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42.
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时,一景影像通常使用一个大气透过率。大气水汽含量空间异质性会导致像元尺度上大气透过率不同,从而给地表温度反演带来误差。该文通过从研究区MODIS数据中反演出大气水汽含量,经过配准、重采样之后获得该区域像元尺度的大气透过率,利用同时相TM数据,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结果表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由于减少了大气水汽含量空间异质性带来的地表温度反演误差,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343.
黄河中上游河道生态水短缺价值损失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黄河中上游的水资源十分短缺,而如何定量计算由于水短缺而导致的生态价值损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生态价值进行分类,并对国内常用的评估方法进行介绍。根据黄河中上游的特点将生态需水分为输沙需水、基本生态需水和蒸发需水三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对短缺水量引起的生态价值损失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2002年黄河中上游生态价值损失中由泥沙淤积引起的部分最大,达到了35.3亿元,其次是水质污染和渔业损失,分别为15.5亿和8.0亿元。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未对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科学文化功能等其他生态价值损失进行计算。最后提出跨流域调水是弥补生态损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4.
覃小群    蒋忠诚    张连凯  黄奇波  刘朋雨 《地质通报》2015,34(09):1749-1757
对珠江流域11个测站的河水1个水文年4次取样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揭示无论是碳酸盐岩区还是硅酸盐岩区,岩石风化均使河流的离子成分以HCO3-、Ca2+、Mg2+为主,碳酸盐岩风化溶蚀速率和由碳酸盐岩风化溶蚀引起的大气CO2消耗量分别为27.60 mm/ka和540.21x103mol/(km2?a-1),是硅酸盐岩风化速率和由硅酸盐岩风化引起的大气CO2消耗量的10.8倍和6.7倍,说明碳酸盐岩风化是流域碳汇过程及效应的主体。由于有利的水热条件和高的碳酸盐岩面积比例,珠江流域平均岩石风化速率和由岩石风化作用引起的大气CO2消耗量分别为30.15mm/ka和620.36×103mol/(km2?a-1),为全球60条河流平均值的2.6倍。  相似文献   
345.
为讨论岩溶地表河中等流域尺度无机碳通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年1月至12月对漓江流域桂林断面及阳朔断面河水进行为期一个水文年的采样观测,每月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这个过程主要受水循环过程控制,除岩溶水化学特征沿途发生变化之外,水体SIc和SId值也逐渐偏正,溶蚀能力逐渐降低,所产生的无机碳通量仍然不断增加,且呈现出旱季低雨季高的特征.通过计算,桂林断面无机碳通量为7.42×107kgCO2·a-1,阳朔断面为27.9×107 kgCO2·a-1,其中桂林断面碳酸盐岩风化所产生的无机碳通量和硅酸盐岩风化所产生的无机碳通量分别占总通量的72.67%和5.21%,阳朔断面分别占87.51%和2.89%,表明硅酸盐岩风化的贡献率沿途不断减小,碳酸盐岩风化的贡献率不断增加.桂林断面以上流域碳汇强度为2.69×104 kgCO2·km-2·a-1,桂林到阳朔断面流域碳汇强度为9.89×104 kgCO2·km-2·a-1,相差近5倍,除沿途大气降水、支流补给、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有机碳埋藏等原因外,外源水补给所形成的混合溶蚀作用对岩溶区无机碳通量的增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6.
赵兵  刘希军  李政林  时毓  招传  覃显著 《岩石学报》2022,38(9):2848-2864

桂西地区基性岩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有高度的时空耦合性,对于理解ELIP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岩浆硫化物演化与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桂西地区马雄辉绿岩年代学、铂族元素(PGE)及Sr-Nd-Hf同位素研究来揭示其岩浆起源和演化以及岩浆硫化物的成矿作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马雄辉绿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7.1±1.3Ma (MSWD=0.108),形成于晚二叠世;马雄辉绿岩具有与ELIP高Ti玄武岩相似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特征以及比ELIP高Ti玄武岩较高的Ti/Y比值,并且形成于熔融深度更深(~3.5GPa)和部分熔融程度较低(< 8%)的熔融环境,是峨眉山地幔柱外带岩浆作用的产物;马雄辉绿岩Cu/Pd比值高而稳定,呈现亏损Ir亚组(IPGE)富集Pd亚组(PPGE)的左倾型PGE配分特征,IPGE含量和ELIP高Ti玄武岩相近,而PPGE含量比ELIP高Ti玄武岩亏损,表明其岩浆在上升侵位中未发生明显的饱和硫化物熔离,PGE的分异主要受S不饱和条件下的橄榄石和铬铁矿结晶分异控制,不利于Cu-Ni-PGE硫化物成矿。

  相似文献   
347.

被测矿物在沉积埋藏前其光释光信号得以完全晒退是光释光测年的基本前提。探讨大型流域中水体细颗粒悬移质的光释光信号残余剂量变化对于理解河流搬运过程和沉积物释光测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干流和渭河共13个采样点水面以下约10 cm水深层位的细颗粒(4~11 μm)悬移质为主体,分析了细颗粒混合矿物的多种红外光释光信号和石英矿物的蓝光释光信号等效剂量(De)在洪水期和洪水期后以及不同河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和中游晋陕峡谷段不同类型的光释光信号De值始终保持较低水平(约50 Gy),随搬运距离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进入汾渭盆地段后,汾河和渭河等支流物质的汇入使得黄河干流原有的释光信号De值显著增加(由约50 Gy增长至约200 Gy),造成了中上游和下游河段的De值分异;黄河下游不同类型的光释光信号De值向下游方向均呈现指数型衰减趋势,各类释光信号De值衰减趋势的比对可指示沉积体系和搬运体系之间物质交换过程。从洪水期到洪水期后各采样点不同类型的释光信号De值出现显著衰减,两个时期的数据均表明物质来源及与源区距离是悬移质光释光信号De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48.
石漠化的地质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小群  蒋忠诚 《地质通报》2011,30(11):1769-1773
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地质指标的概念和特征,从影响石漠化环境的自然因子、人文因子,石漠化发育分布现状和所引发的后果或危害中提取相应的指标,依照影响(Cause)-状态(State)-后果(Result)框架构建了石漠化地质指标体系。探讨了石漠化地质指标的研究内容,包括指标的研究意义、指标变化的原因和指标监测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49.
一种新的可信平台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信平台模块(TPM)的结构和技术,指出了TCG的可信平台模块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研制的一种新型可信平台模块。它在资源上是丰富的,在功能和性能上是先进的,符合TCG的技术规范。经过实际测试,其密码运算速度是高速的,完全可以满足可信平台模块的各种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