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5篇 |
免费 | 252篇 |
国内免费 | 4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0篇 |
大气科学 | 183篇 |
地球物理 | 370篇 |
地质学 | 974篇 |
海洋学 | 242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180篇 |
自然地理 | 1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6篇 |
1974年 | 5篇 |
1963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了确定全硫,全碳有机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分析了267个现代沉积物样品中的这些元素,这些样品取自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即:日本群岛附近的九个湖泊和六个海域。在还原条件下淡水沉积物中的全硫平均含量低于半咸水和海水沉积物中的全硫量。然而,在氧化的海湾沉积物与给养丰富的淡水湖泊沉积物之间,全硫含量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机碳的含量,在湖泊沉积物中比在海相沉积物中高;而碳酸盐碳,在海相沉积物中却比湖泊沉积物中更为丰富。至于硫的化学状态,除深海沉积物(没有测定硫化物硫)外,50%以上的全硫以硫化物状态存在。在多数情况下,在较强氧化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中,全硫和有机碳含量之间表现为一种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现代沉积物中全硫、有机碳和硫酸盐硫似乎比古老沉积岩中更丰富,虽然全硫含量对确定沉积岩的堆积环境是很有用的,但是非碳酸盐碳与全硫的浓度比值为区分海相成因沉积岩与非海相沉积物提供了更好的标志。 相似文献
62.
63.
徐道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6,(2)
在把地球当做一个开放系统进行研究时,由于涉及因素的数量相当多,而且要把它们放在相互联系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这就对从事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用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与常用的因果关系有所不同。“因果关系”的获得是在“现实世界简单性”的假设前提下进行的,即从自然界许多复杂的因素中选取少数几个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所得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被认为是反映客观实际的因果关系。这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最为流行,它确实促 相似文献
64.
在小秦岭仓珠峪山神庙南150米处的矿区公路东侧山脚下的太华群中,我们发现厚不足半米的钾质碱性玄武角砾岩和钾质角斑岩露头。向西被公路切断,向东延伸几米即被覆盖,实为太华群上段灰白色中粗粒厚层状石英岩夹层。此处地层倒转,产状为10°,倾角83°。沿石英岩顶层面与火山岩底层面之间有一米厚的辉绿岩脉侵入,脉中有火山岩捕掳体。 相似文献
65.
66.
67.
70.
在盆地地质环境稳定的条件下,油气在运聚过程中会形成“地质色层效应”,其物理、化学指标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可用来追踪油气的运移方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及周缘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进行油源对比,在明确油气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层水、原油物性及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八道湾组油气运移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生物标志化合物、饱和烃碳同位素、饱和烃含量及红外光谱比示踪参数进行类比分析,明确各参数的准确性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白家海凸起西区的原油(Ⅰ类原油)主要由东道海子凹陷的二叠系烃源岩生成,主要的输导体系是东道海子断裂的垂向输导作用;东区及南部的阜康斜坡地区原油(Ⅱ类原油)主要由阜康凹陷的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成,输导体系以白家海凸起斜坡的砂体输导作用为主。各种示踪参数中,以断层为主的输导层,原油黏度、密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示踪效果较好;以砂体为主的输导体系中,生物标志化合物、饱和烃碳同位素、原油黏度、原油密度及饱和烃含量均可以较好地指示油气运移方向。同时,地层水可以很好地指示断层的封闭性及地下砂体的连通性,而红外光谱比无论是在砂体还是断层输导体系中,其示踪效果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