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篇 |
大气科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164篇 |
海洋学 | 31篇 |
综合类 | 29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3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是全球巨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一系列锑、锑金、锑多金属、金、铅锌银、钨锡(铍)、汞、铯为主的矿床或矿(化)点,是全球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区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锑成矿作用时间集中在24~16 Ma之间,与后碰撞造山成矿事件(N1: 25~9 Ma)时间一致,锑来源于深部岩浆减压分熔形成的富含挥发分的次火山岩浆活动,形成喷流沉积-改造型、岩浆热液型、热泉型矿床系列。因此,矿区内的幔源基性-中性脉岩是锑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Sb元素异常主要围绕羊卓雍错裂谷盆地边缘分布,部分与Au元素异常重合。Sb异常主要与低温热液矿床相关,可单独成矿,亦可与Au共生。当Sb异常与Pb-Zn-Ag异常组合在一起时,多为后期叠加改造成矿,并伴生Ga、Se、In等。锑或锑多金属矿体走向多为近SN向,形成串珠状的地球化学异常组合及矿化组合,主要受走滑正断系统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并且在矿带的东部,矿化由北向南具有Sb矿→Au-Sb矿→Au矿→Sb-Pb-Zn-Ag矿→W-Sn矿的规律性分布,揭示成矿中心应在扎西康矿床的深部或南部。锑金矿体走向多为近EW向,主要受拆离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裂谷(陷)盆地周围盆山转换部位,特别是同沉积断裂带与新生代SN向堑式构造的交汇部位,是寻找锑、锑金、锑多金属矿床的最有利地区,已发现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中规模第一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床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显示巨大的找矿前景。综上所述,北喜马拉雅成矿带将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锑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2.
143.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异常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发育异常高的流体压力, 组内构成了互层式的生、储、盖组合, 探讨异常高压背景下的天然气运移成藏特点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量实测压力数据, 得出了川西地区异常压力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以现今实测压力、压实研究和包裹体测试获得的古压力为约束条件, 应用所建立的异常压力数学模型恢复异常压力的演化历史. 研究发现, 地层压力的纵向分布可概括为南部地区的“两段式”和北部地区的“三段式”, 北部的超压幅度最大, 平面上超压中心位于梓潼凹陷.早侏罗世—古近纪须家河组内发育沉积型超压, 新近纪—现今则新增构造型超压.以流体压力的分布及其演化为主线, 结合其他主要成藏要素, 建立了3种典型的天然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小秦岭北麓黄土覆盖区重力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二维地震等物探勘查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总结了太要断裂东段的深部特征和分布形态。研究认为:太要断裂东段沿小秦岭北麓近东西向呈波状展布,断裂具有分枝复合现象,主断层处在盆地内黄土覆盖区;断裂为高角度正断层,倾角为65°~80°,总断距在3 000 m左右;断裂错断了中、新生界和太华群内的韧性剪切带,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太要断裂主要发育期始于中生代晚白垩世以后,晚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发育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45.
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设计的环境问题之一。80年代以来,已在若干水库发生了此类现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例,分析了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归纳为降雨、管道、水库三要素。讨论了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的预测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7.
内部要素结构的协调性和区域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对农村居民点系统演化与分异起主导作用,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提出不同要求。立足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以甘肃省河西走廊金昌市为例,在分析133个行政村“人–地–业”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和区位优势度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概念模型并提出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金昌市农村居民点“人–地–业”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处于一般协调阶段,在区位上具有明显的城镇指向和交通指向特征;(2)农村居民点区位优势度由城镇中心向外围基本呈3级递减态势,同时受道路网络密度和交通干线级别影响,高优势度区域向不同方向做出不同程度的延伸;(3)对“人–地–业”协调与“城镇–道路”区位优势进行叠置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划分优化提质类、融合发展类、优化调整类、逐步推进类、引导发展类和改造拆迁类6种整理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整理思路与策略。为金昌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乡村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