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580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438篇
地质学   1564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柳龙生  黄彬 《高原气象》2022,(6):1460-1470
利用0.25°×0.25°逐小时ERA5再分析数据、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对2020年5月2-4日移入黄海的温带气旋引发大范围的海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海雾主要发生在入海气旋的西侧和北侧,同时具有平流冷却雾和锋面雾的性质。(2)黄渤海雾发生期间气海温差在0.5~2.5℃,2 m高度露点温度略高于海温。(3)在气旋西侧和北侧都出现了雨转雾的现象,并且从青岛L波段雷达监测温度廓线显示在500 m和1500 m高度上出现“双逆温”。(4)气旋造成的湿空气辐合是本次海雾过程的重要水汽来源,降水的加湿和蒸发冷却效应同样使得近海面大气饱和度快速增长。(5)黄渤海大部海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为负值,湍流热通量主要表现为大气向海洋输送,气旋造成的垂直风切变增强了大气机械湍流,使得大气和海洋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从而促进海雾在垂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2.
地球生物相是地球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之一.地球生物相是地史时期地球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记录的一系列生物(有机) 特征的综合.这些生物(有机) 记录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可以反映出其动力学过程.地球生物相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有机质形成、沉积到埋藏过程中的演化, 并由此可以定量恢复有机质变化的动力学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地球生物相中有机质形成的基础, 即反映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化石的类别、生物的丰度和分异性、生物的保存状态、生物类群结构分析(如生物的优势类群、特征类群、生物组合或生物群落、生物依存关系等) 等为基础的群落、生境型及初级生产力研究, 提出了碎屑岩海滩、潮坪、障壁-泻湖体系和碳酸盐缓坡、潮坪生境型模式, 并编制了生境型柱状图、断面图和平面图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3.
济阳坳陷古近系多级控砂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古近系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①断陷类型;②构造带类型;③坡折带类型;④体系域类型;⑤沉积相类型。在不同类型断陷中发育的沉积体系相差较大,在不同规模箕状断陷中发育的沉积体系也具有差异性。同时,断陷类型控制着构造带的发育,构造带类型又决定着坡折带的发育部位,坡折带类型则影响着湖盆沉积体系域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而沉积相类型对砂体的特征具有直接的控制作用。显然济阳坳陷砂岩体的形成和分布遵循“多级控砂”的特征,5种因素共同影响并逐级控制着砂岩体在断陷湖盆中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164.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re,JTWC)发布的1979—2018年北印度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据和ERA-Interim提供的分辨率为1°×1°的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影响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的不同环境因子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月北印度洋海温明显增暖,适宜的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5~10 m·s-1)和充足的水汽供应使得热带气旋的生成数达到全年第一个峰值。7—9月对流层中低层相对湿度条件很好,但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过大,使得扰动对流很难形成暖心结构,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10—11月北印度洋平均海温27~29℃,中层大气相对湿度条件较好,850 hPa多气旋性环流,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为5~15 m·s-1,在这种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数达到全年第二个峰值。对影响北印度洋两个海域热带气旋月际变化的不同环境因子定量研究发现,尽管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生成数都呈现双峰型变化,...  相似文献   
165.
<正>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福建省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经济活跃区。按照国家、福建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布局,泉州市委、市政府在2016年提出“举全市之力、借全国之势、聚全球之智”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需求,成立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是泉州芯谷的核心区,位于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南安市石井镇,规划建设面积约33平方千米,其中启动区18.58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66.
167.
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讨论了应用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分辨玄武质岩石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这一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认为J. A. Pearce等给出的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岩性分辨图解,图解分辨中存在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玄武质岩石形成的条件参数与构造环境并不完全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应用图解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68.
本文根据热力学定律所阐明的能量守衡和(?)的转化规律。探讨基本力之间的转化。根据速度、引力作用下能量变化、推导出其中的关系。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自然转换系数。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它必然来自物质本身能量的转化。这是与物质性质和状态无关的普适常数。 这是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之一,揭示了大自然深深隐藏的许多真相,是尚不为我们所知的物质的一种根本属性。它涉及基本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学、高能物理学等领域许多长期迷惑不解的问题。 本文重点论证如下问题:引力理论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修正:万有辐射力与天体能源:天体红移:物质与天体寿命;若干宇宙学问题等。内容有: 1.推导普适常数—衰变率C_g。 2.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万有辐射。 3.微观引力与宏观引力的关系。 4.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修正等。 5.物质寿命的计算。 6.天体红移的多种因素与力变红移。 7.射电天体的由来。 8.新星、类星体的能量来源和年龄。 9.证明“黑洞”不存在。10.影响引力的多重因素及第五种基本力的否定。 11.最低极限理论温度。 12.天体演化规律,太阳系的过去和未来简介……。 13.宇宙学问题:无限、轮回、相对静态的宇宙;时间与空间;相对与绝对;宇宙中的生命……。 14.关于万物的始源,力的统一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9.
原地应力、岩层原地强度及中国大陆之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家庚  高龙生 《地震学报》1989,11(2):142-152
本文根据中国8个油田中150个井段的水压致裂资料,研究了各地区的水平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发现平均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的比值在4000m深处大体上在0.8至1.2范围内,高值对应逆断层,低值对应正断层,实测结果与各地区断层活动特征相互一致.将各区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值均归算到海平面以下4000m深处.可以看出,最大水平主应力是随着对印度板块一欧亚板块间的缝合线的距离增加而减小,这与用震源机制作出的中国大陆主应力方向的辐射状分布所暗示的力源中心之推断相互印证.本文还利用压裂曲线试验求取岩层之原地抗张强度,实际结果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强度随岩层之埋深而增加,也随埋藏年代之对数而线性增加,这些强度数据也与实验室结果大体相符.   相似文献   
170.
1.前言对于L_1、Lg_1和Lg_2波,有人认为是短周期面波,也有人认为是导波或是多次反射波,对此已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但对纵波性质的同类型波却研究甚少。近年来,作者在处理兰州台所记录到的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的资料时发现,兰州台不仅能记录到较清楚的π震相,而且还能从π震相组中再分出纵波性质的,且与L_1、Lg_1和Lg_2相对应的三个震相,我们把它们命名为π_1、πg_1和πg_2震相。本文拟用兰州台1979—1985年的64型短周期仪和SK型中长周期仪的记录资料,给出π_1、πg_1和πg_2震相在兰州台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