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42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125篇 |
海洋学 | 39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61.
珠江口及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1986~1987年珠江口及邻近水域底拖网鱼类采样资料,运用系统聚类与排序等多元分析方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研究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把该水域鱼类划分为淡水、河口和沿岸3个群落,分别位于莲花山,虎门河道、珠江河口伶仃洋和珠江口浅海水域,各群落结构组成呈沿盐度梯度而成带分布的格局.淡水群落结构简单稳定,沿岸群落结构比较复杂,河口群落受水动力过程和生物活动影响最大,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较为显着. 相似文献
262.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就海洋立体环境监测系统网络环境安全技术问题 ,论述了这一问题的安全策略的解决方法。这对于海洋立体环境监测系统网络的安全策略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3.
264.
本文应用任意3a中850hPa上的风及500hPa和地面气象资料,对台湾海峡地区出现低空急流的天气气候特征,形成急流的天气背景及其影响下的天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地区850hPa低空急流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和特定的地理影响。 相似文献
265.
本文试用多层递阶预报方法作水稻产量的农业气象预报,提出对原方法的改进途径。改进后的多层递阶预报方法只需预报每层参数中的一个最易预报的参数,因而大大减少了原方法逐层逐个参数预报的计算量,避免或减小了原方法中存在的误差叠加和放大现象,并用淮阴市的水稻产量资料对新方法进行试报检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66.
267.
“黑格比”后期异常强降水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2008年9月25日08时减弱成低压进入越南高平后,在外围云系有明显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引发广西西南部新一轮比热带风暴本身更具破坏力的暴雨到大暴雨降雨。对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雷达回波等研究结果,认为南亚高压西退造成负涡度向对流层中低层延伸,使500 hPa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减弱东退现象,成为低压后部对流云团在广西西南部停滞发展的背景条件。造成此次暴雨的4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都是沿着暖切变右(北)侧100—200km范围内从东南往西北方向产生、移动的,中尺度降水落区呈东南-西北的带状分布。暖切变、垂直方向上的抽吸作用、θse的高值始终呈漏斗状的湿中性特征以及湿Q矢量对次级环流的激发作用等是此次低压后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加强机制;而湿舌、湿Q矢量辐合区与未来强降水出现区域、出现时间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268.
著名水文地质学家。1931年11月2日生,无锡玉祁人。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69.
《江苏地质》第三届编委会全体会议于1988年3月28日在江苏省地矿局东会议室召开。《江苏地质》主编朱恒鑫主持了会议。会议气氛活跃,先后有14位编委发言(5人因故缺席)。《江苏地质》编辑部成员列席了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江苏地质》编委会工作条例及其附件。围绕这个主题,编委们就如何办好《江苏地质》发表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如设立专栏编委审稿组;明确编委会成员与 相似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