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中国北方中生代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作者近些年来对中国北方中生代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得出 :在华北地台区富碱侵入岩的εNd(t)均为负值 ;而兴蒙地槽区的εNd(t)则全为正值εNd(t) εSr(t)图解上 ,前者投影点主要落在了富集地幔演化趋势线附近 ,而后者投影点主要落在了亏损地幔演化线附近。在地球不同区域铅模式图上 ,地台区钾长石铅投影点大部落在了地幔演化线附近 ,而地槽区的则落在了地幔与造山带演化线之间。以上事实说明华北地台区富碱侵入岩的物质来源与富集地幔关系密切 ,而地槽区的则与亏损地幔关系密切。同时也揭示出中生代华北地台区上地幔具有富集性 ,而兴蒙地槽区上地幔则具亏损性。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国外近年来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成矿金属来源的研究进 展的基础上,对白银矿田的矿石和斌矿流纹岩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白银矿田的成矿金属元素可能是岩浆流体和循环的热液流体混合的结果,岩浆流体主要提供Cu,Zn,Fe等金属元素的来源,循环的热液流体则从陆壳物质和大洋沉积物中淋滤出Pb.  相似文献   
13.
微量及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报导了颗粒锆石U-Pb定年的各种影响因素:Ti和Ba的质量迭加、质量歧视效应和U的记忆效应。长时间U空白检验表明聚四氟乙烯闷罐经过浓HF和王水处理后,对于U有记忆效应,这种效应可以用稀的HBr清洗消除掉。文章最后以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地区的岩浆岩、变质岩分布很广,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班公湖—东巧—怒江缝合带(BDNS)以南,出露有三条规模巨大的花岗岩类岩浆弧:念青唐古拉弧、冈底斯弧和喜马拉雅弧。  相似文献   
15.
桑干地区大同-集宁一带孔兹岩系分布区有大量早元古代花岗岩发育。依据矿物组成和地质特征,这些花岗岩可分为两种类型:大规模的石榴石花岗岩和小规模的淡色花岗岩。花岗岩中长石Pb同位素组成显示,石榴石花岗岩是孔兹岩系部分熔融的直接产物,而淡色花岗岩不是孔兹岩系简单的部分熔融产物。石榴石花岗岩中锆石U-Pb一致年龄为1836±18Ma,代表石榴石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淡色花岗岩的锆石U-Pb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912±98Ma,形成略早。孔兹岩系207Pb/204Pb值整体上高于华北麻粒岩下地壳,具有上地壳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其沉积原岩应该来自华北晚太古代形成的大陆地壳。根据深成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年代学资料,可以确定桑干地区早元古代如下构造-热事件序列:小基性岩体侵入(2.2~2.3Ga)、早期淡色花岗岩生成(2.1~1.9G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剪切作用和大规模石榴石花岗岩发育(1.84Ga)、伟晶岩的形成(1.80Ga)和基性岩墙群的出现(1.77Ga)。大规模石榴石花岗岩形成于构造-热事件峰期  相似文献   
16.
硼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苑苑  赵平  高剑峰  许荣华 《地质科学》2009,44(3):1052-1061
硼具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0B和11B,其在自然界的丰度分别是19.90%和80.10%。自然界硼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 δ11B变化可达90‰以上(-30‰~+60‰)。硼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优于0.2‰,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地质过程的示踪研究。近年来,硼元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仪器测定技术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分析精度不断提高,为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样品分解、化学分离和仪器测定等方面对硼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国外大量硼同位素示踪的地热研究实例,在先期建立的MC-ICP-MS测定水中硼同位素分析方法基础上,以羊八井地热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田地热流体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羊八井地热田区热储流体的硼同位素值为 -10.5‰~-9.1‰,为非海相来源;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热储内的硼组分来源于蚀变花岗岩围岩,并且蚀变花岗岩的硼同位素特征可能与深层地热流体相似。研究表明羊八井浅层热储内硼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并非完全是保守元素,存在着一定的硼同位素分馏。在端元硼同位素特征差异较小的羊八井热田,为硼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示踪水体混合过程带来了相当的复杂性。本文从热田开采过程与采样时间、水-岩相互作用、气-液相分离以及结垢过程等方面分析了浅层热储内引起硼同位素分馏的可能因素,其中从整体来看,气-液相分离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在个别井位水-岩相互作用与结垢的影响可能相对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岩石中的锆、铪、铌、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建立了用HF、HNO3 在高压釜内溶解样品 ,准确测定花岗岩样品中Nb、Ta、Zr、Hf的ICP MS分析方法。分析结果与推荐值的偏差在 5 %以内。该方法具有简单、准确、测定元素多的特点。本文还对高压釜酸溶和碱熔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9.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以西的狭长地区内。本研究的考察路线为阜平县龙泉关乡至长城岭公路沿线,穿过了韧性剪切带。对龙泉关构造岩进行了石英包裹体测温和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计测温,该剪切带的形成温度大于460℃,大于黑云母的K-Ar封闭温度。超糜棱岩及两侧岩石中七个黑云母等矿物的Ar-Ar定年和全岩Rb-Sr定年表明,该剪切带形成于1952—1914Ma前后,在韧性剪切过程中Sr同位素有可能重新达到均一化。锆石的U-Pb年龄为2506Ma,它代表原岩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20.
西藏聂拉木群主变质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高喜马拉雅出露的结晶岩系,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Himachal Pradesh Vaikrita群(Hayden,1904),在库蒙地区称作中央结晶岩带(Heim等,1939),在尼泊尔称作西藏岩块(Bordet等,1972)和喜马拉雅片麻岩带(Ohta等,1973),在大吉岭和锡金称作大吉岭片麻岩(Ray,1974),在不丹称作Talhtsang群(Gansser, 1964),在我国称作珠穆朗玛群(应思淮,1947)和聂拉木群(张旗等,1981),它们形成一个连续的带,延伸整个高喜马拉雅(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