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253篇
地球物理   358篇
地质学   946篇
海洋学   25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塔里木盆地塔参1井底部花岗闪长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1井,井深7200m,其底部钻遇的是一分布有闪长岩捕虏体的花岗闪长岩体。我们采集花岗闪长岩样品和闪长岩样品,分选角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定年。花岗闪长岩的加~(40)Ar-~(39)Ar坪年龄为932.3±0.6Ma和891.0±1.9Ma,相应的等时年龄分别为933.8±6.8Ma和892.2±32.7Ma;闪长岩~(40)Ar-~(39)Ar坪年龄为1195.7±1.0Ma,等时年龄为1199.4±6.4Ma。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塔参1井底部的火成岩为一花岗闪长岩岩体,侵位时代为新元古宙早期;闪长岩形成于中元古宙晚期,是花岗闪长岩中的捕虏体。塔里木盆地腹地存在前寒武纪古老陆壳基底,该岩体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22.
地气耦合研究进展简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简要介绍了近十多年来地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从整体地球系统的角度探索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成因.在总结和评述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幔对流节律性假说,并利用这一假说解释了板缘地震、地球自转和厄尼诺之间的关系;利用地幔中存在中小尺度对流这一设想并结合绝对涡度守恒原理讨论了板内地震、地热流和旱涝分布之间的联系.最后提出了对今后地气耦合研究工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23.
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和隆升历史,需多学科参与.其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有几点值得思考:①磨拉石与高原(地面)隆升有没有必然的关系;②生物尤其是古植物对青藏高原隆升最具灵敏性,能够指示青藏高原多阶段隆升的一系列信息,应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③不可忽视加大对高原腹地的沉积盆地研究;④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成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的必然趋势,并以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生物、沉积学、岩石学成果为例.这些研究不仅可以极大丰富青藏高原隆升的内容,而且可以相互验证,提供更多相关联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24.
在基于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数值频散(也称网格发散)问题。数值频散问题通常会给数值模拟的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数值模拟中,应尽量设法消除这种现象。这里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基于各向同性介质的弹性波方程的数值模拟过程中,通过引入通量校正方法来解决数值频散问题。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数值频散现象,大大改善数值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5.
在发育盐构造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明确盐构造活动与深水重力流事件的沉积耦合特征是该类盆地相对优质储层和甜点区预测、评价的基础。通过综合钻井、岩心分析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对墨西哥湾Sureste盆地中新统深水重力流沉积与盐构造之间的作用方式及响应进行研究,并探讨不同作用方式的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Sureste盆地陆坡区发育一系列与盐构造活动相关的微盆、地形坡折、局部凸起和弯曲通道等地貌单元;在这种复杂陆坡地貌背景下,早期和同沉积期盐构造既可以疏导或限制重力流,形成导向、限定、局限和侧向迁移等多种作用类型,也可以被重力流侵蚀形成不整合,后期盐构造活动对深水重力流沉积的改造表现为截切和变形两种样式;不同作用方式和匹配关系受重力流的性质、侵蚀能力与盐构造的规模、数量、走向以及活动时间和强度的控制,局限、侵蚀和截切对应了盐构造与深水重力流沉积相互作用的三个端元;早期和同沉积期盐构造活动影响深水碎屑岩储层的质量和分布,后期盐构造活动对构造、构造—岩性圈闭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26.
心滩坝作为辫状河中一种重要的沉积单元,国内外学者基于地下储层、露头、现代沉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建立完整的心滩坝发育演化模式,明确心滩坝两侧辫状水道对其的影响。因此,采用沉积数值模拟技术(Delft3D)再现心滩坝的生长与演化过程,并且通过现代沉积相互验证,建立了心滩坝演化模式。研究表明:1)心滩坝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心滩坝的形成、生长及向下游方向迁移,心滩坝的侧向迁移,"坝尾沉积"及复合心滩坝的形成;2)由于两侧辫状水道的冲刷作用,心滩坝头部两侧均遭受侵蚀,表现为坝体向下游方向迁移,随着发育演化时间的增长,向下游迁移速率逐渐减小,最终坝体稳定;3)心滩坝中下部由于两侧辫状水道的不对称性,一侧侵蚀,一侧沉积,心滩坝侧向迁移;4)沉积物在心滩坝尾部卸载,形成"坝尾沉积",其发育程度取决于两侧辫状水道水动力强度,水动力越强,"坝尾沉积"越发育,随着"坝尾沉积"的不断延长,最终充填心滩坝之间的辫状水道,形成复合心滩坝。  相似文献   
927.
