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松辽平原东部受第四纪差异性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特殊的更新世沉积地层。由于第四纪划分方案和地域差异,松辽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界限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通过黑龙江省方正剖面的研究、中更新统顶部(149.6±10.4) ka光释光年龄和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区域剖面对比,认为将松辽盆地东缘中、晚更新世的界限年龄置于140 ka更适合地层实际情况。中更新世地层以河湖相、河流相和洪积相沉积物为主,完整的晚更新世地层应该包括下部的沼泽漫滩相黏土、亚黏土和上部亚砂土、黄土沉积。黑龙江省荒山剖面哈尔滨组下部可能由于相变而缺少沼泽漫滩相的沉积物。方正剖面与榆树东岗组剖面地层可以对比。中、晚更新世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在中、晚更新世的地层界限处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22.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8,17(1):36-42
系统科学理论不仅被不同学科和科学领域所接受和应用,而且其思维方法也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科学思维过程。思维方法由简单向系统的三次大的转变,构成了系统科学思维的核心。矿产勘查活动是作为一种系统而存在的。本文试图将矿产勘查与系统科学思维相结合,阐述矿产勘查中系统科学思维方法及其应用,用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3.
化探的数据处理和评价(尤其是多种方法数据处理及组合异常圈定等)目前尚无明确的技术规范,实际应用中多采用2种处理方法:①所选元素为成矿的指示元素,将分析的元素全部叠加来圈定全元素组合异常;②强调指示元素的相关性,按元素相关性圈定相关元素组合异常.文章以吉林延吉纺织厂金矿化探勘查为例,对比2种方法产生的不同异常特征,认为重视元素间的相关分析、运用相关元素组合异常更加符合地球化学找矿原理,所圈定的组合异常找矿意义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
对辉发河断裂带构造运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大成  卢焱 《吉林地质》1991,10(3):36-41
辉发河断裂带先期以继承槽台边界断裂为特征。后期以差异性平移运动为主。依据构造地质特征和运动形式,该断裂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该断裂带左旋平移运动不存在两侧整体相对大规模平移,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补偿性构造,其结果造成地壳缩短。左旋平移运动距离应与地壳缩短量相当,推测平移距离为30~40km。  相似文献   
25.
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湘东北中生代多期陆内花岗岩浆活动中,燕山晚期花岗岩占有重要地位,燕山晚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代表一种特殊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湘东北主要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来判别成岩构造环境,认为该期花岗岩属于富碱质的钙碱性花岗岩,为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进一步进行构造环境分类,判别其属于后造山P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的拉张环境,与陆内裂谷长期拉张的构造环境明显不同。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陆内挤压-走滑剪切造山作用后期的构造松弛阶段拉张环境,燕山晚期P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陆内活化由挤压向拉张的构造转折,同时也反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6.
湘东南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东南部是我国大规模钨,锡,锑及铅锌,稀有,稀土元素矿床集中区,其控矿构造环境倍受人们关注。幔源暗色岩系是深构造环境的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是了解构造环境的有效途径。湘东南玄武质岩石包括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两个系列,以碱性玄武岩系列为主。玄武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无负铕异常,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反映岩浆形成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岩石形成于大陆拉张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具有明显OIB型分布特征,地壳混染程度很低,具有富集地幔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表明,软流圈地幔上涌并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以宁远-道县为中心的热地幔柱构造。该热幔柱构造控制该区的成岩,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7.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5,14(1):40-44,22
在综合分析延边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演化,古生物及地球物理等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延边地区为一有别于相邻地区的移置地体。地体具有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独特运移特征,推测海西期一印支期与周边地质体拼合。  相似文献   
28.
下二台群与吉林下古生代槽区相连,自上而下可分为王相屯组、黄顶子组和盘岭组。下二台群时代应为寒武—志留纪。下二台群的王相屯组、黄顶子组、盘岭组应分别与吉林下古生界(呼兰群)的桃山组、石缝组、黄莺屯组对比。下二台群具有复杂的褶皱形式,致使同一岩层重复出现。下二台群是寻找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金、银、铜和多金属矿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29.
伊通新生代玄武岩中存在3种不同成因的捕虏体,其中上地幔岩浆分异结晶形成的辉石岩捕虏体中尖晶石具有独特的成分分带。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在尖晶石矿物的边缘富Al,而贫Mg、Fe和Cr,矿物中心富Mg、Fe和Cr,而贫Al,从中心向两侧基本对称。从尖晶石成分分带的元素分布特征判断,其形成不是固溶体相平衡过程中的离子扩散,而可能是化学平衡过程中结晶矿物与熔浆之间化学成分平衡的结果,属于化学平衡导致的成分分带。从尖晶石矿物中心到边缘的温度变化不能反映矿物形成后所经历的温度变化状况,与尖晶石共生矿物的二辉石地质温度计所能代表的地质意义是矿物中心的温度(~1 006℃),反映矿物开始结晶时的温度状态。  相似文献   
30.
正确和有效地确定综合地球化学异常是地球化学异常处理中的重要内容。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的确定主要是基于多元正态分布理论,是多变量统计方法的直接推广和应用,马氏距离就是一个在地球化学离群点识别及判别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的综合指标。以往比较普遍使用的是以欧氏距离为基础的计算方法,近20多年来基于马氏距离计算方法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以河北某地1∶5万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为例,从理论上和应用效果上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马氏距离方法考虑到了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马氏距离方法求得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范围集中、界线清楚、强度突出、与已知矿体的吻合程度高,较欧氏距离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并在实际中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