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大气科学 | 25篇 |
地球物理 | 41篇 |
地质学 | 28篇 |
海洋学 | 4篇 |
天文学 | 62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使用Matcom作为数据录入和校验的工具,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和效率,将纸质地热前兆资料电子化,为地热前兆方法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62.
163.
随着对外太空探索脚步的加快,人类开始对与太阳系具有相似结构的恒星行星系统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们有可能也拥有智慧生命。简单介绍了目前地外恒星行星系统的探测情况,分析了现在比较常用的几种探测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重点讨论了利用视向速度法得到的结果及其意义。近年来,各种探索地外行星的小卫星的升空以及探测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批高质量数据获得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地外恒星行星系统的探索将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4.
165.
确定银河系的年龄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其方法之一是核纪年法,即通过恒星中某一长寿命放射性元素的丰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恒星的年龄,并以此作为银河系年龄的下限,其中目前的观测丰度来自恒星的光谱分析,恒星形成时的初始丰度来自理论模型的预言。这种方法最初是利用元素对Th/Nd来确定G矮星的年龄,近年来开始利用元素对Th/Eu和U/Th来确定晕族场星和球状星团内恒星的年龄。简要介绍了核纪年法确定银河系年龄的原理,回顾了恒星中Th和U的观测研究,其中着重介绍了极贫金属星的研究。详细讨论了用核纪年法估计银河系年龄的不确定性。作为与核纪年法的比较,简单介绍了确定银河系年龄的其他方法。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6.
167.
利用C++与MATLAB相结合,对NOAA网站上公开可下载的数据进行与地震监测相关的气象三要素数据提取;我国境内共有1076个台站的数据可用,数据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通过本次编写的数据提取软件,可对文件中气温、气压、降雨(采样率3小时/次)进行自动提取,并对错误数据进行自动识别;为地震前兆观测中气象干扰的剔除提供了丰富的源数据。 相似文献
168.
169.
第一代恒星是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原始气体中的、不含重于碳元素的、寿命大于14Gyr的、迄今尚未演化的最古老的恒星.长期的观测结果表明银河系中尚未发现金属丰度([Fe/H])为零、甚至金属丰度[Fe/H]≤-6的恒星.为解释这一观察现象,将以Tsuiimoto等人提出的银晕的化学演化模型为基础,假设形成第一代恒星的初始质量函数具有Miller-Scalo的形式,从理论上预言和讨论探测第一代恒星的可能性.利用已有的晕星的观测资料限定模型的参数.如果形成恒星的云的质量为106M-107M,模型结果预言探测到第一代恒星的几率为6.14×10-4-6.14×10-5. 相似文献
170.
先进多孔径视宁度廓线仪(A-MASP)由两台小望远镜组成,通过望远镜观测太阳表面的米粒结构进行日间湍流廓线测量.两台望远镜之间的相对指向误差可以通过改进的湍流廓线测量公式消除.数值仿真研究表明,使用消除抖动的湍流廓线计算公式后,发现A-MASP对地表附近的湍流不敏感.当两台望远镜距离为0.4 m时,无法测量400 m以下的湍流.在A-MASP中,采样高度的不均匀分布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失真,可通过等效采样高度的计算方法,对该失真进行修正.通过100层相位屏对大气湍流的仿真,结果表明当望远镜距离不同时,湍流廓线测量的结果各有侧重.当距离较近时(0.4 m),A-MASP对0.4–5 km的湍流廓线测量精度较高.当距离为1.2 m和2.0 m时,对5 km以上的湍流廓线测量较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