Mn, Co, Ni, Fe和Zn的吸收和去除能力优于单一浮游系统;(3)喀斯特地区的自然植被恢复(灌丛地和草地)促使地表水体形成的高溶解性无机碳(DIC)环境,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了对地表水体中Mn, Co, Ni, Fe和Zn等微量元素的去除潜力。这些认识将有助于岩溶区地表水体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对地表水体微...  相似文献   
52.
刘晶磊      张政      夏彬      刘佳凡      赵敏  毕全超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156-163
为研究高速铁路桩板结构被动隔震效果,以减震率作为隔震性能评价指标。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几何参数的桩板结构隔震性能,并绘制减震率等值线图以描述其隔震区域。基于试验得到以下结论:桩板结构可以有效阻隔瑞利波,增加桩长、桩径和承载板厚度,并减小埋深与桩间距,可以提高隔震性能并增大有效隔震面积。减震率增长幅度随桩长、桩径和承载板厚度增大而减小,故桩径和桩间距参数宜控制在0.33至0.67之间,桩长参数宜控制在0.40至0.80之间,且应尽可能减小埋深。当砼使用方量相同时,隔震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桩长、承载板厚度和桩径。  相似文献   
53.
简要介绍了2006年11月9—11日在北京召开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的基本内容,着重论述了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城市疾病灾害、非洲的灾害以及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当前灾害研究热点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大会与灾害相关分会场的讨论内容可以看出,未来国际灾害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包括:理解和研究气候变化,以及气候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对决定沿海系统脆弱性因素的评估,开展避免和减轻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适应性研究;推进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途径和机制的深入研究;区域食物安全和饥荒依然是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非洲发展的重要议题;增强国际社会开展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预警、应急和恢复等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探讨利用灾害制图、GIS和GPS等技术,对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灾害影响与损失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4.
国家测绘局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1:50000经济版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但由于经费,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阻碍了计划的实施。要摆脱当前的被动局面,需重新修订其技术规定,引入市场机制,切实调整实施计划,以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5.
基于空间互动模型的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中心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巍  赵敏  严江平  赵雪雁 《地理科学》2017,37(7):1059-1068
基于传统“引力模型”,引入通勤时间、旅游潜力等指标,构建了“旅游空间互动模型”,并以兰州市47个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了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中心性特征,发现:兰州市各村庄的度中心值均高于中介中心,中介中心值均高于向量中心,且主城区周边村庄的中心性普遍高于西北部永登县、东南部榆中县及其他县区所辖村庄的中心性;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发育不成熟,空间结构呈现局部紧凑、整体稀疏且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当前兰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以第二层级村庄为主,急需培育第一层级村庄以完善旅游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最后,提出优化兰州市乡村旅游网络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是执行区域性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有效实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非工程性技术措施。随着气象现代化的逐步实施,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精度的重要性越加凸显。为科学、准确地评估青海省区域干旱的监测精度和干旱灾害风险等级,以青海省为例,采用青海省1961-2010年50个气象站潜在蒸散和降水数据,基于气象灾害风险度评估理论和方法,并根据《青海省地方干旱等级划分标准》,通过干旱灾害风险度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干旱灾害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近50 a以来,青海境内主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冬春季干旱。从时空分布特征来看,轻、中、重度干旱灾害分布和演化趋势基本一致,干旱灾害易发高发区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环青海湖流域和共和盆地以及东部农业区局地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其余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水平较低;从市、县、镇区域单元来看,茫崖、花土沟镇、冷湖及格尔木市干旱灾害风险较高,天峻、都兰、乌兰、共和、兴海、同德、贵南、同仁、化隆、循化及唐古拉等地次之,其余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水平较低,青海境内干旱灾害的发生不仅受降水量影响,还与不同类型的下垫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游婷  张华  王海波  赵敏 《大气科学》2020,44(4):835-850
本文利用2001~2017年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ERES卫星资料,探究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及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总云量及其光学厚度整体呈由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且中高云量占主导地位。总云量整体呈?0.3% a?1显著减少趋势,其中低云的贡献(?0.27% a?1)最大;总云光学厚度为0~0.1 a?1增加趋势,其中低云光学厚度(0.06 a?1)和中低云光学厚度(0.03 a?1)呈增加趋势,而中高云光学厚度(?0.08 a?1)和高云光学厚度(?0.03 a?1)呈减少趋势。模式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云的温度效应(Cloud Effect Temperature, CET)均为负值,表现为降温效应。低云、中低云、中高云和高云的年均CET值分别为?2.9°C、?2.7°C、?2.2°C和?1.7°C。其中,低云在华北平原降温可达?5°C;中低云和中高云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降温可达?7.8°C。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与近地表气温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2004年前(后)近地表气温呈现下降(上升)趋势,不同类型云的CET在此期间呈下降(上升)趋势,表现为云的降温效应增强(减弱)与近地表气温下降(上升)相对应,体现了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4种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与近地表气温都呈正相关关系。特别地,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中高云量占主导地位,其CET与近地表气温的相关系数高达0.63。综上,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不同,但均呈正相关关系。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可以为定量研究云反馈对区域增暖的作用以及合理预估未来区域增暖情景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8.
通过岩心观测、薄片观察和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浊积岩的岩石类型、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确定研究区岩石类型,通过粒度分析、岩心构造特征、测井相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浊积岩进行识别,划分沉积亚相.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的浊积岩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9.
芦山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视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资料,计算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2013年芦山地震之前5年内,龙门山断裂带南段ML3.0级以上地震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芦山M7.0级地震序列的视应力值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从芦山地震之前1年的时间开始,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有视应力的上升过程;②芦山地震余震序列视应力存在几次比较突出的视应力与震级相关性的被打破以及视应力的突降异常,且在震后3个小时之后,视应力即有明显下降的过程;③从归准化的芦山地震序列视应力σapp的空间分布来看,视应力高值区域分布在主震的西南方向和整个余震区东南边缘,并且这两个高视应力区正好分布在该断层面与华南地块紧密接触的边缘;④主震西侧有一片视应力相对较高的区域;⑤主震以北区域的视应力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0.
Spar平台垂荡板水动力特性强迫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强迫振动试验的方法,对Spar平台不同振幅和不同振动频率下的附加质量系数和粘性阻尼系数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研究了实心垂荡板和开孔垂荡板对Spar平台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将Spar平台整体模型的试验结果与圆柱体和单独考虑垂荡板时的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垂荡板结构能有效提高Spar平台的附加质量系数和粘性阻尼系数,在KC=0.2~1.3时,开孔率为5%的开孔垂荡板Spar平台和实心垂荡板Spar平台相比,粘性阻尼有所提高但是附加质量减小。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垂荡板间距对Spar平台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水动力系数随垂荡板间距的变化情况,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中Spar平台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