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279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999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在地壳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猛  张进江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16,90(6):1130-1145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岩组学研究的一项革命性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对传统的岩石薄片进行分析,实用性高,观测精度达到亚微米级别。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波谱、能谱分析设备,EBSD技术可以对透明和非透明的任何对称性晶体进行取向测量,快速获取晶体显微结构、微区成分与晶体学参数,可以对晶体开展形貌观察、晶体优选方向(CPO)、取向差分析、物相鉴定、应变测量、晶界分析、变形机制、位错滑移系、晶内变形、温压条件研究。结合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可以获取矿物的三维结构图像。对地壳的主要矿物进行组构分析,结合野外矿物变形特征与试验岩石学研究成果,可以开展地壳构造运动学、动力学的研究。本文介绍岩组学的研究历史,以及EBSD技术在地壳常见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以及假熔岩构造变形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与典型实例,并对EBSD研究结果中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2.
开采沉陷是我国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科学、准确地分析和预报沉陷有着重要的意义。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不确定问题",在贫信息、少数据的情况下有其独到的优势。文章以预测地表沉陷量为目的,结合沉陷监测非等时间间隔的特点,以相邻监测时间间隔为权,建立非等间隔GM(1,1)模型。运用该模型与传统GM(1,1)模型分别针对沉陷监测数据进行模拟和预测,对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证明了非等间隔GM(1,1)模型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53.
付正文  杨冲  黄先锋  张帆  金艳 《测绘科学》2016,41(7):144-149
针对实拍像片的纹理映射是复杂模型三维重建的关键,由于缺乏稳定而实用的二维影像与三维模型自动配准方法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自动纹理映射方法,实现二维影像与三维模型之间的自动配准。该方法首先建立实拍纹理影像之间的相邻关系图;然后对相邻影像进行匹配得到它们的同名像点,通过计算同名像点的惯性矩来衡量相邻影像的相邻度并把惯性矩作为图边的权;再建立最小生成树;最后层序遍历生成树依次获得当前影像,根据当前影像与其父影像的同名像点及父影像与三维模型的配准关系推导当前影像与模型的配准关系,实现自动映射。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高纹理映射的效率。  相似文献   
954.
在分析金属矿区已有勘查开采资料的基础上,将矿区三维模型概化为地面模型、勘探线剖面模型、矿权范围模型、矿体模型、巷道模型、储量计算块段模型、采空区模型等。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矿区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已有勘查与开采数据快速建立矿区三维模型,实现矿区的三维可视化与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955.
目前应用于水边线提取的方法众多,但是精度、效率参差不齐,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监督分类、单波段阈值法、归一化指数模型法以及决策树方法在landsat-8影像下鄱阳湖水边线提取的精度及效率,结合水边线提取后的应用对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56.
文章采用井筒-储层耦合模拟方法(T2WELL),以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地层资料为基础,研究井口CO_2注入温度、储层咸水盐度、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因素变化对注入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储层渗透率对注入能力的影响最大,温度、咸水盐度影响次之。模拟时间内(20 a)孔隙度的变化对CO_2注入能力影响较渗透率小。通过增大渗透率可以显著提高CO_2注入能力,但渗透率越大,CO_2注入总量随时间增加幅度变小;孔隙度的增加也可提高CO_2注入能力,但是效果远没有渗透率显著;储层咸水的盐度和温度变化与CO_2注入能力的变化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7.
地球上的高原依照其组成及形成过程差异分为两大类:克拉通高原与造山高原。克拉通高原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和稳定的克拉通的基础上构筑的高原,具有简单的、均一的、稳定的、冷的地壳以及刚性古老硬基底,如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德干高原等。造山的高原是以造山单元作为主体的高原,分为俯冲型高原和碰撞型高原。前者如"中安第斯高原"与东太平洋的向东俯冲密切相关;后者如青藏高原,具有相对复杂、不均一、多地体拼贴、多期造山、相对热的巨厚地壳组成的造山软基底。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初始高原在白垩纪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闭合(120~140Ma)有关。而印度-亚洲碰撞(60~50Ma)和印度岩石圈板片平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促使青藏高原整体的抬升至4000~5000m的高度。  相似文献   
958.
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勘探潜力受新生代断裂体系控制,目前对其断裂特征和演化过程的研究较为匮乏。利用覆盖番禺低隆起的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结构特征、断裂平面展布、断裂剖面变形样式等进行分析;定量计算了新生代以来各洼陷边界断裂的活动速率,划分了断裂活动期次;对研究区新生代演化过程进行了复原,分析了不同时期断裂发育的动力学成因。结果表明:番禺低隆起各洼陷均为“南断北超”结构,控洼断裂沿走向的不连续导致洼陷具有多个沉积中心;控洼断裂新生代活动可划分为初始裂陷期、加速裂陷期、裂后拗陷期、构造复活期和构造平静期;其中,文昌组沉积期和韩江组下段沉积期为断层活动的两大高峰期;番禺低隆起新生代断裂的发育受到基底先存断裂的严格控制,断裂走向自深到浅发生顺时针偏转,与南海区域应力场的偏转密切相关。裂陷期断裂活动强烈,使得番禺低隆起具备发育优质烃源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59.
粤东白云嶂火山喷发盆地碱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惠东地区白云嶂火山盆地中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广泛发育,在其上部新发现一套碱性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碱长流纹质-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根据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及与上下层位的接触关系,将其命名为白云嶂组。其层位位于晚侏罗-早白垩世南山村组之上、早白垩世官草湖组之下,其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960.
In this study,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cquired in the South China Heavy Rainfall Experiment (SCHeREX) from May to July 2008 and 2009 were integrated and assimilated with the 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NOAA) 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 (LAPS;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laps.fsl.noaa.gov). A high-resolution mesoscale analysis dataset was then generated at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5 km and a temporal resolution of 3 h in four observational areas: South China, C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