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31.
灵台黄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及粒度记录   总被引:54,自引:12,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灵台县任家坡黄土-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中国北方连续的风成堆积可下推到705MdB.P。第三纪红粘土的粒度组成从上到下变化很小,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大幅度变化形成强烈的反差,意味着晚第三纪时期的气候总体上要比第四纪时期稳定。在705~2.6MaB.P.的红粘土沉积中,可分出的110~115个土壤B层与钙质结核层的组合,初步表明在这个时期有约110~115次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532.
根据电离层残差法在周跳探测与修复中的应用原理,提出了历元间相位电离层残差二次差分的方法,解决了采样间隔较大时,周跳探测与修复的精度受电离层延迟误差制约的问题,提高了周跳探测的精度;在进行周跳修复时,利用超宽巷组合代替B2和B3组合,解决了无法修复不敏感周跳的问题。结果表明,对于采样间隔较大、历元间电离层状态不稳的观测值,该组合方法有效地探测出不足1周的周跳值,并能够有效地修复任意周跳组合。  相似文献   
533.
针对煤层顶板承压含水层涌水模式不清的问题,从煤层回采过程中顶板含水层涌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入手,提出顶板含水层涌水量由静态储存量和动态补给量构成,认为静态储存量主要受来压步距、顶板垮落和导水裂隙(合称冒裂)影响区含水层厚度、含水层给水度控制,动态补给量主要受冒裂影响区外围含水层厚度、渗透性流场中水力梯度和过水断面面积控制;根据导水裂隙波及含水层情况,将顶板含水层涌水模式划分为井底进水的触及井涌水、井壁及井底进水的非完整井涌水和井壁进水的完整井涌水3种模式,并基于地下水渗流理论给出不同涌水模式下动态补给水量计算公式;针对以往疏放水钻孔数量多及疏放水量大的问题,以实现工作面顶板含水层静态储存量疏放后动态补给量可控为目的,提出冒裂区高度控制钻孔深度、单孔水位影响半径控制钻孔布置间距、钻孔疏放水量稳定时间控制超前疏放时间的疏放水钻孔优化设计理念,对疏放水及疏放钻孔布置进行优化,形成系统的顶板含水层水疏放体系。研究结果丰富了煤层顶板含水层涌水量计算和控制方法,对顶板水害防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4.
秦岭与黄土区现代辽东栎林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景波  岳明 《地理科学》1997,7(4):304-309
根据秦岭太白山区冷湿辽档栎林和陕北黄土区温偏干型辽东桃林的孢粉分析,讨论了这两类栎林的孢粉组合特点及其定量判别问题。资料表明,这两个地区辽档栎林的乔木、灌木、藤木、草本花粉和蕨类孢子组成、含量均有明显差异,据此能够对它们进行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535.
本文介绍了α稳定分布的统计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实际地震信号与α稳定分布的动态样本方差特征,提出地震信号服从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记录估计误差的p阶统计量作为代价函数,提出了基于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最小p范数地震反演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单道反射系数理论模型及实际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实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反演效果.实际反演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地震信号服从非高斯α稳定分布假设的合理性,以及最小p范数地震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6.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多构造体系叠合的演化过程。本文在总结近二十年已报导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工作,探讨了佳木斯地块的基底属性和来源,重塑了佳木斯地块西缘碰撞拼贴,以及东缘俯冲-增生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佳木斯地块具有亲冈瓦纳大陆的构造属性,裂离后经历了长距离的北漂。与松辽地块先后两次拼合,首次发生于中志留世(~425Ma),在晚二叠世前后(~250Ma)沿原缝合带位置发生裂解,拉张出新的有限洋盆(牡丹江洋),并于侏罗纪(185~145Ma)与松辽地块沿牡丹江-依兰构造带再次碰撞拼贴,形成了高压变质的黑龙江增生杂岩带。而佳木斯地块东缘受晚石炭世-晚三叠世(305~250Ma)泛大洋的俯冲-增生事件影响,形成了跃进山增生杂岩,随后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165~128Ma)在古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下,形成了饶河增生杂岩。因此,佳木斯地块的构造演化既涉及了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消亡,又经历了中生代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与改造,而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标志着古太平洋构造体制与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转换始于晚三叠世(~210Ma)。  相似文献   
537.
针对目前参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转换后仍存在较大残差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有的坐标转换模型无法实现精确转换的主要原因,讨论利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坐标转换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克里金插值转换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局部误差和累积误差的影响,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538.
改变锚固体直径、改善锚固体与岩土间界面特性是提高锚杆抗拔承载力的重要途径。软岩地层多段扩体锚杆采用机械扩孔工艺施工,进行多级循环加载卸载试验,根据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及现场变形破坏特征,确定锚杆破坏模式为钢筋先屈服,最后钢筋被拔出,同时锚固体被拉裂。试验结果表明多段扩体抗浮锚杆施工工艺可行,锚杆抗拔承载力高,实际工程中能满足抵抗较高水浮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539.
通过一次雷击事故的分析表明 ,雷击可对电器设备、通讯、计算机网络造成严重损害 ,是信息化时代的一大公害 ,而防雷装置不完善是导致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40.
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小波阈值去噪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优化小波阈值选取方法,对小波阈值函数进行改进研究,与常用的小波去噪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在CORS数据处理中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既能保证充分删除突变信号,又能防止原始信号过多丢失,具有较好的去噪效果,能在CORS数据处理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