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龙岗金龙顶子火山空降碎屑物数值模拟及概率性灾害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降碎屑物为爆炸式火山喷发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灾害类型,数值模拟已成为一个快速有效地确定火山灰扩散和沉积范围的方法。本文根据改进的Suzuki(1983)二维扩散模型,编写了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火山灰扩散程序。通过对前人资料的分析,模拟了龙岗火山群中最新火山喷发——金龙顶子火山喷发产生的空降碎屑物扩散范围,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参数的合理性。根据该区10年的风参数,模拟了7021次不同风参数时金龙顶子火山灰的扩散范围,以此制作了火山灰沉积厚度超过1cm和0.5cm时的概率性空降碎屑灾害区划图。本文的研究可为龙岗火山区火山危险性分析和灾害预警与对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新疆阿什库勒盆地大黑山火山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波  许建东  肖旭  孙洪亮  张柳毅  陈正全 《岩石学报》2014,30(12):3531-3538
大黑山火山是新疆阿什库勒火山群最大的火山,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遥感解译,火山锥体由渣锥、溅落锥和寄生火山锥组成。大黑山岩石类型分别为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岩,钾玄岩系列。岩浆分离结晶特征明显,斜长石晶体析出导致残余熔体中δEu形成明显负异常。大黑山锥体南侧发育一套长约1.3km的碎屑熔岩。该套岩石显微薄片上表现为发育玻晶交织结构和溶蚀结构等熔岩结构特征,少许凝灰结构。碎屑主要为5~6cm的角砾,含少量的火山弹。角砾可能来自于大黑山火山较强的爆发,生成岩屑以及少量凝灰质碎屑。后期熔岩喷泉式喷发形成熔岩流,在流动过程中裹带大量的岩屑以及少量凝灰质碎屑。该套碎屑熔岩的发现,加深了对整个地区火山活动类型的了解。  相似文献   
23.
利用遥感影像的光谱分析和纹理分析技术,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IKONOS影像的光谱特征以及纹理特征。对照野外实际调查结果,选取了8种训练样本类别,首先使用波谱角技术(SAM)和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并通过混淆矩阵评价分类结果;然后,引入了ENVI的二阶概率矩阵法的纹理分析,利用差异性(Dissimilarity)纹理特征图对地物建立了纹理解译标志;最后,通过光谱和纹理结合的方法得出了最终的分类结果,使得分类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以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浮岩为例,确定了浮岩的分布范围和相对厚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厚度浮岩的地形特征  相似文献   
24.
利用模拟软件LAHARZ,基于长白山天池火山1/25万数字地形图,对二道白河、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4条泥石流易发河道进行了火山泥石流的数值模拟。模拟中依据历史喷发柱高度和地形平均坡度设定能量锥最佳阈值为0.07;通过实际河流与计算所得河流的对比匹配,设定河流最佳阈值为5 000;根据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火山泥石流的爆发规模,设定了108 m3,109 m3,1010 m3和1011 m3 4个体积阈值。通过模拟计算发现,不同河道设定不同阈值流动影响范围有所不同,其灾害规模也相应变化,且模拟所得灾害分布范围与长白山地区的历史火山泥石流分布范围相似。依据模拟计算结果,将长白山火山泥石流灾害区划为4级,其对应的覆盖半径分别约为40 km,70 km,80 km和100 km,该结果可为长白山地区的建设规划提供参考。另外,该模型与灾害区划的方法也可为其它火山区的火山泥石流灾害区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和吉林省地震局于2020年9月28—29日在吉林安图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0年地震&火山联合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的73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大会设置了7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摘要近70篇,会期交流报告36篇,其中口头报告13篇,张贴展板23篇;13篇口头报告中,特邀口头报告5篇(其中地震行业外的邀请报告2篇);23篇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张贴报告7篇,最佳设计创意张贴报告1篇。大会按照惯例举行了以“地震与火山研究如何相互促进以及相互促进的着眼点在哪里”为主题的Panel讨论,积极而热烈的讨论碰撞出了地震与火山聚焦的科学问题火花:地震预报与火山预警都必须立足于系统的高质量观测技术的发展,建立空间-地面-地下多学科立体观测网络以及基于地震孕育过程的观测资料解译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提升地震预报与火山预警共同面对的基本问题。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有组织地参观学习了长白山火山监测站的综合监测技术,加深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地震断层作用对地下输油(气)管道破坏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回顾和分析了 1975年至今国内外关于在地震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反应的研究结果 ,简述了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 ,并重点论述了这些分析方法使用的计算模型及由此得到的不同结论。由变形协调条件确定大变形段的长度 ,并采用了大变形段的应力 -应变模型 ,对断层错距较大的情况也能提供精确的计算结果。通过实例计算表明 ,该方法物理概念明确、结果简单而又能保证计算精度 ,易于推广应用。基于前面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供设计与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7.
