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基于地震前兆台站观测的异常信息预测强震发生地点,是地震预测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例如,在日常震情分析预报中,通常将多种异常现象的相对集中区作为未来可能的强震震中所在区域.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和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2.
???????P??????????????????????????????о????????????????????????????????????????????????????£????????????????????????????????????????????????????????????????????????????????γ???????????????? ????????????????????????????????????????????????????????????????????????????????????£???????????????????????Ρ???????????????????????????????????????????μ???ж?????????????????????????????????  相似文献   
23.
Selecting three half orbits near the epicenter of Pu’er earthquake, we analyzed the Ne data recorded in their revisited orbits during a year before this earthquake, and extracted Ne precurs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re are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Ne in night time, which exhibit different shapes respectively in four seasons; ② There are three main shapes of Ne: single-peak, saddle-shaped and even-shaped, all of which may occur in four seasons, but each season with its typical shape relatively; ③ Spatial images of Ne showed high values near the epicenter in 30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anomaly and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in space and time, which reflects that these spatial anomalies were indeed concerned with the earthquake; ④ There shows a certain similarity of the Ne curves among revisited orbits, which can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distinguish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anomaly.  相似文献   
24.
在研究未来15年国家社会发展对减轻自然灾害科技支撑要求、减轻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台风与暴雨、洪水、崩塌一滑坡一泥石流)科技工作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减轻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提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凝练出了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项目课题研究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5.
对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频繁发生地震的台湾地震带如何划分活动高潮期,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有仪器记录以来的80年(1901-1980)台湾地震资料,尝试提出一种划分活动高潮期的能量基准水平,结合地震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强震序列等特征,确认出台湾东、西带的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了其活动规律。尤其通过比较台湾东带两个活跃期最后一个活跃时段,发现在最大震级和活跃持续时间的量级上,空间强震迁移的紊乱和能量释放出现“回光返照”现象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性,反映了台湾地壳构造运动内在周期规律,这对预测台湾地震活动将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最后比较了台湾东、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差异,从板块构造活动观点来看,这种差异可能同台湾东、西带地震分属于板缘和板内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26.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是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统一规划和管理下,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离散的地震科学数据资源, 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网络化、 智能化的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 实现数据采集、 加工、 保存的标准化、 规范化。 文中分析地震科学数据资源的现状, 介绍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概况、 技术思路、 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阐明了系统总体设计思想,分析了系统结构设计和主要层面设计以及运行环境,该系统既可为开展城市防震减灾研究工作的工具,又可作为城市防震减灾日常管理工作的工具,及面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演播系统。  相似文献   
28.
29.
利用箱形计算方法,我们分析了日本地震震中、活断层和水系3个地质系空间分布的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在1~100Km尺度范围中,全部的地质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尺度约13Km,空间分布由此分成两段,一段是r〈13Km的小尺度和另一段r〉13Km的大尺度(r是箱子尺寸)。在这两段中,3个地质系都系都遵循幂函数规律分布,因此人武部的地质系具有有限长度的分形结构。因为特征尺度约13Km对应于地壳脆塑性转换带的深度  相似文献   
30.
1 地震学是观测的科学,高新技术推动现代地震学发展 地震学是观测的科学,纵贯现代地震学的发展,地震观测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主要指传感器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地震学近代经历了几个阶段:经典地震学阶段也称模拟地震学,定量地震学阶段也称数字地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