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燕乃玲  虞孝感 《湖泊科学》2004,16(Z1):143-152
生态功能区划是我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关于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重大基础性工作.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是当前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学科面临的一项新的热点课题.本文首先讨论了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从认识区划看,生态功能区划属于生态系统区域划分的范畴,从实践的角度,则强调人文活动对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产生的影响,指出自然生态区不是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须反映人类的利用和价值判断.生态功能区划,不单是以自然要素或自然系统的"地带性分异"为基础,更是以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和尺度原则为基础,用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评价测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生态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落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平台上.文章提出了基于流域的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初步思想,讨论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和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其基本内容是,认识并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边界划分生态系统单元;进行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确定主导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2.
通过中国极化区发展及功能模式分析方法探讨,构建识别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采用极化区发展分析及功能评估方法,对中国已经批准建设的、具有极化区发展潜力的16个规划发展区进行了发展状况分析及功能定量评估,并提出发挥重要竞争力和影响力、承担重要引领带动功能、具有重要门户和枢纽地位、支撑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等4类适合中国区域发展现状的极化区发展功能模式。  相似文献   
23.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的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动多能剪切仪对相对密度为30 %的钙质砂进行了扭转和竖向循环耦合试验,探讨了初始主应力方向角 对钙质砂动强度和残余应变发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对钙质砂的动强度、残余应变发展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 的增大,钙质砂的动强度显著减小,而残余应变的发展速度则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4.
江苏省沿江城市带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苏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率都比较高,且交通通信发达,但中等城市偏多、小城市较少,规模等级不完善。 通过把沿江地区的城市作为一个体系研究,研究城市间的空间组合及其协调发展问题,并突出了城镇间的跨江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沿江城市带可构建成"三轴三组团"式的空间格局,即宁通、宁苏、苏通三条城镇发展轴,宁仪、三江、泰扬三个城镇发展组团,其中宁通、宁苏二条沿江发展轴是城市带的中心轴线,沿江地区的高等级公路、铁路及跨江大桥是构建沿江城市带空间格局的主要依托。根据各发展轴及发展组团的特征,构建出了各发展轴(组团)的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带的构建要以市场运作为主,并辅以行政手段,把区域共同发展作为目的。  相似文献   
25.
中国地理学会于2017年3月25日在南京召开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先生到会发言。陆院士分析了变化条件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认为国际和国内的重大变化对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陆院士的讲话,就新时期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重点从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中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与宏观经济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知识生产与人文地理学、非洲地理研究、"多规合一"等时代新要求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政策地理等方面阐述了对新时代、新变化和新条件下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6.
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主要产区独特的气象条件是出产优良品质信阳毛尖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长江源区冰川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源区是青藏高原内部山地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其冰川储量都占长江流域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几十年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江源区气候呈暖干化的倾向,大多数冰川呈退缩状态,这对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进而危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GCM模型HADCM2预测长江源区未来的气候情景,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气候都将由现在的暖干化趋势向暖湿化方向转变。通过建立长江源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用来预测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冰川变化的趋势,预计在本世纪的不同时期冰川零平衡线(雪线)将上升16-50m。  相似文献   
28.
关于建立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阐述了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概念,提出了生态安全体系由生态安全组织管理系统,规划、决策与建设管理系统,政策与法律配套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监测、预警、监督与评估系统和资金保证系统等组成;最后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认为建立长江流域生态安体系非常紧迫,并勾画了这一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9.
论长江沿江开发的原则与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沿江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具备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带的综合条件。工开发应遵循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统一组织和规划。突出水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各种优势,重点开发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加快中上游地区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0.
利用高频感应加热法对17种羟基矿物(全岩)进行了氢同位素分析样品制备的条件试验。结合差热和化学分析,提出了样品制备的最佳实验条件,如样品量、加热去气温度和时间,分解脱水温度等,以使样品分析获得最佳效益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