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的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钱方等命名为花岗岩石林。花岗岩石林是一种新型的地貌景观,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石林相对高5~20m,座座石峰,千姿百态,造型奇特,美不胜收。当地蒙古语称此石林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之意。花岗岩石林由燕山期花岗岩形成,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这些节理裂隙为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奠定了基础。第四纪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形成了众多的冰川遗迹,如山脊上发育了由花岗岩构成的冰川遗迹一刃脊和角峰,这些冰川遗迹也就是花岗岩石林形成的雏形。同时,花岗岩受到冰川和流水侵蚀,特别是长期强烈的寒冻风化及风蚀等作用,在内、外动力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现今独特的花岗岩石林。北大山花岗岩石林以其独特地质特征和观赏价值,而成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之一。  相似文献   
42.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红粘土地层,以陕县指望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为74.3m的指望剖面由上部厚34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厚40.3m的红粘土沉积组成,黄土为L24-L33的连续风尘沉积,下部红粘土为RS1-RS5的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M/Ga界线位于33.8m处,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20cm,Ga/Gi界线位于56.25m处的RS3中下部。该区红粘土近5Ma至2.6Ma的风尘沉积夹河湖相沉积。指望剖面的红粘土地层磁化率较黄土高原内部偏高,总体特征一致,说明近5Ma来东亚季风在区域演化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3.
基于成因-环境原则和多指标综合原则,依据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冰川地貌特征、冰碛物特征和孢粉信息,重建了该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其中,冰碛物中的石英砂扫描电镜结果揭示了冰川、流水、风等地质营力对冰碛物的影响,孢粉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当时的植被类型。根据垭口冰碛ESR年龄280 ka B.P.和冰碛剖面特征,将其时代暂定为300~260 ka B.P.;根据纳赤台地区的冰川地貌和沉积物特征,确定纳赤台后沟沉积为冰水扇沉积,纳赤台冰期为600~400 ka B.P.;根据玉虚峰U形谷两道侧碛垄的ESR和OSL年龄将其时代暂定为末次冰期早-中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冰期序列厘定为望昆冰期(700~500 ka B.P.)、纳赤台冰期(600~400 ka B.P.)、垭口冰期(300~260 ka B.P.)、玉虚峰冰期(115~44 ka B.P.)、本头山冰期(20~13 ka B.P.)。  相似文献   
44.
若尔盖高原地物遥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物质在遥感数据中都有其特征的波谱吸收峰。因此通过波谱识别就可以大大减少以往遥感分类方法中的漏分及混分现象。为了解决若尔盖高原地物遥感分类问题,首次对本区ETM多光谱融合数据采用了地物波谱角分类法进行地物识别。分类步骤:遥感数据定标→选择训练区样本→MNF变换减维去噪处理→利用纯净像元指数(PPI)进行样本提纯→利用n-D散度法进行样本重组→波谱角分类(SAM).其分类结果表明,类别精度评价总精度为0.806,kappa系数为0.785.其精度均符合1:5万比例尺的土地详查工作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5.
川西理塘甲洼盆地中的甲洼组是一套厚度在300m左右的松散状河湖相沉积物。磁性地层结果表明,B/M界线位于剖面中部157.0m处,剖面底部记录了奥尔都维正极性亚时。对比Cande和Kent的极性年表,理塘甲洼组的始沉积年代约为2.10MaBP,结束于0.10MaBP.孢粉记录显示该地经历亚高山针叶林植被→高山草甸植被的演变过程,沉积环境经历了河湖相→冲积相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6.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过剩210Pb的沉积特征与风沙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福  赵志中 《湖泊科学》2009,21(6):813-818
过剩~(210)Pb不仅是沉积物年龄测定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环境示踪的一种主要方法,干旱区湖泊主要为封闭湖泊,其沉积物所接受的过剩~(210)pb沉积在大气沉降背景外,主要受风沙侵蚀来源的影响.因此,较高的过剩~(210)Pb沉积通量有可能与区域风沙活动有关.本文在对比分析近几年来发表在各期刊中的湖泊~(210)Pb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各个湖泊多年平均过剩~(210)Pb的沉积通量并与大气过剩~(210)Pb沉降背景比较,从而初步确定中国北方干旱区风沙活动的可能区域.然后对所确定的典型风沙多发区,利用过剩~(210)Pb模式(PF-CRS)计算沉积物沉积速率,并与相应区域的"尘暴"记录对比,进而论证该方法在指示风沙活动方面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47.
随着鄂西清江中游水布垭坝址的最终确定,位于工程库首区的白沙坪断层(F9)和桃李溪断层(F8)的构造活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8.
九江地区网纹红土的时代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发育网纹红土。本文对九江长虹大道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剖面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河流相冲积砂砾石、以发育水平状网纹为特征的铁质网纹红土、以垂向网纹为特征的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风成下蜀黄土,分别厚3.3、4.5、5.9、3.6和4.1m。磁性地层研究结果,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限出现于网纹红土层中部,距顶深部12.9m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出现在铁质网纹红土层中,距顶深度15.1-16.1m处。根据CandeandKent古地磁极性年表的模式年龄和热释光年龄,计算出沉积速率,进而计算出各层的界限年龄。结果表明,铁质网纹红土沉积于1232-869kaBP;网纹红土大约沉积于869-392kaBP;红色粘土沉积于392-101kaBP。九江长虹大道剖面代表了该地区从河流沉积、铁质网纹红土、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到风成黄土沉积的演变过程,并显示出准0.4 Ma的周期变化。这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构造层和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所反映的准0.4 Ma构造气候旋回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对三义黄土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初步重建了内蒙克旗地区16000a以来植被及环境的变迁过程。约16010~15380a B P,植被稀疏,气候寒冷而干燥;约15380~11270a B P,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气候变得更加干旱;约11270~9940a B P,气候总体上由先前的冷干开始向暖湿方向发展,植被仍以草原为主;约9940~2320a B P,植被得到进一步发展,气候表现出温暖湿润的特征;约2320a B P至今,植被仍以草原为主,气候向温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0.
成都平原风尘堆积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成都平原胜利红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常量元素分析,并与川西典型黄土、古土壤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本区风尘堆积所经历的化学风化作用过程,并对该序列化学风化特征的古气候意义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红土的常量元素组成与川西典型黄土、古土壤样品相似,与上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说明成都红土与川西黄土一样,在堆积以前也经历了多次充分混合作用.在成都红土的形成过程中,Ca、Na元素大量淋失,含量很低,K、Mg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淋失,说明成都红土经历了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化学风化过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成都黏土已达到中等风化的末期阶段,而网纹红土已进入强烈风化作用阶段.从整个序列的化学风化参数来看,距今1.13 Ma以来化学风化强度不断减弱,表明四川盆地及周围地区更新世中期以来有逐渐变干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