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7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31.
唐山地震对北京地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 唐山7.8级地震的震中西侧约200×140公里地区内的2×108个测点上(图1), 自1975年2月开始用质子旋进磁力仪每月进行一次地磁场总强度的观测.对全部测点观测资料的分析后发现, 全测区磁场的异常变化较小.测点密度较大以及震前震后长时间多次重复观测的资料积累, 使我们有可能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统计分析, 以便更有效地排除干扰.1975年2月至1977年2月, 全部测点共25次重复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地磁统计量与唐山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为震磁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美《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5~6月第10卷3期刊登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约翰斯顿(Malcolm Johnston)写的题为《构造磁效应》一文,略述了构造磁效应的历史情况和现在的磁测概况,摘译如下(小标题是原有的):  相似文献   
33.
2004年2月19日至3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地球现代磁场监测与地磁基本数据积累”项目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磁图(2005.0)编制”项目的第三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选点与建点;地磁三分量测量,包括用GPS测定方位角;野外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本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已达标,每个测量队都可以胜任野外磁测工作。  相似文献   
34.
国际地震电磁学学术讨论会与记日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3月2-20日,该文作者应邀参加了国际地震电磁学学术讨论会并访问了日本,文章介绍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地磁资料世界中心C2的概况以及野岛断层、阿苏火山、别府温泉的实地考察情况。  相似文献   
35.
为探索研究震磁前兆与地震预报,在京西地区布局了2×50个测点,使用 G—826与 G—816磁力仪,以2分钟采样率观测地磁总强度,每个季度观测1次。利用1987—1989年京西地区地磁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磁总强度的时空变化,频谱特性及其幅比变化。结果表明,存在地磁变化的小尺度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区域地质构造、地下介质电磁特性、局部应力状态等因素有关;在小区域范围内,地磁总强度频谱形态相当一致,但其频谱幅比的时空变化与周期、区域特征有关。分析探讨这种地磁时空变化与区域特征,可能是探索地磁预报地震方法的一条途径,今后应当加强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36.
密云水库的构造磁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水库地区的构造磁效应,在密云水库周围布设了221个测点,测点间距为2——5km,测点离水库堤岸的距离为几十米至15km不等,使用G-816型与G-826型质子旋进磁力仪,在1983——1987年期间,每季度观测一次地磁场总强度.地磁与密云水库蓄水的资料分析得到,地磁变化与水库的水位变化、水容量变化的关系系数分别为-(0.280.22)nT/m与-(0.350.31)10-8nT/m3,表明地磁变化与该水库蓄水变化有着较强的负相关.这种较强的负相关可能是密云水库地区地下较强磁性岩石的压磁效应的反映.由于水库构造磁实验是地震磁现象的较好模拟,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相信,在地震活动区布设加密的高精度地磁观测,是能够捕捉到震磁前兆信息的.   相似文献   
37.
在构造磁效应的实验观测中,笔者发现,山洞内测点与地面测点的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存在差异现象。山洞内测点比地面测点的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的幅度小,它们之间日变幅度的差值δf具有随其日变幅度ΔF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台地面测点与其山洞内测点的δf=0.45nT,δf/ΔF=0.013;滇西地区下关地面测点与洱源山洞内测点的δf=2.4nT,δf/ΔF=0.042。这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它们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有所不同。鉴于我国有些地方的地磁观测是在山洞内进行的,在利用这些资料从事地磁分析与震磁前兆探索研究时,应当考虑山洞所带来的影响,以便获得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詹志佳 《地震研究》1990,13(4):418-434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强烈的唐山地震(M=7.8)。唐山地震前后积累了大量的地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地震之前存在地磁场长期、短期与短周期变化的异常。这意味着强烈地震可能伴随相当丰富的震磁信息,地磁方法在中期、短期地震预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探索震磁前兆,我们做了几个构造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地磁变化与密云水库水位变化的关系系数为-(0.28±0.22)nT/m;对于地下核试验,爆炸前后的地磁变化约为1—2nT,在爆炸时刻约为2—3nT。根据实验结果,震磁前兆信息是可以观测到的。 利用我国所观测到的震磁现象资料,综合分析了地磁前兆时间、异常幅度、震中距与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助于地磁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  相似文献   
39.
帕金森矢量(Parkinson vector)是澳大利亚著名地磁学家帕金森(W.D.Parkinson)教授于1959年提出的,用以分析地磁场短周期变化的局部异常与地下电导率异常。帕金森矢量的方向由角度θ与确定,其中θ为该矢量与  相似文献   
40.
十九世纪末,人们已注意到地震与地磁变化之间的关系。但是,1950年以前,由于使用仪器的观测精度低,稳定性差,又很少考虑消除其它因素(如地磁日变化,磁暴等)的干扰,因此,这些观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五十年代以后,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质子磁力仪的发明,以及磁通门磁力仪、光泵磁力仪与超导磁力仪的发展与改进,为地磁场的精确测量提供了条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震磁现象的观测状况,并取得了一些较为可靠的震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