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提出基于阶跃响应在时域解析测定地震计参数的方法,并对合理确定响应的时间零点提供了一种方法。对JC-V100 3D型便携式短周期地震计及与其配套的EDAS-3M型16位地震数据采集记录仪组成的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JC-V1003D短周期地震计的传递函数进行测试是可行的,对地震计的阻尼系数Dc和自振周期Tc的测试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云南中强地震序列震源参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2001年云南省共有7个地区发生了Ms≥5.0级的中强地震,其中5≤Ms≤6级地震达9次之多。本利用昆明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云南7个地区中强地震序列的765个地震波形资料,应用Brune模式给出了7个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结果,并讨论了各序列震源参数和地方震级的关系,拐角频率与应力降的时空强分布,从构造和应力降的角度讨论了各序列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地震、重力、地倾斜仪器在结构、原理、被测信号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指出重力、地倾斜仪器的幅频特性高段是环境干扰的入侵通道,认为通过改进系统的动态特性来提高仪器的"噪声免疫力"是解决当前环境干扰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观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均显示,一个干扰严重的测震台站可能成为一个较好的地倾斜台站.  相似文献   
14.
由腾冲火山区数字地震资料研究火山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Brune(1970)地震震源破裂模式,导出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r.v)与应力降△σ或环境应力O值的依赖关系。利用腾冲火山地震数字化记录观测的峰值速度资料,研究了火山地区的应力降△σ和环境应力O值。结果给出,火山地区的应力降△σ多数在0.2~2.0MPa之间,平均为0.95MPa;环境应力O值在0.7~3.0MPa之间,平均为2.2MPa,属于低应力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年轻的打鹰山-马鞍册火  相似文献   
15.
用数字记录资料测定腾冲火山区的微震参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 ,测定了腾冲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基本参数 ,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内的地震活动以微震为主 ,震级多数在 1~ 2 5级之间 ,且地震活动频度低 ;而周围地区的构造地震活动频繁 ,且强度大。在腾冲火山区内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 ,以腾冲县城以北 (即 2 5°N以北 )的火山区内地震活动少 ,而县城以南的火山区 (热海热田地区 )微震活动相对多 ,且以微震群的形式发生。根据C F Richter震级标度测定的震级结果 ,火山区的微震活动事件可达 0 4震级单位。震源深度的定位结果给出 ,火山地区的微震震源深度绝大多数在 1~ 6km的范围 ,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 ,而周围地区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多多数大于 2 0km。腾冲火山区的微震活动分布、地震强度、及震源深度特征所表现的现象可能与地下岩浆体活动相关 ,显示了与火山热物质孕震机理有关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6.
腾冲火山区微震类型与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腾冲火山地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微震资料,对发生于火山区内及附近地区的24个微小地震事件进行波谱分析.采用布龙模式计算震源参数.研究这些微震震源参数,显示位于火山区南部的热海和马鞍山一带应力降较高,平均达41 bar,其它地区应力降较低,平均在0.1~4bar之间.反映了该地区应力场背景较高,主要以小震群、微破裂及汽爆等方式释放应力.通过对微地震记录事件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将腾冲火山地区微地震事件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包络型、汽爆型、高频型和震群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云南地磁台阵5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提取了发生在云南台阵附近宾川MS5.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信号。通过对地震前后2个月内各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极化值SZ/SH的幅度在震前半个月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异常幅度和震中距成反比。同时,通过4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与Dst指数的对比,确定了这种异常幅度的增强并不是由空间电流体系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东川垂直竖井在-200m、-100m和地面3个台的高精度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用尾波分析方法计算了8个不同频率的介质Q值,发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基本服从函数关系Qc=afb,尾波流逝时间为50-66 s左右,求得-200m处a=140,b=0.89;-100m处a=125,b=0.92;地面台记录的资料a=111,b=0.94.b值较大,表明Qc值对于频率的强依赖关系.1 Hz处的Qc值偏小(接近美国加州的).这些结果表明东川地区为一个较强的构造活动地区.  相似文献   
19.
云南武定1995年地震余震尾波QC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云南武定 1 995地震余震数字化记录测量了震源区尾波 QC(f) ,其值属构造运动活跃区类型。 6 Hz以上 ,云龙台 QC(f )逐渐低于田心台 QC(f) ,这是发窝 -插甸断裂破碎带非弹性吸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腾冲火山地震群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98 ,1999和 2 0 0 2年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 3期观测资料 ,从中选择出 30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地震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以地震群的形式出现。从地震群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各观测台的地震波记录特征、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等方面 ,分析研究区内火山地震群的活动与岩浆囊体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存在 2个岩浆囊体 ,一个位于北纬 2 5 0°~ 2 5 1° ,东经 98 4 2°~98 4 8° ,深度约 4~ 6km ;另一个位于北纬 2 4 9°~ 2 5 0 5° ,东经 98 4 5°~ 98 5 5°,深度约 8~ 14km以下。地震群活动主要围绕在岩浆囊体的周围 ,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囊体的存在主要控制了腾冲南部火山区的地热活动及微小构造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