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天文峰剖面全新世喷发物中长石表面风化溶蚀显微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果显示: 天文峰剖面从顶部黑色浮岩向下到暗灰色浮岩中,长石表面发育风化溶蚀不同的显微形貌结构。其特征有,风化初期的溶蚀作用主要在双晶缝、解理缝等结构薄弱部位,形成规模较小的溶孔和溶缝等,随着风化溶蚀程度的增加,已经形成的溶蚀痕迹进一步扩大、合并、相互贯通而形成矩形溶孔或棱柱状溶孔。长石晶体上溶蚀痕迹的扩大受长石晶体各向异性的控制。天文峰剖面火山喷发物时代越早,长石颗粒表面风化溶蚀程度越强,结构越复杂; 火山喷发物时代越晚,长石颗粒表面风化溶蚀程度越弱,结构越简单。即长石表面风化溶蚀程度与火山喷发的时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长石颗粒表面的显微形貌结构,认为漫江林场浮岩与天文峰剖面中灰色浮岩应是火山同一次喷发的产物。长石表面风化溶蚀度可以作为判定火山喷发精细序列的一个代用指标。能谱分析显示,较新鲜的长石表面与风化溶蚀的长石化学组成不同。长石风化溶蚀的显微形貌和化学组成反映了它是天然风化、溶解、淋滤,最后又有物质沉淀的自然成因。Fe元素则可能与微生物作用有关。详细研究长石表面的风化溶蚀特征,它将有可能成为从岩石微观方面探讨火山喷发后环境变化和火山喷发期次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8.
新疆阿什库勒火山群野外地质科学考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5月4日至5月30日,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组成的科考队,完成了2010年度地震行业专项“新疆于田7.3级地震与阿什库勒火山综合科学考察”的野外综合科学考察.火山地质组通过对阿什库勒火山群的野外地质、地貌实地考察,初步查明了阿什库勒盆地新生代火山类型、数量、结构参数和火山活动历史,并且...  相似文献   
29.
岩浆活动的不同阶段引起地表变化不同。地表形变受压力源大小、形状、深度及岩浆运移速率等影响;另外火山类型不同,地形不同,形变特征也不同。地表形变幅度范围很大,为1×10-7—1米量级。火山区形变监测可以了解火山活动状态,有助于进行喷发危险性的预测预报。形变监测从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技术逐渐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GNSS和InSAR等大地测量新技术,火山区形变时空监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缩短了预测时间。我国火山形变监测开始较晚,现已在长白山天池、腾冲以及海南等主要火山区开展监测。传统的连续测量以地倾斜观测为主;新技术主要以流动GNSS监测为主,连续观测站少,InSAR技术研究时间密度不够;目前形变监测还不能实现很好的时空覆盖。  相似文献   
30.
文中通过收集整理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历史记录、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该地震的震源模型;以穿过研究区的12条测线和区域第四纪、新近纪、古近纪沉积等厚度图等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北京地区的传播介质模型;利用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的近断层强地震动有限元程序和40节点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60s内地表各点的地震动速度时程和峰值速度。为检验模拟结果的质量,我们取2排测点的速度时程和水平向峰值速度等值线图进行了分析,发现计算结果与历史地震记录及实际地震观测资料吻合良好,说明了我们的模拟结果的可信性和模拟方法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