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要“生态”还是要“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山区的两难选择.“生态发展”为山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文中从生态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出发,对山区县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总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将其理念融入广东省阳山县的生态发展规划.研究表明,生态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的正向演进过程,其动力来自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内部,其实现也有赖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和谐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认为山区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城镇化以及民生保障等四项内容,四者作为  相似文献   
52.
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 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目前,全国主体功能 区划工作已经启动,一些省份也已开展前期研究和试划工作。然而,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各地都还处于摸索阶 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可循的技术方法。本文从计量革命到生态人文化思潮的方法论思变以及“开发”与“保护”的 内在逻辑出发,以生态功能分析为基本视角与切入点,探索性地提出了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并着重对 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的流程、指标体系和判别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生态足迹”、“生态承 载力”、“开发潜力”为特征指标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划层次判别系统。  相似文献   
53.
收集广东省环保局发布的2003―2012年水库蓄水量、水质指数和供河源市的饮用水供水量,并根据逐月数据计算了逐年、月均和干湿季3指标。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供河源市的饮用水逐月供水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2年年供水量是2003年的3.3倍之多;各月水质均无任何超标项目,多年平均1月水质最差,年均水质指数总的趋势是下降,水质有所好转。与干季相比,湿季水质更优,供水量更多。统计分析显示,干湿季间供水量差异极显著,水质指数差异显著,而水库蓄水量差异不显著。逐月供水量与水库蓄水量呈极显著正线性关系,与水质指数呈极显著负线性关系。而干湿季和年供水量分别与水库水质指数间的负线性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同期水库蓄水多寡没有显著关系。总体上近10年来新丰江水库的供水需求和供水能力在不断增加,而水库蓄水量却比较紧缺(10 a间58%的月份水库蓄水量处于紧缺或比较紧缺状态);虽然水质很好,但流域内存在多个污染隐患(如养殖、采矿、生活污水、林业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水库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供水安全存在水量和水质的双重隐患。水库供水调度中需要充分考虑供水需求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流域污染,才能切实保障水库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54.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1998,2006年3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定量分析了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区位因子,包括离城市中心距离、离干线公路距离、离海岸线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会对建设用地扩展的方向、规模、强度等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作用,受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作用以及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建设用地扩展围绕城市中心呈现距离递变规律,并向郊区、临路、临海以及平原区等优势区位集聚,从而使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即郊区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和平原区指向.  相似文献   
55.
小狐狸山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北山地区的东北部,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咸水湖组火山岩。本次工作显示,小狐狸山矿床赋矿火山岩地层存在安山玢岩呈岩株状侵位于奥陶系咸水湖组安山岩中,测得该安山玢岩(XHLS-01)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为(419±5) Ma,对应晚志留世,晚于奥陶纪安山岩的成岩年代(489±11) Ma,研究成果更正了对矿区仅发育奥陶纪火山岩的传统认识。小狐狸山矿区晚志留世安山玢岩w(SiO2)为57.18%~58.19%,w(K2O+Na2O)为5.78%~6.97%,w(TiO2)为0.57%~0.90%,为富钾贫钠、准铝质岩石,与奥陶纪低钾钙碱性的安山岩不同;微量元素显示安山岩和安山玢岩均呈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特征,安山玢岩稀土总量(∑REE含量)为71.9×10-6~72.24×10-6,低于安山岩96.89×10-6,Eu呈较弱负异常。以上显示小狐狸山矿区晚志留世安山玢岩的母岩浆来自俯冲洋壳板片交代的亏损地幔源区,上升过程中经历了较弱的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作用。小狐狸山志留纪安山玢岩和奥陶纪安山岩均形成于岛弧环境。综合区域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内蒙古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同属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的岛弧增生带。  相似文献   
56.