垃圾土渗透性和持水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文杰  陈云敏  邱战洪 《岩土力学》2009,30(11):3313-3317
通过室内常水头试验测定了垃圾土的饱和渗透系数,通过室内压力板仪试验测得垃圾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基于土-水特征曲线预测了垃圾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并通过室内入渗试验进行了初步验证。常水头试验得到深层、中层和浅层垃圾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分别为3.56×10-4、3.50×10-3、4.81×10-2 cm/s。土-水特征曲线试验表明,垃圾土饱和含水率和残余含水率较高,进气值很小,土-水特征曲线在低基质吸力时存在陡降段,其中浅层垃圾土的陡于深层垃圾。验证试验表明,预测得到的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实测结果接近,基于土-水特征曲线预测垃圾土非饱和渗透系数的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28.
沸石类胶结物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南地区二叠系乌尔禾组发育的一种特殊胶结物类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与岩石组分统计,明确了玛南地区乌尔禾组沸石胶结物的矿物特征、空间分布、成因机理与成储机制。研究区乌尔禾组主要发育浊沸石与片沸石,其中片沸石分为两期,早期富铁,晚期贫铁。研究区沸石胶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明显,仅在垂向上,从乌尔禾组到百口泉组,浊沸石与片沸石含量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沸石类胶结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母岩中凝灰岩砾石组分,中酸性火山岩砾石不利于浊沸石的形成,其他火山岩砾石与沸石的形成无明显关系,浊沸石大量发育的次生溶蚀孔隙是研究区油气赋存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沸石类胶结物的沉淀与溶蚀可以简化为两阶段成岩作用过程,早期正常成岩胶结形成各类沸石胶结物,晚期深部成岩流体上涌,对储层进行溶蚀与改造,深部流体改造是成储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929.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热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鹏  谭红兵  张燕飞  张文杰 《中国地质》2018,45(6):1142-1154
西藏地热资源丰富,特别是其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热带是一条现今仍然十分活跃的地热带。通过对该地热带10处代表性温泉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讨论了水化学特征及水体中异常富集元素的物源机制。根据热储温度、水化学类型及水体中溶解的典型稀有分散性元素浓度,这些温泉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卡乌、曲参岗、查巴曲珍和古堆温泉群,这些温泉热储温度均高于120℃,水化学类型以Na-Cl-HCO3型为主,特征性稀有分散性元素如Li、B和As等显著富集;另一类包括锡钦、哲古和曲果温泉,热储层温度相对较低,变化于60~110℃,水化学类型以CaNa-HCO3和Na-HCO3型为主,Li、B和As等元素浓度较低。第一类温泉系统,水化学成分除与水循环深度大、热储温度高导致更强的水岩作用过程密切相关外,水体中异常富集的Li、B和As等特殊化学成分更可能与演化晚期的残余岩浆流体来源有关。相比之下,第二类温泉系统主要代表了水循环深度较浅、地下水更替频繁、冷水混入比例较大的温泉,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控于水-岩作用的强弱。因此,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热水体异常富集的稀有分散性元素物源机制主要受控于深部富含这些元素的流体混入过程。  相似文献   
930.
华南早古生代造山作用以武夷-云开造山带最为典型.然而,该次造山作用过程中岩石圈地幔性质及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还需要更多的基性岩证据.对武夷造山带中段泰宁地区何宝山辉绿岩脉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430±3 Ma)表明辉绿岩脉形成于中志留世.岩石具有高Al2O3(15.23%~18.49%)、低Na2O(2.82%~4.21%)和K2O(1.63%~2.42%)含量特征,属亚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标准化图呈右倾,无明显Eu异常,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Sr)、不同程度亏损高场强元素(Ta、U、Hf、Ti).岩石具有高Nb含量(5.74×10-6~8.45×10-6),其(Nb/La)N和Nb/U值与富Nb岛弧玄武岩相似.全岩(87Sr/86Sr)i=0.709 5~0.710 9,εNd(t)=-0.8~-0.1,锆石εHf(t)=-9.2~-2.7,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Hf)=1.4~1.8 Ga.地球化学、Sr-Nd及Hf同位素揭示泰宁地区基性岩浆源自富集岩石圈地幔13.3%~21.8%的熔融,但在熔融前曾受到古俯冲物质(俯冲板片熔体+5%沉积物熔体)的源区混染.武夷地区于早古生代为陆内造山环境,脉岩形成于后造山垮塌阶段,可能与冈瓦纳东缘造山作用的应力向大陆传播引起华夏地块内部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