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搜集到的2000—2018年滇西北地区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运用线性叠加反演法进行应力场反演,分析了滇西北地区现今的构造应力状态,进一步探讨了应力张量方差的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滇西北地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类型复杂,主要以走滑型(46%)为主,正断型(27%)次之;(2)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具有整体的一致性和局部的非均匀性,呈现为NNW向挤压和ENE向拉张的走滑型应力结构,说明研究区受到来自NNW向的水平挤压作用,对该地区上地壳运动和断裂活动起主导作用;(3)滇西北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大都小于0.2,除北部一些地区外,应力场基本处于均匀状态。根据应力张量方差随时间的变化和后续地震可知,中强地震大都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值低于0.2的情形,且主要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减小即震源机制解趋于一致的过程中。空间上这些地震基本都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的低值分布区及其边缘,这一结果有助于判定发震地点和了解区域应力集中增强过程。  相似文献   
6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震局于2021年9月13—17日在云南省大理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暨第十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换届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的27个单位的89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学术交流设置了8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113篇,会期交流报告40篇,其中口头报告21篇,张贴展板19篇;21篇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1篇;从19篇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篇,最佳设计创意报告1篇。大会按照惯例举行了以“临震的过程特征、信号捕捉、异常提取与临震预报的瓶颈问题”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大会闭幕式后还特别针对本次会议中来自行业内外的各种预报方法涉及的相关问题组织了跨学科融通式讨论。充分而积极的讨论不仅增加了行业内外地震预报科研工作者的了解,同时,在对强震临震预测瓶颈问题与突破瓶颈问题途径方面达成了共识: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为平台,以多学科多方法长期实践积累的资料与模型、实验、理论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不断推动强震临震预报技术瓶颈问题的解决。按照中国地震学会的要求,完成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换届,对到会的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利用当地的科普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了永胜古地震破裂遗址的现场科普学习;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科普馆的有利条件组织了对地震观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学习,对日常分析预报资料的来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强化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正地震显著增强是大震前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显示。强震前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范围内经常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这是国内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异常现象。川滇地区M≥6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以增强为主,但异常出现的范围因地震而异。2017年10月以来,尤其是2018年1月以来,滇西南地区连续发生多次ML≥4.0地震,中等地震活动增强显著,截止5月31日,共发生9次ML≥4.0地震,最大地震为2018年2月9日景  相似文献   
64.
2014年5月云南盈江M_S5.6、M_S6.1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云南省盈江县先后发生MS5.6、MS6.1地震,为确定它们的发震构造及其所反映的区域活动构造格局,笔者围绕该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活动构造遥感解译、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野外调查、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资料分析等工作。调查与分析表明,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均位于盈江县勐弄乡麻栗坡村附近,但发震断层明显不同。前者为NE走向左旋走滑的昔马—盘龙山断裂,后者为近SN向右旋走滑的苏典断裂。历史地震资料显示,盈江地区的地震活动多以5~6级的中-强震为主,并具有明显的群发性和沿SN向断层迁移的特征。在实皆断裂及滇西内弧带的共同作用下,腾冲地块内以大盈江断裂为界,北部主要发育近SN向右旋走滑断裂,南部则以NE向左旋走滑断裂为主,其中近SN向断层晚第四纪活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65.
正在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事件中,有些事件的波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我们称这种地震为相似地震。由于地震台所记录到的波形是地震事件的时源函数、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地震计仪器响应三者耦合的结果,波形的相似性表明地震的震源机制类似、空间位置接近。相似地震是研究地球内部介质随时间变化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本研究收集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09—2016年的地震数据,基于时间域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相似地震,建立云南地区相似地震数据库;基于  相似文献   
66.
王豫  王咏薇  赵小艳  郭良辰  张艳晴 《气象》2019,45(8):1149-1157
为缓解南京夏季城市热环境危机,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模拟了3类屋顶(普通屋顶、高反照率屋顶、随机玻璃-聚合物混合超材料屋顶)对南京夏季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冷却屋顶(高反照率屋顶和随机玻璃-聚合物混合超材料屋顶)均可通过削弱到达城市表面的太阳辐射而使城市降温,随机玻璃-聚合物混合超材料屋顶白天平均降温为0.8~1.2℃,夜间平均降温为0.2~0.4℃,高反照率屋顶白天平均降温为0.6~0.8℃,夜间平均降温为0.2℃;(2)表面温度指数可表征冷却屋顶的热力性能,随机玻璃-聚合物混合超材料屋顶的表面温度指数为0.16~0.43,高反照率屋顶的表面温度指数为0.05~0.26,表明随机玻璃-聚合物混合超材料屋顶的冷却效果强于高反照率屋顶;(3)高反照率屋顶和随机玻璃-聚合物混合超材料屋顶分别能将36.7%和47.1%的太阳短波辐射返回到大气层,分别比普通屋顶少吸收19.6%和34.8%的热量。  相似文献   
67.
依据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并结合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以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同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计算为基础,模拟了两种应力变化对芦山地震断层的失稳发震时间的影响,研究了2008年Ms8.0汶川地震与2013年Ms7.0芦山地震之间的触发关系.计算得到,汶川地震在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的峰值为0.127 MPa;此外,经过近5年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受到的震后应力变化值为0.025 MPa.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震源断层在应力积累逐渐接近临界状态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受到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静态应力变化以及黏弹性松弛效应造成应力变化的共同触发作用,且动态应力的延迟触发作用可能更为显著.最后对芦山地震之后研究区域的应力变化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8.
小湾水库近场区地震震源参数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湾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11个子台自2005年5月21日开始观测至2006年9月所记录的数字波形资料,在已知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场地响应的条件下,用遗传算法反演了小湾水库近场328个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应力降和拐角频率等震源参数,并对近场区及库区地震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小湾库区应力水平明显低于其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