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江苏南通地下水补给源、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条件下,江苏沿海一带,特别是南通许多地区的地下水一度出现咸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及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水化学特征和矿化度增高的机理,对南通地区深浅层地下水开展了野外调查取样.通过对各种水化学参数的讨论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下水...  相似文献   
42.
高原黄土Sr、CaO的古气候意义以及记录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盆地紧邻柴达木盆地戈壁沙漠,沉积了厚层的、序列完整的黄土物质,对其进行研究可望得到高原古气候演化信息。通过对西宁盆地盘子山黄土剖面酸溶相Sr,CaO含量变化的测试分析,获得了自末次间冰期以来多次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信息,证明Sr,CaO可以作为该地区黄土研究更为灵敏的气候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43.
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最近13万年高原季风气候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对于大气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形成了高原季风气候现象.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位于高原季风控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堆积记录了高原季风气候变化过程.对西宁盆地湟水阶地上的黄土堆积进行了地貌观查、地层对比和探槽及探井采样,完成了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测量了古地磁定向样品以及磁化率、频率磁化率、CaCO3含量和粒度等古气候代用指标.结果表明,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高原夏季风环流在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e特别强,在5a和5c阶段接近于阶段3.高原夏季风和冬季风变化存在位相差以及冬季风强的时候夏季风不一定弱,夏季风弱的时候冬季风不一定强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44.
应用趋势面分析对1991年1月-1994年12月期间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水位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次趋势面反映了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水位变化的背景,3-5次趋势面能够较确切的反映察尔汗盐湖采卤过程中晶间卤水水位的变化规律,1次剩余分析所反映的正、负异常带和5次趋势分析所反映的高、低水位带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充分说明了随着采卤的不断进行,晶间卤水的低水位带逐渐向研究区的南部移动同抽卤有关,研究区通过东西方向上晶间卤水的补给明显大于南北方向的补给。  相似文献   
45.
尕海湖DG03孔碳酸盐含量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尕海DG03孔岩芯碳酸盐含量的测定,表明碳酸盐含量指标较好地记录了尕海湖地区自冰消期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对阿勒罗德暖期和新仙女木期都有较好的反映,并揭示出早全新世气候变暖且波动明显,中全新世早期暖湿,后期温凉偏干,晚全新世气候明显变干,早期较为寒冷,后期偏暖。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湖水的浓缩程度,与湖泊所处的沉积阶段相联系,同时与岩性特征所反映的环境也有关。在风成作用堆积的粉砂至中砂层,碳酸盐含量降至很低;在滨湖相沉积的细砂层,碳酸盐含量也较低,因此,碳酸盐含量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应与岩性及其他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方可得到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46.
最近14 Ma青藏高原东北缘阶段性隆升的地貌证据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代表性的河流阶地-风成堆积序列进行了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学的综合调查研究, 获得了最近14 Ma以来高原东北缘阶段性隆升的新证据和新认识. 湟水流域西宁-互助地区至少发育了11级典型的河流阶地(除第1级阶地T1外, 全部为基座阶地). 测试了阶地上覆风成黄土-红粘土序列的1030块古地磁样品、16块释光样品和4000多个粉末样品, 结合地貌发育和地层结构分析表明, T11, T10, T8, T7, T3, T2和T1分别形成于距今约14, 11.3, 1.55, 1.2, 0.15, 0.07和0.01 Ma. 基于沉积物分析和地貌发育过程的研究证实, 这里的河流阶地以构造抬升驱动为主, 以气候变化对河流阶地发育的影响为辅. 因此, 西宁盆地的阶地序列指示了14 Ma以来高原东北缘的多次阶段性抬升, 其中, 在距今14, 11.3, 1.2和0.15 Ma的构造抬升是明显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互助地区的河流在中新世数百万年时间内(T11到T9)下切不到100 m, 而在更新世1.2 Ma以来(T7以来)下切了432 m, 指示了该地区在晚新生代后期加速隆升的事实. 湟水流域在1.55~1.2 Ma之间有一次大的水系格局调整. 在此之前, 古河流流向是西偏南, 之后流向为东偏南, 这次水系调整与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7.
柴达木盆地自中生代末一新生代以来,由于喜玛拉雅山运动影响,西部形成了众多北西一南东向分布的一系列断裂和褶皱构造单元。这种多断裂带、多褶皱的构造背景,不仅有利于深部水的运移和外围山系风化产物进一步聚集,而且为柴达木盆地盐类资源的储存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扣场所,富集了广厚的岩盐和深部富钾卤水。在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表蒸发岩和卤水进行野外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在典型的背斜构造区采集和分析了9件油田卤水水样,通过离子含量和一些特征离子比值的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田卤水具有高矿化度,高的Na^+、Cl^-含量和相对更高的Ca^2+,低Mg^2+、SO4^2-含量特征;并且盆地西部油田卤水普遍具有较高的K^+、Br^-、B^3+、Si^2+、Li^+等离子含量,Br、B^3+、Sr^2+、Li^+等的含量也基本达到了综合利用工业品位和单独开采工业品位,具有潜在的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48.
金犇  谭红兵  张玉东  柳子豪 《水文》2017,37(2):89-96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山地-沟壑区黄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对六盘山东西两侧山区及其西部典型黄土高原山地-沟壑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合理选择采样点,采集了浅层地下水监测水样。对采集的样品水化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地区浅层地下水以低TDS重碳酸盐型为主,径流途径较短,循环条件较好,保持了较好的天然淡水资源状态;而在山地-沟壑区水化学类型则复杂多样,TDS平均值达1 870mg/L,淡水资源相对匮乏。结合各类水化学图可以看出,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离子来源优势机制以岩石风化为主,并且在山地-沟壑区受到不同程度蒸发作用控制。通过分析地下水中的离子浓度比以及锶元素,发现六盘山区主要为补给区和径流区,山地-沟壑区则是补给区、径流区和径流滞缓区,黄土地下水可能有来自六盘山岩溶水的补给。氟离子浓度和硬度超标是影响区域内水质的最主要因素,在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大的地区尤为突出。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质量参差不齐,保护好区域内较好的淡水资源并且按照地下水分布规律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宏观调控,是缓解黄土高原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格尔木河中下游-达布逊湖段水化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8月对格尔木河-达布逊湖流域进行了系统考察,并对其地表水体取样分析后发现,河水水化学分布空间上从源头至湖中逐渐咸化,表现出明显的地貌分区性特征,且东河段水质异常咸化;时间上河水矿化度总体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湖水则相对稳定,作为流域农牧业发展的水源地和近几年格尔木市移民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地表水体水化学的时空异常变化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0.
中国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中国盐湖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现状、存在问题 ,及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某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