珠三角新晋跨境制造业企业地理集聚与区位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珠三角的跨境资本因其文化多元性、地缘特殊性而受到国际经济地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多元资本主义”等多种理论框架被提出以解释其特殊性。然而,由于数据、方法的限制,相关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及定性探讨层面,基于微观企业样点的研究较为欠缺,特别是纳入企业异质性等新经济因素的定量模型研究更为缺乏。论文基于微观企业样点数据,综合考虑传统一般经济因素与制度、集聚、创新、企业异质性等新经济因素,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以及空间回归分析,研究了2005—2009、2009—2013年2个时段的珠三角新晋跨境制造业企业(new-born cross-border manufacturing firms, NCMF)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差异,并重点关注金融危机前后(2005—2009年)这一特殊的经济转型时期,珠三角NCMF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珠三角NCMF的空间集聚程度较以往有所降低,2005—2009年与2009—2013年2个时段的NCMF在结构与分布特征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热点区位在2005年后开始由珠三角东岸地区向西岸拓展,2009年后则再次呈现以东岸为主的集聚特征;②金融危机前后,珠三角的发展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吸引跨境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开发区政策优势逐步弱化,而集聚因素、创新因素以及企业异质性成为影响跨境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与区位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③处于动力转换期的珠三角,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环境、建立创新网络、增强要素集聚、根据企业偏好制定多元化引资政策来重新获得发展的新优势。论文旨在从企业微观层面揭示经济区域内部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同时也为理解转型时期中国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区域的动力转换与空间重构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57.
粤港澳大湾区住房租金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洋  张虹鸥  吴康敏 《地理研究》2020,39(9):2081-2094
以粤港澳大湾区58个县区单元的住房平均租金为基本数据,通过“住房租金等级金字塔”构建、租金空间格局展示、空间自相关分析、跨境租金差距对比、售租比研究等方法总结粤港澳大湾区住房租金的空间差异格局与特征。从“租赁需求+城市基本面”的理论视角构建由新增人口、人均住房面积、收入水平、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学历结构组成的租金差异影响因素模型。通过模型对比,采用空间滞后模型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住房租金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因素的影响强度差异。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住房租金总体呈现以港澳与珠三角九市之间的境内外差异为主、以广深核心区与其他区域差异为辅的双层次差异格局。跨境租金差异程度最高,广州、深圳、珠海的“售租比”较高;收入水平、经济水平、人均住房面积和产业结构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住房租金差异有显著影响,其中,收入水平的影响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58.
国内外学者对港口体系结构演化的定性分析较深入,但从长时间尺度定量的研究较少。本文在阐述港口体系结构波动的一般特征基础上,提出港口体系结构波动的两个基本假设。引进港口体系全局指数和基尼系数,以欧洲北部港口体系为研究案例,从长时间尺度分析了传统货物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两个角度下港口体系结构的演变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港口体系结构在长时间尺度趋向于集中发展,而从短时间来看,港口体系结构波动特征明显,遵循集聚发展、分散发展和均衡发展相互交替的发展规律,验证了两个基本假设。最后讨论了区位因素、港口规模以及技术进步对港口体系结构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59.
1988―2006年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珠三角1988、1998、2006年3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空间重心分析、象限缓冲区分析、典型区位空间分析、景观形态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88年以来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1988年以来,珠三角的建设用地进入高速扩展时期,建设用地空间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整个区域东部及南部的建设用地扩展占绝对优势,特别在近珠江口以及珠江口东岸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围绕珠江口形成"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弱扩展型―稳定型"递变圈层结构;建设用地总体上呈现向沿路、沿海和平原区等典型区位集聚的特征,但在斑块层面上则表现出形态复杂和布局散乱的特点,且围绕城市中心区形成"集聚(高水平)―分散―集聚(低水平)"的圈层递变结构。  相似文献   
60.
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店铺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章伟  张虹鸥  陈伟莲 《热带地理》2011,31(1):65-70,76
通过对淘宝网C2C模式下网络店铺所在地的相关数据分析,以网民最常购买的八大商品行业为例,通过行业优势系数、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分别分析不同区域内的行业分布模式和不同行业下的网络店铺集聚模式,揭示网络店铺区域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不同省区的网络店铺数量基本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并集中于三大沿海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