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揭示贵州花溪区海相P-T界线附近粘土岩的成因及物质来源,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粘土层中粘土矿物的精细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共有两种物质来源.样品YN06质地致密,粘土颗粒具有一定的定向性,主要粘土矿物成分为伊利石和少量绿泥石.粘土矿物颗粒具有不规则的轮廓及参差不齐的边缘;样品脱羟基反应温度为590℃,表明样品中的伊利石主要为tv结构,来源于陆地机械风化作用.其余五件样品主要粘土矿物为伊蒙规则混层和伊利石以及少量蒙脱石、绿泥石,脱羟基温度均大于600℃,表明样品中的粘土矿物主要以cv结构为主,含有少量的tv结构,指示粘土岩主要来源于火山物质的蚀变并伴随部分陆源碎屑物质沉积形成.  相似文献   
22.
近20年来, 古DNA研究技术和方法已迅猛发展.目前从古人类残骸中获取DNA序列, 进而讨论人类的演化、亲缘关系和迁移成为分子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对采自陕西临潼仰韶文化6 000多年前的姜寨遗址第一期和第二期文化层中的古人类残骸进行古DNA提取、扩增和测序, 获得了169 bp的线粒体高变控制区Ⅰ的古DNA片段, 与现代西安人同源性序列有2个位点的突变.另外, 通过在不同实验室进行重复性实验和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详细地论证了所获得的DNA序列的可靠性.在所研究的6个姜寨遗址样品中有3个样品获得古DNA序列, 古DNA的提取成功率为50%, 高于一般的古DNA研究材料的提取率, 说明姜寨遗址的人类残骸是研究古DNA的理想材料, 为今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姜寨遗址及其他同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的古人类墓葬及中国古人类分子演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24.
西秦岭造山带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提出西秦岭造山带以新发现的黑水断裂为南界,并将它归属古扬子大陆的组成部分。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前加里东期(武陵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等多个阶段构造变革,后经历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改造呈现出现今地质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25.
分子钟假说与化石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化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和灵魂 ,而早期的生命演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是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基于生物的遗传距离所建立的分子进化速率 ,可用于进一步推测不同生物类群在进化历史上的分歧时间。这一间接时间数据可与化石记录所反映的直接数据进行比较。分子钟研究为探究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不仅可用来对基于化石记录的传统结论加以验证 ,同时对于化石记录不完整的生物类群起源历史的推测具有特殊意义。然而 ,利用分子钟方法所得出的不同门类起源时间总是早于化石记录 ,因此分子钟与化石记录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文中综述了基于化石证据研究后生动物起源、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被子植物起源等早期生命演化的研究进展 ,介绍并分析、讨论了分子钟方法及利用分子钟研究早期生命起源时间问题及其与化石记录间的矛盾 ,同时认为古DNA的证据有利于分子钟的校正  相似文献   
26.
松潘甘孜地块与秦岭褶皱带、扬子地台的关系及其发展史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松潘甘孜地块存在与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地块的古老基底为前震旦纪花岗质岩系。地块与南秦岭褶皱带可能都是古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由于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造成的裂陷,使地块从扬子地台的西北部解体出来,但这次解体并不彻底,裂陷槽后来逐渐被弥合填平。茅口期开始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地块再次从扬子地台解体出来,裂陷线大致沿木里、平武一线。这次裂陷是扬子地台周缘及内部同期张裂的一部分,反映扬子地台迅速北移造成的后缘、侧缘及内部的拉张作用,使地块连同南秦岭地区一起与邻区割裂开来。拉丁期时,松潘甘孜地块与南秦岭区整体强烈下陷,直至晚三叠世末晚印支运动将其海槽关闭,全部褶皱隆起成山。  相似文献   
27.
西秦岭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西秦岭地区南秦岭带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型二叠、三叠系。本文以选部益哇沟剖面为例,对该区界线地层进行研究,从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以及地球化学元素最优分割研究出发,确定了二叠、三叠系界线点,证明牙形石Hindeodusparvus可作为三叠系开始的标志,并且二叠、三叠系是连续的。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三叠纪初期相对于二叠纪末发生了一次海侵。  相似文献   
28.
由中国地质、天文、地震、气象、空间科学、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古生物、地球物理、海洋、水利和地理十一个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  相似文献   
29.
30.
对华南的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至三叠纪早期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在二叠纪末期同沉积的灰岩透镜体中(第3层和第5-2层)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 共鉴定出牙形石P1分子1属8种, 包括一新种: Neogondolella dongpanensis sp. nov. 该剖面牙形石产出的特点表明这些牙形石属于Neogondolella yini带, 且该剖面的第3-5层相当于煤山剖面的24层. 根据牙形石资料和前人已发表的放射虫资料, 认为东攀剖面的Neoalbaillella optima带至少延伸到了N. yini牙形石带的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