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677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本文分别研究了印度洋海温信息区和海-气能量输送的年、季分布特征,讨论了印度洋热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一般形态。得出,印度洋海温可划出三个信息区,在20°s附近和阿拉伯海10°N附近各有—个东西向的最大海-气能量输送区。它们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印度洋重要海区是阿拉伯海和东赤道印度洋,因为该两个海区不仅能表征印度洋海洋热状况的基本性质,而且是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关键海区。   相似文献   
962.
本文利用EOF分析方法,研究了印度洋海温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丁两者的关系,得出印度洋海温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减弱有较大的影响,并对它的东西进退有一定的影响,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印度洋海温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3.
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及气候环境演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运用有序系统聚类、对应聚点、最优分割三种数学地质方法,参照孢粉图式将九龙江河口平原海澄ZK5孔剖面划分为8个孢粉带。结合其他钻孔有关资料,得出研究区9个综合分组合带,分别反映晚第不同阶段的不同气候环境。通过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晚第四纪被演替的决定因素中,湿度比温度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64.
车载GPS由于效率高、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成本低等优点,其在电子地图中道路信息的采集与更新将逐渐取代传统的道路测量方法。本文针对利用车载GPS和差分技术更新电子地图。对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GPS数据处理和加入电子地图部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5.
红层砂岩是丹霞地貌区的一套陆相或浅水湖相沉积碎屑岩,准确分析红层砂岩中Fe(Ⅱ)和Fe(Ⅲ)在风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关系,可作为该岩块风化程度以及深度的划分依据。在应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过程中,Fe(Ⅱ)极易被氧化而导致结果偏低,有效防止氧化作用是准确测量Fe(Ⅱ)和Fe(Ⅲ)含量的重点。本文利用Fe(Ⅱ)与邻菲啰啉形成有色络合物的特点,在红层砂岩样品中滴加适量显色剂后用氢氟酸-稀硫酸溶解,取同一溶清液分别经过盐酸羟胺还原、邻菲啰啉显色、乙酸-乙酸铵缓冲液调节pH等步骤后,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微量Fe(Ⅱ)和全铁含量。该分析方法测定Fe(Ⅱ)的检出限为0.002%,RSD(n=8)小于2%,加标回收率为92.6%~94.7%。利用该分析方法测定赤水丹霞地貌区红层砂岩中Fe(Ⅱ)含量在0.01%~0.1%,全铁为0.7%~1.5%,差减法计算得Fe(Ⅲ)含量在0.7%~1.5%,测定结果与X射线荧光光谱法、重络酸钾滴定法一致。本方法采用显色剂和氢氟酸-稀硫酸溶解,能有效保存砂岩中原生Fe(Ⅱ),使用同一溶清液既能测定全铁,也能准确测定Fe(Ⅱ),为分析红层砂岩中各类铁含量提供了一种简单、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66.
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石羊河流域气象站47 a气象观测资料和武威农试站37 a农作物生育资料,探讨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水文变化特征及对作物布局、生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10℃积温呈逐年代增加趋势,热量条件好转;气候干旱指数呈逐年代增大趋势,暖干化明显;来水量呈逐年代减少趋势,水问题日趋严重;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易受旱害的高耗水作物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耐旱、喜温的经济作物玉米、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对产量形成不利,反之,对喜温作物玉米、棉花等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  相似文献   
967.
被普遍记录的最小震级是表征地震检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利用地震频度—震级关系统计了地震观测系统的检测率。引进了相应于70.7%检测率的系统震级下限参量mr以定量表征地震检测能力。以1970-2005年36年来的地震观测目录为基础数据,客观统计了中国大陆地区地震台网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968.
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空间、 时间尺度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并以此分析了其后我国大陆的强震活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1800年以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的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活动呈现为100年左右丛集性时间过程, 具有地震平静、 地震丛集、 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和丛集发生后的调整等时间特征;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表明, 目前该地区可能处于8级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时段。20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7级强震的时间活动过程明显受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时间进程的影响, 在8级地震活动的1900—1955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不显著, 而在8级地震平静的1956—2000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清晰; 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为标志, 受大三角地区8级左右巨大地震活跃控制, 中国大陆可能将进入一组新的幕式活动不清晰的、 类似于1900—1955年的强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969.
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约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的流变机制,使用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了阳原玄武岩中尖晶石橄榄岩捕虏体的矿物含水量。FTIR光谱结果表明阳原橄榄岩捕虏体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都有特征的OH吸收峰。橄榄石含有微量的水(4×10-6~9×10-6 H2O),斜方辉石含水量为(105~201)×10-6,单斜辉石含水量为(260~440)×10-6,计算得出的全岩含水量为(49~75)×10-6。值得注意的是,富流体交代以及后期蚀变作用使得含角闪石的方辉橄榄岩样品中单斜辉石的含水量显著增加。阳原橄榄岩中单斜辉石与斜方辉石的含水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水在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中的分配系数D cpx/opxOH =2.4±0.9,与全球橄榄岩样品的平均值基本一致(D cpx/opx OH = 2.2±0.1)。与汉诺坝的橄榄岩捕虏体相比,阳原捕虏体中橄榄石和辉石的结构水含量都明显较高,这可能与阳原橄榄岩经历的上地幔交代作用有关。统计表明全球克拉通玄武岩携带的尖晶石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的含水量普遍较低(0~10×10-6),而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含水量则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金伯利岩携带的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含水量都明显高于玄武岩携带的尖晶石橄榄岩中相应矿物的含水量,这可能与金伯利岩来源深、富流体、上升快的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970.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钻井的硅酸盐钻井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洋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中钻进时,遇到的问题有水合物在井底的分解和管线内的再生成,以及井壁稳定和井涌的问题。配制合适的钻井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通过大量实验,得到一种加入无机盐和动力学抑制剂的稀硅酸盐钻井液,并通过实验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配制的硅酸盐钻井液不仅能满足常规钻井液携带岩屑和清洁井眼的要求,还能有效抑制井壁岩层的水化,抑制水合物地层的分解,以及控制水合物在管线内的再生成;因此可以满足深水含水合物地层钻进的要求,确保水合物地层钻探安全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