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分子钟假说与化石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化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和灵魂 ,而早期的生命演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是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基于生物的遗传距离所建立的分子进化速率 ,可用于进一步推测不同生物类群在进化历史上的分歧时间。这一间接时间数据可与化石记录所反映的直接数据进行比较。分子钟研究为探究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不仅可用来对基于化石记录的传统结论加以验证 ,同时对于化石记录不完整的生物类群起源历史的推测具有特殊意义。然而 ,利用分子钟方法所得出的不同门类起源时间总是早于化石记录 ,因此分子钟与化石记录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文中综述了基于化石证据研究后生动物起源、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被子植物起源等早期生命演化的研究进展 ,介绍并分析、讨论了分子钟方法及利用分子钟研究早期生命起源时间问题及其与化石记录间的矛盾 ,同时认为古DNA的证据有利于分子钟的校正  相似文献   
33.
川西北若尔盖一带三叠系层序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广泛发育,其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与相邻的西秦岭南部一带十分相似。根据若尔盖—南坪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对比研究,将该区三叠系划分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和上三叠统咀朗组、纳鲁组、卡车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通过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该区中—晚三叠世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沉积类型:碳酸盐岩碎屑流沉积,等深流沉积,陆源碎屑浊流沉积,非重力流正常深海盆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表明该区为大陆斜坡至深海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34.
秦岭三叠系分带及印支期发展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岭及共邻区的三叠系自北而南可分为四带.北秦岭三叠系具有富含植物化石的陆相上三叠统,其下的优地槽型细碧角斑岩系时代未定.中秦岭下三叠统为复理石夹多层砾状灰岩,后者系斜坡沉积,物源可能来自北方,安尼期为复理石.南秦岭北带在二叠纪晚期已裂陷接受复理石及以砾状灰岩为代表的斜坡沉积.早三叠世至安尼期为深水相黑色板岩、薄层灰岩、复理石并夹火山岩.南秦岭南带及巴顿喀喇从早三叠世至安尼期为扬子地台的一部分,岩相及化百群与之一致,具有发育良好的安尼期陆棚边缘生物滩.从拉丁期开始裂陷.出现鱼鳞蛤页岩、砾状灰岩及巨厚复理石,后者延续至晚三叠世,有放射虫为证.整个中,南秦岭呈现一个由二叠纪晚期开始,延续于印支期的裂陷槽发育史.它的北部—中秦岭和南秦岭北带于二叠纪末及三叠纪初先后裂陷,并于拉丁期褶皱回返.它的南部—南秦岭南带及巴颜喀喇于拉丁期裂陷,并于三叠纪末回返.这个裂陷槽是否构成印支期秦岭的主体,抑或它仅是“北秦岭小洋盆”在扬子大陆边缘的弧后扩张盆地,取决于北秦岭是否存在早、中三叠世优地槽沉积.后者尚未证实.  相似文献   
35.
西秦岭造山带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提出西秦岭造山带以新发现的黑水断裂为南界,并将它归属古扬子大陆的组成部分。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前加里东期(武陵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等多个阶段构造变革,后经历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改造呈现出现今地质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36.
37.
1牙形石的动物群特征本次发现于湖北大冶西畈李上二叠统中的牙形石经鉴定以Clarkinachangxingensis和C.deflecta为主,另外还有C.carinata,C.subcarinata,C.meishan_ensis,Hindeodus...  相似文献   
38.
张再天  孙亚东  赖旭龙 《地球科学》2018,43(11):3955-3975
我国西南地区海相中-上三叠统沉积记录良好,但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云南省罗平县和贵州省贞丰县、关岭县等地4条剖面的杨柳井组、竹杆坡组以及瓦窑组进行高精度的牙形石采样,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共描述牙形石3属23种.结合前人研究材料,由下至上共建立了8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aragondolella foliata带,Quadralella polygnathiformis带,Quadralella tadpole带,Quadralella praelindae带,Quadralella aff.auriformis带,Quadralella robusta带,Quadralella noah带和Quadralella ex gr.carpathica带.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地区卡尼期地层进行区域内和跨大区的对比和划分研究以及对牙形石分子演化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9.
秦岭三叠纪古海盆的生态地层,生物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赖旭龙  殷鸿福 《地球科学》1992,17(3):345-352
  相似文献   
40.
在四川南坪县隆康和塔藏一带主要发育一些碳酸盐岩、砂岩、页岩及海相火山岩。1:20万漳腊幅区调报告2将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划归于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通过在该区系统测制剖面,在原视为中-晚三叠世的含基性火山岩的地层中作者获得了以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P.marginijera为代表的一些晚泥盆世法门期牙形石,因为该区海相火山岩与含晚泥盆世牙形石的碳酸盐岩呈互层关系,海相火山岩的时代应改属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