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107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7篇 |
地质学 | 190篇 |
综合类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地区分隔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构造带的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片麻岩具高Si、高Al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104~1.389之间,为硅、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质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中等负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K、La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明显的Ba、P、Sr负异常,相对富集Zr。该花岗质岩石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主要为上地壳中以成熟度较低、含泥质成分较高的杂砂岩、岩屑杂砂岩为原岩的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含水矿物相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存在少量的分离结晶作用。该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同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是北秦岭微地块与相邻地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汇聚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在西秦岭地区汇聚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2.
东昆仑造山带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质岩石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本文以东昆仑东段和勒冈希里克特花岗闪长岩体为例,对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包体的野外产出特征、形态、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他们是基性岩浆进入中酸性岩浆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和寄主花岗岩有着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也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反映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年龄为(224.9±4.1)Ma,与寄主岩的同位素年龄值(225±5)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了在晚三叠世期间东昆仑地区存在着后碰撞阶段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3.
甘肃天水地区百花岩浆杂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HT5K]利用阴极发光和LA ICP MS微区定年分析方法,对甘肃天水地区百花岩浆杂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分析。百花岩浆杂岩体主要由辉石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构成较完整的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对百花岩浆杂岩中辉长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其同位素年龄为(449.7±3.1)Ma(MSWD=1.9),形成于晚奥陶世,表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揭示出以西秦岭北缘关子镇蛇绿岩为代表的古洋盆的俯冲作用及产生岛弧型岩浆活动的时限为中晚奥陶世。
相似文献
175.
西秦岭天水地区百花基性岩浆杂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水地区百花变质岩浆杂岩主要由辉石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构成较完整的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基性-中基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呈REE近平坦型-LREE轻微富集型,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和MORB标准化蛛网图上的分布型式总体很相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s,Ba,Sr,Th,U而相对亏损Rb,K和高场强元素(HFSE)Nb,P,Zr,Sm,Ti和Y,显示同源岩浆演化成因特征.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百花变质基性岩浆杂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34.6±1.5)Ma(MSWD=1.3),证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末或早志留世初,同时也揭示出以关子镇蛇绿岩为代表的古洋盆的俯冲作用及产生岛弧型岩浆活动的时限可能为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176.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带亿可哈拉尔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亿可哈拉尔花岗闪长岩体呈构造混杂块体出露于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带,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片麻状、似斑状粗粒花岗闪长岩和细粒花岗闪长岩。该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36.9±5.7)Ma,形成于早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具有高硅(66.08%~72.22%)、富钠(4.61%~5.01%)、弱过铝(A/CNK介于1.04~1.11)钙碱性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出典型的埃达克质花岗岩特征,即高Sr(280×10–6~493×10–6)、低Y(3.76×10–6~11.7×10–6)、Yb(0.28×10–6~0.86×10–6)、高Sr/Y(23.93~125.0)、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向右倾斜型及铕异常不明显特征。岩石成因研究表明,亿可哈拉尔花岗闪长岩与俯冲洋壳板片熔融密切相关,为由俯冲洋壳变质形成的约含10%~20%的石榴石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源区熔融残留物主要为石榴石与角闪石。区域构造研究表明原特提斯构造域东昆仑古洋盆于寒武纪开始发生俯冲,俯冲作用可能持续至早志留世(437 Ma),并发生洋壳熔融事件。 相似文献
177.
获得的德尔尼蛇绿岩变基性火山岩的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地幔源区由混合了第2类富集地幔(EMII)的亏损地幔(DMM)组成, 同位素组成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MORB类似, 具备DUPAL异常.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对比显示德尔尼蛇绿岩在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源区特征方面均与三江地区的古特提斯蛇绿岩一致, 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盆的演化也与三江和秦岭地区的多个古特提斯洋盆在裂解、扩张、萎缩和碰撞的时代上基本保持同步. 结合前人工作及区域资料, 这为东古特提斯域洋盆的演化受控于下地幔组分积极参与的深部过程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这一过程影响了中生代的东亚大地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8.
川西北平武地区南一里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出露于碧口地块西南部的南一里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南一里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环境.该岩体的SiO2和Al2O3的含量均很高,SiO2含量变化为71.29%~73.05%,A/12NK在1.07~1.11之间;FeO/(FeO+MgO)比值较低,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56.80×10-6~89.1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Ta、Nb、P、Ti 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浆源区可能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南一里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印支期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79.
北天山增生杂岩带是北天山洋最终闭合的产物,对其中的地质体进行详细研究是揭示北天山洋演化过程的关键。北天山增生杂岩带内存在一些花岗质侵入体,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对北天山西段的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u- 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主要岩石类型均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303 Ma和298 Ma,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侵入体。两个岩体的锆石均具有非常高的εHf(t)值,分别为9. 7~12. 1(平均为11. 2)和12. 1~15. 0(平均为13. 2),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96~547 Ma和541~357 Ma,表明其源区为新生的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样品均具有高硅、富碱、富钾特征,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较高的CaO/Na2O比值(>0. 3)和Al2O3/(MgO+FeOT)mol值暗示其可能源于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北天山增生楔中的复理石砂岩为可能的源区岩石。结合区域资料,本文认为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阶段,限定了北天山洋在晚石炭世末闭合。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