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3篇 |
免费 | 359篇 |
国内免费 | 5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0篇 |
大气科学 | 189篇 |
地球物理 | 283篇 |
地质学 | 997篇 |
海洋学 | 197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116篇 |
自然地理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3篇 |
1944年 | 3篇 |
193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滑裂面的准确选取对挡土墙稳定性分析有重要影响。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分别推导了直线和对数螺旋线滑移模式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研究了平面滑裂面和对数螺旋滑裂面主动土压力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直线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滑裂面的一种特例,随着滑裂面曲率增大,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逐渐上移,主动土压力合力略有增加,但对墙趾的弯矩显著增加,不利于挡土墙稳定性;挡土墙各参数对直线滑裂面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有不同影响,随着填土内摩擦角、挡墙倾角、填土倾角的增大而上移,随着墙土间摩擦角、黏聚力与容重挡土墙高度的乘积之比的增大而下移,合力作用点位置大致在0.2~0.4倍墙高处,说明主动土压力的非线性分布。研究结果对准确选取滑裂面形状计算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对两个新生代裂谷区的碱性玄武岩(法国中央地块克莱蒙菲朗及中朝板块北部河北万全)中漫源矿物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进行研究,通过位错类型、衍射花样、柏格斯矢量b^→及位错滑移系的分析及计算,判断了深源包体从上地幔进入地壳的动力学过程-经历了高温(>1000℃)蠕变、低温(<600℃-800℃)应变及后期局部温度回阶段,确定了高温滑移系以{0kl}[100]及(001)[100]为主,并存在由(010)[001]及(100)[001]滑移系组成的高温位错网络,计算了低温应变的滑移系为(11)[001]及(010)[001]。 相似文献
123.
124.
126.
127.
汶川大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现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汶川大地震震区进行了20余天的现场调查, 主要围绕着极震区的汶川、 都江堰等市县镇村, 以及离开震中较远的宜宾、 高县的镇县、 乐山市、 广元市的苍溪等地区。 通过与灾区居民和村民的直接交谈、 实地考察与现象拍摄, 收集到震前宏观异常现象共约120余条, 包括电磁场、 地下流体、 地质异常、 动物、 人的感觉、 气象、 地声、 植物共计八类。 调查说明, 汶川大地震前确实存在一定数量和领域宽广的宏观异常现象, 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 笔者认为专群结合、 群测群防是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对开拓专业研究的思路、 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均有深远影响。 在地震预报难以解决的情况下, 应该考虑更为现实的技术途径和社会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8.
利用青海省黄南地区近54a(1960—2013年)蒸发量、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水汽压等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黄南地区蒸发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趋势,并对黄南地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黄南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60—70年代为蒸发量偏多阶段,80年代及后为偏少阶段;黄南地区蒸发量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各季蒸发量均呈减少趋势;黄南地区年蒸发量在1973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春、夏、秋、冬季分别发在1973、1975、1976和1974年;分析影响蒸发量的相关因子,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汽压和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日照时数的减小是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9.
基于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研究海潮和固体潮模型的适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国际地球动力学合作观测网络中20个台站22个高精度重力潮汐观测系列综合研究了目前使用的海潮和固体潮模型的适定性. 对原始观测数据实施仔细的预处理, 利用国际标准算法计算了潮汐重力参数. 基于负荷理论和不同全球海潮模型获得了8个主波的重力负荷矢量, 用二维平面插值技术获得了14个小波的负荷改正值. 顾及不同潮波振幅特征, 提出了计算台站平均观测残差和剩余残差矢量的“非等权均值法”, 分析了海潮负荷改正的有效性和振幅因子与理论模型间的差异, 同时还讨论了仪器标定问题. 获得了经海潮负荷改正后全球各台站平均潮汐重力参数, 结果说明观测与理论模型间的差异小于0.3%, 最大仪器标定误差不超过0.5%. 另外文章还用地表重力实测数据证实了Mathews理论中相对于周日O1波而言, K1波相位滞后略呈正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0.
梅雨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Wang等的水滴碰并粒子的碰并系数和滴谱资料,计算南京地区梅雨对气溶胶粒子的清除性能。结果为:(1)冲洗系数K(ap)与降水强度Ⅰ的关系为K(ap)=A(ap)Ⅰ~b(ap)。A(ap)在ap=0.2附近有极小值3.13×10~(-s),当ap=10μm时A(ap)增大到3.54×10~(-4)。指数b(ap)取值0.79—0.85(2)一次历时2—3小时的降水,冲洗掉ap<1.0μm的粒子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但能冲洗ap>10μm粒子的90%以上。(3)谱平均碰并系数与降水强度有微弱的关系。雨强增大10倍,该系数增减1—10%,E取值在8.5×10~(-5)到9.6×10~(-1)之间,因粒子大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